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SEM、TEM和XRD分析,结合拉伸试验、断裂韧度试验和硬度测试,研究了淬火温度对新型齿轮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50~1050℃淬火+深冷+回火,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洛氏硬度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在900℃时分别达到峰值,此时抗拉强度为1483 MPa,断裂韧度则在淬火温度为1000℃时达到最高,为62.4 MPa·m1/2。淬火温度低于1000℃时,试验钢的晶界及马氏体板条上存在富Mo型M6C碳化物,碳化物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逐渐溶解,在1000℃时未再观察到未溶相。试验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缓慢增大,当温度超过1000℃时,原始奥氏体晶粒及组织快速粗化,断裂韧度和断面收缩率也出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3.
采用计点法定量金相、静态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含磷低硅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延伸率、n值、强塑积都上升,而随着贝氏体区等温时间的增长,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n值、强塑积都下降.试验钢经800℃退火1.5min和400℃等温50s处理后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和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强塑积可达21876 MPa%.  相似文献   

4.
王桂 《失效分析与预防》2016,11(3):148-150,189
通过对GCr15钢进行盐浴淬火和油浴淬火后,研究不同淬火介质及淬火方式对GCr15钢力学性能、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盐浴淬火比油浴淬火,其抗拉强度提高3.31%,冲击韧性降低1.16%、硬度降低0.89%,显微组织更细小。盐浴淬火与油浴淬火GCr15钢材料总体性能相当,采用盐浴淬火工艺可有效替代油浴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7,(7):1588-1590
研究了淬火工艺对9SiCr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9SiCr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9SiCr钢经常规热处理后冲击韧度不足。经860℃×30 min淬火+200℃×9 min盐浴等温淬火后,9SiCr钢的硬度与常规淬火的硬度相当;再经180℃×2 h回火处理后,冲击韧度比常规淬火的提高了49.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马娟  符仁钰  黄澍  李麟 《上海金属》2011,33(1):30-33,43
采用Gleebe-3500热模拟机、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冷轧含P-Ti-V 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00℃之间,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减少,而贝氏体含量和屈服强度增加;在两相区退火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贝氏体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先增加后减...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KMN钢板激光自熔焊的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焊接工艺参数范围内,光斑直径对焊缝熔透程度和表面质量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初步选定激光焊接工艺参数为:光斑直径0.8 mm,焊接速度24 mm/s,激光功率4.2 kW。选出能量密度不同的2组参数,考察焊缝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和维氏硬度随焊接工艺参数的变化。发现在能量密度较高时,焊缝的熔深、熔宽较大,马氏体板条更粗,对应区域的硬度也略低。由于单板自熔焊与对接自熔焊存在一定差异,故需对优化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利用调整后的参数进行激光对接焊,将得到的接头与TIG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发现激光焊接头强度和塑性均高于TIG焊,而冲击韧性略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206钢的时效处理工艺及其显微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830-860℃加热空冷后,在510℃时效5小时,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含碳从0.14%增至0.18%,钢的抗张强度1635和1830MPa,当晶粒尺雨粗化到34μm时,钢的强度和韧性均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冲击试验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淬、回火热处理条件下的冷作模具钢GYCRF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CRF钢淬火后存在含Nb、Mo和V等合金元素的碳化物,1080~1120℃是最佳的淬火温度范围;在520℃回火时存在二次硬化峰,回火组织中主要为富含Nb、V等合金元素的MC型碳化物和以Cr元素为主的M_(23)C_6型碳化物;与常用冷作模具钢DC53相比,由于淬火前MC碳化物中Nb部分替代了V,在合金质量比一定的前提下,Nb的加入使得V含量相对降低,造成基体中固溶的V元素和回火时MC型碳化物析出量相对减小,回火硬度降低,冲击韧性高于DC53钢。  相似文献   

