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木薯及木薯淀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薯是可再生农产品资源,其淀粉含量高,适用于生产淀粉。木薯淀粉性能与谷类淀粉相似,但其产量、规模、综合利用均不及玉米淀粉。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木薯产量,扩大木薯淀粉规模,拓展木薯淀粉深加工,以提高木薯的附加值,推动木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木薯淀粉/VAc-M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甲酯两种单体接枝改性木薯淀粉的影响因素。利用SAS统计分析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引发剂浓度16mmol.L-1,总单体浓度1.45mol.L-1,两单体配比(VAc/MA)为30/7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5h。采用红外光谱对该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木薯淀粉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得到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研究了CS-AAGC作为缓蚀剂对冷轧钢在0.5 mol/L NH_4Cl溶液中的腐蚀抑制效果,并对缓蚀性能影响规律和缓蚀作用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S-AAGC作为缓蚀剂对冷轧钢在0.5 mol/L NH_4Cl溶液中的腐蚀抑制效果明显,随着CS-AAGC的浓度增大,η_w增大,当浓度为500 mg/L时,缓蚀率达到了90.2%,由极化曲线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CS-AAGC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通过静电作用和共价键等物理和化学方式在冷轧钢表面形成吸附膜层;极化曲线表明CS-AAGC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能够有效控制阴极析氢腐蚀和阳极溶解过程;阻抗谱为单一压缩容抗弧,添加CS-AAGC后,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腐蚀反应速率降低,SEM微观形貌进一步证实了CS-AAGC能够显著减缓冷轧钢在0.5 mol/L NH_4Cl介质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雷然  余丽蓉  张富  李向红 《应用化工》2021,(7):1771-1775,1779
对木薯淀粉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得到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研究了CS-AAGC作为缓蚀剂对冷轧钢在0.5 mol/L NH4Cl溶液中的腐蚀抑制效果,并对缓蚀性能影响规律和缓蚀作用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S-AAGC作为缓蚀剂对冷轧...  相似文献   

6.
化学絮凝法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环保型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含量、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淀粉含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0.3%,交联剂用量为0.025%,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8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吸水性树脂吸水率达1355 g·g-1,其吸水速率快、加压保水能力强、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用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薯淀粉在接枝前和接枝后的结构和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1∶3,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是单体质量的0.1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6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9.
张聪璐  杨生强 《应用化工》2011,40(1):109-112
通过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PAM)制成了新型复合絮凝剂S-g-PAM,进行了影响接枝共聚物合成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m(玉米淀粉)∶m(PAM)=3∶0.001(质量比),NaOH∶NaOCl=2∶3(体积比),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30℃,对高岭土溶液(110NTU)最佳去浊度效果为97%,投加量为30 mg/L。S-g-PAM使用的pH值范围为8~10,最佳温度范围20~40℃,与其它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宫晨  郭雅妮  杨卓  郭战英  付艳 《化学工程师》2021,35(7):14-18,25
以木薯淀粉及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料,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用交联剂(KPS)交联改性木薯淀粉,制备交联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CL-St-PAM).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出CL-St-PAM的最优制备条件,并对交联前后的...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烯酰胺改性淀粉作为化学絮凝剂对青海毛纺厂的洗毛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处理效果十分理想。COD及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95%及97%以上。絮凝污泥以溶剂甲苯进得革取回收,得羊毛脂。该法工艺简单,综合效益好,有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及共聚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泉  黄少慧 《广州化工》1996,24(1):62-67
本文综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共聚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1.25%时,产物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最高,絮凝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4.
李文飞  周世龙  刘军海 《辽宁化工》2010,39(12):1308-1310
综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工艺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玉洪  王有华  杨丽 《辽宁化工》2004,33(4):203-207
研究了以铈盐为引发剂 ,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探索了其反应机理 ,考察了氧化剂、还原剂、有机酸、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除油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单体接枝共聚合成一种新的高分子絮凝剂。共聚物红外光谱表明单体成功接枝到淀粉主链。实验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淀粉浓度对产物接枝效果的影响。当过氧化氢浓度为0.06 mol/L,淀粉浓度为5%(w/v),产品有较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高岭土悬浊液中的絮凝试验,验证了产品具有优良絮凝性能,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絮凝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接枝聚合制成木薯淀粉-醋酸乙烯酯(VAc)接枝共聚物.将该共聚物增塑、交联处理,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了此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等.结果表明,木薯淀粉-VAc接枝共聚降解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3.29 MPa、89.48 kN/m及225%,实验室微生物及土埋方式能快速地促进材料降解,材料60 d内的最大失重率为55.68%.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可降解淀粉接枝改性阳离子化絮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海  范文玉  王黎 《辽宁化工》2009,38(3):153-156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加入醚化剂OMTAM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得到淀粉接枝改性阳离子化絮凝剂。首先对OMTMA投加量、碱的投加量和反应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并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正交实验考察OMTMA的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碱的用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最佳碱的投加量为3mL、OMTMA的投加量为0.05md、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mins时,絮凝剂对人工合成污水的去除率最佳。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淀粉、以及接枝阳离子化以后的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红外图谱对比分析表明,实验成功地对淀粉进行了接枝阳离子化。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光华  李俊国 《河南化工》2002,(4):16-17,26
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简称CAM)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对纸张的助留、助滤效果。文中还对接枝共聚物的助留、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加入造纸浆料后,可通过对纸料电荷的中和以及接枝共聚物大分子的架桥作用产生很好的絮凝效果,同时壳聚糖的羟基、氨基与纤维通过氢键、离子键等结合使纸张的干强度损失减少,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造纸助留剂。  相似文献   

20.
接枝改性淀粉作为LLDPE/淀粉共混体系增容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接枝改性淀粉作为LLDPE/淀粉共混体系增容剂,对其单体作用和与接枝改性PE配合作用的增容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作用增容效果比较明显,体系拉伸强度可达9.77MPa,伸长率为128%,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偶联淀粉与LLDPE共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