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码精品世界》2014,(10):61-61
参考价格:129元 ROCK智能名片保护套的推出相信也会改变很多人对名片的认知,因为这一次连名片也智能了。该产品以手机保护套为载体。每个手机套上都内置了一个可储存用户名片信息的二维码。通过扫描手机套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一键交换名片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多,名片的使用已经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使用名片已经成为商业活动的主流。当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名片也就随之增多,然而名片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例如:名片的保存、查找、管理等等,这些都让商务人士感到烦恼。  相似文献   

3.
饭饭 《电脑迷》2015,(4):87
相信不少用户对"我查查"二维码扫描应用的理解都停留在扫描商品、药品甚至是快递的二维码以查询相关信息中,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我查查"快速制作二维码:打开"我查查",点击主界面右上角的三条横线按钮,依次选择"二维码制作"(如图1),在这里选择二维码类型,可以看到这里提供了网址、名片、WiFi、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名片二维码应用中出现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印制精度、符号大小不符合应用要求等问题,《名片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应运而生,2014年7月2日,该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15年2月1日起实施。其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外名片二维码标准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大众硬件》2008,(1):136-136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是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以及全方住识读等优点,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产品、包装、个人名片等多种载体上。  相似文献   

6.
《电脑新时代》2008,(1):136-136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是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以及全方住识读等优点,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产品、包装、个人名片等多种载体上。  相似文献   

7.
《电脑时空》2014,(9):21-21
正如其名所述,ROCK智能名片保护套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手机保护套功能,另一个是重点的智能名片功能,内置NFC新品和二维码扫描设计,让商务名片交换变得更有意思。  相似文献   

8.
陶孙杰  余涛 《计算机科学》2018,45(Z11):587-590
基于二维码的数据传输系统面向涉密场景,旨在实现涉密信息系统之间的自动数据传输。文中设计了涉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流程,即发送端将传输数据按二维码帧容量切分为多帧,按序合成并显示二维码图像序列,接收端使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二维码图像信息,合成传输数据,并按预定规则对接收情况进行反馈,完成收发两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与现有采用人工交互或安全铰链设备的方案相比,基于二维码的数据传输系统解决了自动化程度低、传输效率低、设备昂贵等问题,实现了网络隔离条件下自动高效的数据传输,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中具有较高时效性要求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频繁交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行为就是交换名片。随着人们交往活动的增多,要在堆积满满的名片金中,迅速找到您所要的名片,有时不知要耗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因此,名片的保存、管理、查询以及按照名片的地址发函、发电,是任何一个商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作。汉神名片管理(HansBizCards.0),可以实现快速地识别输入名片、存储管理名片并检索提取名片信息,完全能解决名片管理的疑难。快速识别汉神名片管理,具有中英文名片的自识别功能。可以使用汉神名片管理配备的专用扫描仪或一般的通用扫描仪,将名片…  相似文献   

10.
郭萍 《电脑迷》2013,(2):86-86
每到春节,家里的亲友聚就频繁起来,大家在闲聊之余往往按捺不住拿着自己的移动设备要无线上网。如果逐一告知WiFi密码等信息也太麻烦了。其实用户只需借助一款名为二维码生成器的在线应用,即可将自己的WiFi信息保存至二维码中。任何人只要一扫匹配的二维码,就可自动连接WiFi。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二维码所含的信息被篡改或者窃取,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二维码加密系统。通过将随机生成器产生的128位初始密钥与AES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二维码信息进行加密,随后将密文通过QR编码,得到信息加密后的二维码,最后采用友善之臂的Tiny4412开发平台来实现构建该二维码加密系统。经测试结果表明,该二维码加密系统提高了QR二维码信息的安全性并增强了二维码的防伪性。  相似文献   

12.
黑白二维码方块在移动互联网与社交时代似乎正扮演着连接一切的角色,随时分享心情、图片状态,都可以通过一枚小小的二维码实现。二维码已成为电子商务或其他各种服务提供商眼中最炙热的元素,它将人、移动设备、地理位置信息、线上和线下,天然地结合到一起。而创意也让二维码变得更加幽默与多元,似乎在每一个角落,二维码都可以成为打破沉闷的神奇符号。  相似文献   

