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几种生产方法,对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用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可用做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多种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剂的性能。给出了甲醇与碳酸二甲酯二元体系的气液平衡性质,叙述了该二元体系所形成共沸液的分离方法。设计了用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工艺流程,给出了物流表和消耗指标。  相似文献   

3.
《化工进展》2003,22(2):164-164
项目简介   唐山朝阳化工总厂 1996年开始采用碳酸酯交换法以碳酸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 ,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 4 0 0 0t/a的规模 ,能耗煤也由原来的10t/t (DMC)降低到 3t/t。 2 0 0 2年又成功地以技术入股的形式 ,在河北省万全县新建了一套 5 0 0 0t/a规模的酯交换法生产DMC装置 ,装置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原料消耗已接近理论水平。其副产品 1,2 -丙二醇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 ,广泛应用于树脂、医药等行业 ,市场潜力很大。另外 ,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生产DMC ,该厂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强,化学工业中剧毒、高污染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越来越受到制约。国家已经下令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小印染厂。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无三废、清洁工艺和绿色工艺日益受到人们愈米愈强烈的重视,成为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和化工企业家奋力追求的目标;对剧毒化学品的替代研究倍受重视。碳酸二甲酯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低污染泛用基础绿色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5.
《医药化工》2008,(6):31-32
酯交换法是以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产碳酸二甲酯,同时联产丙二醇或乙二醇。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实质上是将碳酸二甲酯和二元醇的生产耦合在一起。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对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使能耗大幅下降;对酯交换反应精馏塔做了重大改进,使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超过99%;  相似文献   

6.
碳酸二甲酯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西 《化工设计》2003,13(5):29-35,43
介绍目前国内外有关碳酸二甲酯的多种生产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指标,并分析了国内的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酯交换法,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PC)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筛选出最佳催化剂,确定了其用量,考察了原料配比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CHS-1和CHS-2催化效果较好,其较佳用量为0.4% ̄0.5%(相对于甲醇的质量),甲醇与PC的质量比为8 ̄10,反应停留时间为40 ̄60min。本文报道的酯交换工艺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潘鹤林  于水 《上海化工》1997,22(5):8-10
通过酯交换法,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PC)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筛选出最佳催化剂,确定了其用量,考察了原料配比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CHS-1和CHS-2催化效果较好,其较佳用量为0.4%~0.5%(相对于甲醇的质量)甲醇与PC的质量比为8~10,反应停留时间为40min~60min本文报道的酯交换工艺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酯交换法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鹤林  田恒水 《上海化工》1998,23(13):34-36
阐述了碳酸二甲酯的性质和生产方法。对用碳酸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的酯交换法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雁红  王化军 《化工进展》2007,26(5):642-646
从催化剂体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硫酸二甲酯法、环烷基碳酸酯法和甲醇、环氧烷、CO2一步合成法,并评价所用催化剂的性能,分析了这些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碳酸二甲酯的国内市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正西 《现代化工》2003,23(7):51-55
根据不同的原料 ,评述了碳酸二甲酯 (DMC)生产的多种工艺路线及其技术经济指标。介绍了国内DMC的生产与供求情况 ,指出国内市场需求量有限 ,切忌盲目建设 ,2 0 0 5年前不宜再建DMC新装置。建议大力开发下游产品 ,加强气相甲醇氧化羰基法制备DMC工艺路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热力学和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是一条绿色的化工合成过程,但该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小,除采用催化蒸馏反应外,还必须选用合适的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在目前研究的均相有机钛和有机锡比非均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其复合催化剂性能较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研究钛 锡非均相催化剂有可能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碳酸二甲酯国内外生产及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碳酸二甲酯产品的技术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国内外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和负载型催化剂等多相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作了介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催化寿命较短;离子交换树脂对热稳定性较差,不能在高温下长期使用;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有待解决。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多相催化剂分离简单,容易实现反应 分离一体化,是今后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V-Cu氧化物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东绅  陈彤  胡徐腾  姚洁  王越  王公应 《化工学报》2007,58(7):1746-1750
研究了一系列钒-金属复合氧化物对碳酸二甲酯(DMC)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钒-铜复合氧化物是较好的酯交换合成DPC的催化剂。考察了V/Cu摩尔比,催化剂用量,DMC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 n(V):n(Cu) = 4:1,苯酚用量0.16 mol,V-Cu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用量为苯酚用量的3.1%(质量比), n(DMC) : n(苯酚) = 1.5 :1,反应时间9~15 h。在此条件下反应9 h,苯酚的转化率为41.9%,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及DPC的总收率为40.3%。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苯酚转化率从41.9%降到29.1%,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氛中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苯酚转化率达到39.8%。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KF/MgCO3前体,经高温焙烧后获得了一系列KF/MgO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甘油(GL)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碳酸酯(GC)。系统考察了KF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N2吸脱附等温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哈米特酸碱滴定等一系列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KF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时,经550℃焙烧所获得的20%KF/MgO-550催化剂活性最高。经过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当催化剂与甘油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DMC与GL的摩尔比为3∶1,75℃条件下反应1.5h后,GC收率可以达到96.8%。当20%KF/MgO-550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之后,GC的收率由96.8%降低到67.3%,经再生处理后20%KF/MgO-550的催化活性可以恢复并且表现出更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成路线正朝着简单化、无毒化和无污染化的方向发展。笔者从催化剂体系方面,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几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工业催化》2016,24(10):16-20
碳酸甲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市场潜力巨大。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酯交换法制备碳酸甲乙酯具有明显优势。综述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甲乙酯的路线,对比碳酸二甲酯分别与乙醇和碳酸二乙酯进行反应的特点,表明碳酸二甲酯与乙醇反应需要解决产物分离的问题,而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反应则需要提高转化率。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碳酸钾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丁醇(n-Bu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正丁酯(DBC)的反应,筛选出合成碳酸二正丁酯的催化剂。考察了物料配比、温度和时间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出了该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常压,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4 h,n(DMC)∶n(n-BuOH)=1∶3。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的条件下,DMC转化率为89.1%,DBC收率为86.9%,DBC选择性为97.6%,甲基丁基碳酸酯(MBC)收率为2.2%,碳酸二异丁酯(DIBC)的收率为70.0%,碳酸二叔丁酯(DTBC)收率为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