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菁  林峰 《华中建筑》2015,(3):200-204
广西柳城县洛崖古村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深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洛崖古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最大限度维持古村中心区现状,并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同时,结合洛崖村曾经的"知青"历史,在村内着力修补知青文化,还原一段"知青"记忆。研究洛崖古村,对当地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新农村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的"知青"文化探索,既有现实的村落复兴意义,又有学术研究价值,为中国农村留下一段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陶渊明在其代表作《桃花源记并诗》中,塑造出了一个理想世界"桃花源"。对于这一理想世界产生的原因,古今学者颇有立论,但所论之处多从其产生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等角度着手,而从其文学创作思维范型的角度论及"桃花源"产生者却少有其人,拟从陶渊明先生是在《硕鼠》一诗、《论语》中曾皙言志的道白、《庄子》中的"寄言"的文学创作思维范型,"入其垒,袭其辎"的综合加工和融进了他所生存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再度创作,是对这三者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思维范型,从而为"桃花源"诞生作一新的论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13-118
农冠品诗歌和赵先平小说作品中的故园书写呈现出两种迥乎不同的文学创作方法,前者对故乡的生活现状进行了有意识的"回避",对故乡进行美化、幻化乃至"重构",后者则"直面"了故乡的生活现状,对故乡进行"解构"描写。两位当代壮族作家创作上的差异远非单纯的文学创作风格上的差异,其创作方法还与我国的民族建设进程、文化建设进程和壮族文学发展的规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70-72
知青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锤炼了心智、磨练了意志,客观上对农村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的插队知青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插队期间担任过代课老师和民办老师的知青的调查,分析研究知青运动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作为晚明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李贽通过"童心说"举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童心说"作为李贽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高度强调了"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文体的革新和发展演变,不仅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后世的文人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3)
自新世纪以来,关于知青记忆的写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往的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至今,知青文学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史,它早已构成反映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反映一代人心路历程的特殊窗口。比起有着深刻的下乡记忆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叶辛、韩少功等作家,只有过一两年知青生活的晚生代作家如韩东、池莉、林白等,他们对于知青记忆却有着全新的释义与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更为理性的回归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
张恨水的文学观是使其作品能够在同时期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新时期仍被大众所喜爱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张恨水文学观,掌握其"为普通民众而创作"、"注重艺术与生活有机结合"、"以创新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等文学观对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张恨水,解读张恨水作品,从其文学观众获得创作启示,提升文学创作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6)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著名诗论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并研究这一理论的缘起和发展,有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9.
梁晓声被誉为"平民作家",他的作品始终如一地关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文字富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作品所体现的尖锐的批判主义激情,时时提醒着人们,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真诚、纯洁、互助的文明理想。《黑帆》收录在梁晓声亲手选出的、最能代表他平民立场的《平民梁晓声》一书中。全书共收录11篇作品,包括《钳工王》、《边境村纪实》、《私刑》这样的名篇等。短篇《黑帆》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梁晓声创作了大量知青题材的小说,相比早期作品重在表达知青的青春理想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更浓郁的诗意与象征意味。当初愤激的情绪被一种温情的怀念所代替,这时的"北大荒"已经成为褪去了知青身份的城市人对曾经豪迈青春理想的一种追忆与精神寄托,是一种对现在城市的幻灭而萌生的对"北大荒"的留恋与幻想,更是对"过去"理想的追怀。  相似文献   

10.
单彦名 《建筑》2013,(12):75-76
"体验"是一种心境。敲锣打鼓、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了真实地感悟世界,我们需要抛弃常规和世俗的概念,回到个人的心智。只有通过潜心静气的内省、凝思直至忘我,才能透过表象的迷惑体会到本质。生活体验体验感悟任何艺术灵感的产生,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一般在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前期有一个习惯准备叫"体验生活"。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