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防膨抑砂剂FYJ-2是一种新型网状多羟基阳离子聚合物,它能够非常有效而永久地防止粘土 膨胀,控制砂粒运移,既有效地保护了油层又明显地改善了中、高渗透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室内 泥岩颗粒动态冲刷试验、抑砂试验和对地层的伤害试验,测试了FYJ-2的防膨抑砂效果。结果表明,该 防膨抑砂剂具有较强的粘土稳定抑砂作用,并可有效地防止对地层的伤害;在郑王庄油田的现场实施, 防砂成功率达90%。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应用》2017,(3):125-128
防膨抑砂剂是用来防止储层黏土膨胀及抑制地层砂分散、运移的稠油油藏用核心添加剂。以丙烯酰胺、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70℃下反应4 h,得到防膨抑砂剂产品。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原料、防膨抑砂剂加量对防膨效果、抑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烯酰胺与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质量比的减少,防膨率增加,当丙烯酰胺与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质量比为7:3时,加量为0.5%的防膨抑砂剂产品防膨率为94.90%,冲出地层砂的砂粒运移程度为未处理前的4.04%。而随防膨抑砂剂加量的增大,防膨率提高,防膨抑砂剂加量以0.5%为宜。由岩心伤害性能评价结果,在30℃、120℃温度下,防膨抑砂剂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率较小,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3.
马王庙新沟咀组储层黏土含量高,注水开发后储层含水上升,黏土膨胀运移造成储层出砂。在分析储层防膨抑砂机理基础上,通过对防膨抑砂剂的配伍性、防膨率、抑砂效果进行综合性能评价,优选出阳离子聚合物防膨率为92.7%的防膨抑砂剂DG,矿场试验5口井,出砂油井平均冲砂周期延长199天,防膨抑砂效果好,提高了新沟咀组出砂储层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下二门油田浅北区块为特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地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储层水敏严重等原因,2005年试采的四口井效果较差,主要表现在注汽效果差、油汽比低、出砂严重、泵效低等问题。针对地层的深、稠、松、敏的特点,配套集成了压裂充填先期防砂、隔热油管注汽、防膨剂油层保护、地层和井筒降粘、机杆泵优化配套等措施,进行了四口井的先导试验。试验后油汽比由0.08提高到试验后的0.55,平均日产油由0.5 t提高到8.0t.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比评价效果,最终优选出经济有效的适应中深井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特点的技术,为河南稠油油田其它类似区块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黏土膨胀及微粒运移的综合作用是影响高泥质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常规工艺难以同时满足防止黏土膨胀、有效控制微粒运移的要求,因此,需要创新控砂理念,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防膨控砂体系。新型防膨控砂剂体系复合了优质防膨剂及控砂剂新材料,利用优质防膨剂防止高泥质组分膨胀伤害地层,同时含有酰胺基、氨基等功能性官能团的控砂剂与储层微粒通过氢键、静电作用相互吸附,形成稳定均匀的分子膜,可固定地层粉细砂或黏土颗粒。性能评价表明:防膨控砂剂体系防膨率大于90%;耐冲刷排量达6 000 m L/h,远高于常用抑砂剂900 m L/h的指标,对不同粒径微粒均具有良好的控砂作用,储层深部防膨控砂作用显著。截至2018年12月,现场应用15口油井,控砂成功率达100%,累计增油达18 900 t,应用效果良好。易于成膜的分子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控砂性能与渗透率、保留率之间的矛盾,为成膜型控砂剂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闵桥油田注水井出砂严重,影响了注水井的正常注水,拟采用防膨抑砂剂对其地层进行处理。通过防膨性能、抑砂能力、注入性能三个方面对5种防膨抑砂剂进行了评价与筛选。实验表明,KD-80-2防膨抑砂剂效果最佳且注入性能好,因此选定KD-80-2为闵桥油田使用的防膨抑砂剂。通过工艺优选,推荐其使用浓度为3.5%,吸附稳定时间24h。截至2012年8月,共有5口井进行了应用,5口井均正常生产,未见出砂。  相似文献   

7.