10.
水淬工艺对TWIP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于汽车车体的高强、高塑性中C-高Mn系孪晶诱发塑性(TWIP)钢,有助于达到汽车减排、节能和安全的目的。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和OM观察,分析研究了水淬工艺对TWIP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和TEM对不同变形程度TWIP钢的精细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淬温度的提高,退火孪晶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增大,塑性、加工硬化性提高,而试件的强度和屈强比降低,可以获得抗拉强度960 MPa,延伸率60.5%,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最高达6.096×10~4 MPa%)的试件;具有大量退火孪晶的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形变孪晶,提高了TWIP钢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11.
H13E钢是通过调整合金元素对H13钢进行了一定的改性,研究了淬火工艺对H13E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单调增加,从1020 ℃升高至1080 ℃时,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增长了约40 μm;硬度在1060 ℃达到最大值,为61.6 HRC,相较于传统H13钢硬度高3~5 HRC,同时冲击吸收能量可达16 J以上。当保温时间在20~50 min时,奥氏体晶粒增长速率较缓慢,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仅增长7 μm左右,同时硬度仅下降0.2 HRC左右。相同条件下油冷后H13E钢马氏体更细小,力学性能优于空冷后的H13E钢。考虑综合力学性能,H13E钢较佳淬火工艺为:1060 ℃保温20~30 min,油冷。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油、HX-2000以及不同浓度PAG对51CrV4钢进行淬火冷却,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拉伸实验和洛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冷速对51CrV4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淬火冷速对马氏体板条有明显细化效果,51CrV4钢的强塑积随着淬火冷速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使用13%PAG淬火及400℃回火保温100 min后,51CrV4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317.26和1560.89 MP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0.50%和55.38%,硬度为47.4 HRC,强塑积达到16.39 GPa%。  相似文献   

13.
吴秋平  王春旭  刘宪民  厉勇 《热加工工艺》2012,41(6):179-180,183
通过拉伸、冲击和硬度等力学试验方法以及透射电镜(TEM)对9310渗碳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Thermo-Calc软件)方法,得到了该钢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9310钢淬火后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在100~350℃,9310钢的抗拉强度缓慢降低,当温度高于350℃时,其抗拉强度快速下降;9310钢的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250~350℃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冲击韧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250℃时达到峰值,而随后在350~450℃为最小值,而温度高于450℃后又会升高。9310钢在150~250℃回火后细小的ε碳化物在板条马氏体基体中弥散析出分布,此时9310钢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硬度、拉伸、冲击测试,以及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64钢在不同温度淬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低于950℃时,C64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中板条马氏体较为细小;当温度高于950℃时,板条马氏体急剧长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开始逐渐溶解,950℃时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15.
对34CrMo4钢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淬火介质的淬火,再统一进行680℃回火处理.采用OM、硬度测试和冲击试验等研究了淬火温度与淬火介质对34CrMo4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回火态34CrMo4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冲击功先升高后降低.820℃淬火,油冷+680℃回火34CrMo4钢的冲...  相似文献   

16.
对P92钢焊接接头采用正火+高温回火、一次高温回火、二次高温回火和三次高温回火四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对接头进行室温拉伸、高温短时拉伸、焊缝冲击、截面硬度及金相测试。对比发现,正火+高温回火热处理使得接头的组织、性能最为均匀,接头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随着高温回火热处理次数的增加,接头的塑性及韧性逐步提升,但接头的强度基本没有变化,熔合线及焊缝组织晶界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分析原始组织对60Si2Mn钢亚温淬火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的淬火态试样亚温淬火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热轧态、正火态和调质态试样。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显微硬度仪、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某过共析轨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该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较轧制态和厂方热处理态均有所优化和提高,影响因素主要为冷却速率和等温时间。随着冷却速率的提升和等温时间的减少,基体中渗碳体析出增多,珠光体尺寸减小,大片层珠光体逐渐消失;此外,试验钢的硬度、冲击吸收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冷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折线形”变化趋势,拉伸断口粗糙度增加,断裂类型从解理断裂过渡为准解理断裂。而冲击吸收能量则随着等温时间增加而增加。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等温温度630 ℃,等温时间30 s,冷却速率8 ℃/s,对应的最优力学性能表现为硬度402 HBW、冲击吸收能量(KV2)2.9 J、抗拉强度1312 MPa、伸长率12.24%和断面收缩率23.96%。  相似文献   

19.
20.
焊后热处理对BB503钢焊接接头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5mm厚的BB503钢板分别采用手工焊、CO2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进行焊接,对部分焊接接头进行了焊后去应力热处理。比较了不同工艺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于工焊和CO2气体保护焊焊接的BB503钢板的焊接性优于埋弧焊;焊后热处理消除了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大幅度提高了接头各区的冲击韧度,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