13.
《软件工程师》2016,(5):47-50
语言不通,医嘱信息难以传达的情况在医院普遍存在。该项目为解决医患之间医嘱沟通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医院每个药袋都有唯一标识的二维码,解析二维码信息,从而调取数据库医嘱信息。通过音标标注法,数据灵活性强,实现了海南话方言、英语等多语种播音。让二维码用多语种"说话",达到正确及时传达医嘱信息的目的,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blade 《大众硬件》2003,(9):77-77
随着日常生活和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展,名片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所必备的东西,无论哪种社交场合,初次见面的几个人之间总是会互相交换名片。虽然这有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烦恼——越来越多的名片使得我们的名片夹也越来越厚,于是管理、整理和查询名片就成了一件非常繁琐的事。在此情况下,各种名片管理软件纷纷出台,它们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较为方便,但也有各种麻烦:首先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各种信息;其次各软件之间不兼容,有的甚至不同版本间也存在兼容性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匹配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该方法先实时采集高质量的仪表状态图像,同时获取二维码定位点信息以及与二维码相连接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仪表类型信息,再根据二维码定位点信息对仪表图像进行快速倾斜校正,并利用二维码与仪表之间先验的几何位置关系快速提取图像中表盘所在的区域,最后根据获取的仪表类型信息,选择对应的仪表读数识别算法,以实现快速准确地识别仪表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的准确率,尤其是对于复杂背景的仪表图像,该方法可用于电力系统中刻度均匀的指针仪表识别.  相似文献   

16.
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容量大、可标识文字网址等多种信息、成本低廉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国众多行业取得规模化应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获得二维码承载相关信息与服务的应用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二雏码已经逐渐从封闭系统应用向开放系统应用转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建立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解决目前我国二维码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编码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标准化编码方案、标准化应用方案支撑的问题,通过寓管理于服务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广大GS1系统成员、二维码技术提供商、二维码服务提供商以及二维码用户,提供二维码注册管理、存储、备案等综合服务,促进我国二维码技术应用与产业化的协调健康发展,规范二维码编码标识工作,促进物联网领域对象的互连互通。  相似文献   

17.
本系统主要面向涉密场景,旨在实现无线移动网络与有线局域网络之间在物理隔离条件下数据的双向传输。系统以二维码图像作为数据传输载体,移动网络采用智能手机作为数据收发节点,局域网采用计算机作为数据收发节点。系统设计有移动网络端数据库和局域网络端数据库,两个数据库表结构完全相同且不直接连接。发送端通过数据库语言筛选出两个数据库之间的差异数据,将其编码为二维码图像显示出来。接收端扫描识别二维码图像得到数据信息,完成收发两端之间数据的传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二维码逐渐变得无可替代,如今的二维码,在食品溯源、电子凭证和产品介绍等方面初显身手.未来二维码领域的用户量还会不断增加,二维码技术无疑将在更多领域大展身手. 由于对二维码的认知度尚待提高,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生成自己想要的二维码和通过二维码向外界推送自己要传达的信息,笔者这介绍3种生成二维码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名片OCR系统普遍采用Hough变换法和K最近邻簇法来检测和矫正名片图像倾斜角度,但是这些算法无法矫正名片的透视图像,该文从射影几何角度提出了基于射影矩阵变换的算法:利用名片图像固有的边缘直线信息,将名片与名片图像之间的透视变换矫正为仿射变换,再将仿射变换矫正为相似变换,此相似变换实际上是对名片进行旋转和全局缩放的结果,消除其中的旋转因素,就得到一个与名片仅差一个缩放因子的正交名片图像,以便于后续的字符处理。  相似文献   

20.
孙敏 《电脑迷》2012,(6):75
手机与二维码的组合使用,那叫绝配。因为用手机摄像头一扫二维码,就能直达二维码暗藏的信息。可是手机的麻烦是屏幕太小,看东西别扭。假如发布信息的时候能扬长避短,让二维码张口说话,这一麻烦不就轻松解决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