胜坨油田稠油油藏防砂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李晓荣  程斌 《特种油气藏》2002,9(2):56-58,68
本文针对胜坨油田胜三区东营组油藏地质及油藏特点,分析了1998年以来在东营组油藏不同单元,不同油藏条件,不同原油物性油层所采取的防砂措施,结合目前油藏开发状况,提出了稠油油藏及其边部的低产能井采用管外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或PS防砂;对泥质粉,细砂出砂层段采用PS防砂或酸化-抑砂剂处理,对油藏高部位供液能力的井采用防砂提液与油层预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家庄油田是一个高渗透稠油出砂油藏 ,采用常规注水开发面临着原油粘度高、出砂严重、非均质性强等问题 ,采收率较低。通过采取防砂、合理注采调整、井筒降粘、抽稠配套、堵水调剖等多种地质工艺配套措施 ,解决了稠油出砂油田常规开发中的瓶颈问题 ,改善了开发效果 ,使采收率提高了 8.4%。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六~九区稠油区块属砂岩油藏,地层结构疏松,注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采方式加剧了油层的破坏,致使生产井出砂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区稠油油藏的正常生产。六~九区自199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绕丝管防砂等机械防砂及羟基铝防砂等化学固砂措施,由于防砂范围有限、效果差、固砂周期短、成本较高等原因,这些措施均未得到推广应用。有机硅改性固砂剂克服了以上缺点,具有较好的高温固砂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300℃下,优选的有机硅高温固砂剂固结体抗压强度在4MPa以上,同时该固砂剂对地层伤害小,水相渗透率达0.60μm2以上。高温固砂剂在六~九区稠油油藏现场试验了10井次,有效率90%,增产原油1180.7t,处理后原油含砂率均为微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家庄油田是一个高渗透稠油出砂油藏,采用常规注水开发面临着原油粘度高、出砂严重、非均质性强等问题,采收率较低。通过采取防砂、合理注采调整、井筒降粘、抽稠配套、堵水调剖等多种地质工艺配套措施,解决了稠油出砂油田常规开发中的瓶颈问题,改善了开发效果,使采收率提高了8.4%。  相似文献   

11.
浅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5、W8普通稠油油藏珍有埋藏深度浅,多层状砂泥薄互层,中孔,中低渗型储层且隔夹层薄的地质特点,地层原油流度低,未经过储层改造的单井自然产量低,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通过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及井筒技术状况等方面进行压裂选进条件的优化,开展了注水稠油油藏的水力压裂引效探索性试验,应用高砂比的高导流能力短缝技术,小排量小规模控制缝高技术,防止水基压裂液与稠油乳化措施及防止压裂后目的层底部地层水上窜技术等配套水力压裂工艺,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通过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认为,压裂选井的有利方向主要位于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的构造高部位,压裂工艺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压裂规模。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防砂工艺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汤志强 《油田化学》1999,16(2):185-187,194
本文概述了了孤东油田近十多年来研究成功并推广了应用的几种防砂工艺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情况,并就防砂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葡北低渗透油田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葡北油田开展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时,应用大庆长垣北部油田三元复合驱配方不能满足葡北的油藏条件。对此应用复合碱改善了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使用牺牲剂降低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损失达40%以上,筛选出适合葡北油田的三元复合驱配方。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8%以上。此复合驱技术对今后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展复合驱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胜利油田“九五”期间在钻井、完井、防砂、酸化压裂、堵水调剖、三次采油、稠油热采、油气层保护、油水处理等油田化学技术进步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在油田化学品开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最后讨论了油田化学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裂缝性砂岩油层电导率各向异性和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变化规律 ,并利用双侧向测井响应对大港油田马东东构造与辽河油田双南地区深层发现的裂缝性砂岩油层进行识别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次采油的角度探讨了提高采收率的问题。文中指出,化学法在胜利油田应用的可行性最大,其中尤以聚合物驱对胜利油田的条件最为适宜,进而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根据多数油藏具有油稠、出砂、渗透率高、非均质严重等特点而研制的交联聚合物、粘土胶和黄原胶等驱油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聚合物驱油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联聚合物驱,在高含水期可以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立足国产聚合物、交联剂和配制注入流程的注交聚合物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窄条带砂体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岩性油藏--榆树林油田为例,通过对含油砂体的地质解剖,提出了一套适合窄条带河道砂体的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河坳陷曙光油田杜212区块沙三中亚段大凌河油层组是稠油储集层,因埋藏较浅而胶结疏松。根据11口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其岩性主要为砾岩、杂砂岩、中细砂岩等,吸附性成分(泥岩岩屑和蚀变的长石颗粒、火成岩碎屑等)含量高,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伊利石、高岭石次之)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到差,为低稳定型砂砾岩。大凌河油层下油层组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高于上油层组,致使纵向非均质性强,横向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注蒸汽开采稠油时,高温、高pH值的蒸汽易使储集层中的不稳定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孔、渗性下降和非均质性加剧,而开采速率过高会造成大量出砂。应对上、下油层组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选取合理的注入液ph值、加入适量的钾离子,使注采液的流速不超过油层内微粒迁移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