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获得羧基化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改进的二步溶胀法,以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种子微球溶胀羧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羧基化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研究羧基单体种类、种子球添加量对微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采用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以苯乙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合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制备微纳米级丝素(SF)微球的方法。利用异丙醇使SF大分子迅速的β折叠化,再利用低温冻-融技术使得SF大分子组装成微纳米级丝素微球。通过调控SF分子量控制的SF微球直径及其分布,扫描电镜表明SF微球基本呈球形;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利用Li Br,90℃制备的丝素溶液较Li Br,60℃制备的丝素溶液成球直径减小45.1%,约50~100nm;红外表明SF微球大分子主要为β折叠结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速有效的制备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微纳米级微球,使得SF微球在载药方面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棉织物为基材,利用单宁酸独特的粘附特性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功能化接枝两性金属离子,制备了疏水性良好的TA/Fe3+-cotto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及接触角测量仪等表征了其微观形态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具有较好的疏水特性,最佳制备条件下改性棉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可达142.5°。 相似文献
5.
6.
首次采用丝素粉体和水性聚氨酯按不同比例混合,经热压法成功制备出丝素/聚氨酯共混薄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动态力学分析及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的加入,促进了丝素蛋白分子β-折叠结构的形成,导致丝素结晶度提高;丝素含量越大,共混膜中聚氨酯的玻璃化温度越低,共混膜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越高;当丝素含量从0到70%变化时,试片的断裂强度由0.6MPa增大到10.4MPa,断裂伸长率从1065%下降到47.5%。聚氨酯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膜的弹性,韧性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家蚕丝为原材料,采用两种溶解体系来调控蚕丝蛋白的分级组装,制备了不同尺寸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对颗粒的形貌及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iBr-FA溶液体系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扁平状,当FA质量分数在5%时,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无规卷曲构象;增加FA含量,促使β-折叠结构形成,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结构更加规整;采用CaCl_2/H_2O/C_2H_5OH-FA溶解体系制备出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球状,颗粒的粒径均一、分布均匀,基本呈稳定的β-折叠结构。通过调控丝素蛋白自组装过程制备丝素蛋白纳米颗粒,整个过程不涉及有机溶剂的添加和复杂设备的使用,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尺寸均匀、结构规整,可以进一步拓展丝素蛋白在药缓释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镝改性铁氧体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稀土镝(Dy)复合铁氧体磁流体。采用红外光谱测试,证明产品为表面活性剂所包覆的纳米级磁粉,粒径<10nm;采用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产品为掺杂有少量镝离子的铁氧体磁粉;采用古埃磁天平对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讨论了镝铁氧体磁粒子的改性及形成机理。实验表明:稀土镝(Dy3 )的加入可提高铁氧体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当镝用量为n(Fe)∶n(Dy3 )=30∶1时,磁流体饱和磁化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羧基改性剂对PAE树脂的改性方式、改性剂用量,并对改性PAE树脂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PAE树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羧基改性剂可以对PAE树脂进行改性,且改性后提高了PAE树脂的增干强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羧基改性剂对PAE树脂的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末端改性时,羧基改性剂的较佳引入量为9%;当末端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能够使纸张干抗张指数提高约11%,湿抗张指数降低约8%,耐折度提高约17%,撕裂指数提高约27%,内结合强度提高约47%.另外,在PAE树脂成品中引入羧基改性剂改性,有利于PAE树脂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损纸的回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羧基化改性,与氨基酸衍生物结合,制备出氨基酸可吸附材料。通过红外谱图考察了棉织物氨基酸可吸附机理,对处理后棉织物的吸湿率、白度和断裂强力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棉织物相比,改性后的棉织物通过离子键可吸附丝胶中的氨基酸,吸湿率有较大提高,但白度与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改性最佳工艺条件:柠檬酸质量分数为10.5%,次磷酸钠质量分数为9.3%。吸附工艺条件:NaHCO3溶液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为10min;丝胶溶液质量分数为7%,反应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11.
天然胶乳作为一种性能独特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多功能化应用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基于此,本文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轧烘焙工艺,将天然胶乳整理至棉织物表面,为天然胶乳的应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实验中对天然胶乳的整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天然胶乳的添加量、烘焙温度、烘焙时间等变量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由于天然胶乳膜的作用,整理后棉织物的力学性能、抗弯性能有所提升,透气性能下降,疏水性能大大提高,织物的整理手感较原棉织物变化不大。整理后棉织物可在60 min内杀死58.14%和85.73%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甲酸为丝素蛋白(SF)和壳聚糖(CS)的共同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来制备SF/CS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形貌,分析SF/CS质量比、电场强度及纺丝流率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F/CS质量比大于80/20时,可以得到连续的纳米纤维,且纳米纤维直径随CS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直径为71 nm;纳米纤维直径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纺丝流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了铝的纳米氧化物分散液,并将其掺杂到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别制备出质量分数为4%、8%、12%、16%、20%、24%的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利用耐电晕测试装置、耐击穿测试装置、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经铝的纳米氧化物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能随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纳米组分的质量分数达到24%时,在60kV/mm的工频电压下,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可达50.7h(IEC343);杂化薄膜的击穿场强随掺杂量的增加而下降;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增加可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分解温度;所掺杂的纳米粒子可以较均匀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 相似文献
14.
对烟末进行吡啶催化改性制备改性烟末生物质吸附剂(modified tobacco powder biomass adsorbent,MTPBA),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综合利用及NO3-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基础。通过条件实验,以MTPBA的直收率和2 mg/L的NO3-吸附率为指标,研究MTPBA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条件的影响,确定制备MTPBA的适宜条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烟末改性前后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MTPBA的适宜条件为强碱预处理的NaOH浓度为1.5 mol/L;交联反应时的温度为80℃;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的投加量为5 mL/g;叔胺化反应的温度为80℃;改性后生成的MTPBA形貌均一、结晶度增高,表面形成大量细小孔洞,并成功引入叔胺基团和氯烷基。研究表明:MTPBA比原始烟末具有更好的孔隙结构,引入的叔胺基团和氯烷基以及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均有利于吸附NO3-。 相似文献
15.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3)
为了获得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及较强粘合强度的生物医用粘合剂,以丝素蛋白为基质和NHS/EDC为交联剂,在丝素蛋白上接枝多巴胺;采用京尼平对丝蛋白-多巴胺材料进行共价交联,从而制得了丝素蛋白/多巴胺医用粘合剂;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分析多因素对粘合剂粘合强度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浓度、反应时间、NHS/EDC的使用量、多巴胺的添加量以及京尼平的用量均可影响所得粘合剂的粘合强度。当丝素蛋白浓度为12%、多巴胺与丝素蛋白羧基摩尔比为1∶6,以及京尼平与丝素蛋白氨基摩尔比为2∶1时,所制得的粘合剂性能最佳;优化条件下制得的粘合剂在37℃条件下具有最高的粘合强度,且此强度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12 h时可达到(181.49±42.82) kPa,是临床上正在使用的纤维蛋白胶的粘合强度的18倍。制备的粘合剂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9,(4)
传统创口缝合方式费时费力,且容易留下疤痕,生物粘合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仿照海洋生物的天然蛋白粘合剂,在聚乙二醇溶液中通过质子作用制备出一种耐水的丝素蛋白基生物粘合剂(SFB),考察了各个反应参数对该生物粘结剂的形貌、结构、粘结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丝素蛋白生物粘合剂具有大孔结构,通过改变丝素含量、pH和作用时间,可以调整SFB的粘合强度。所制得的SFB在干态环境中的粘合强度为120 kPa,在湿态环境中的粘合强度为150 kPa,且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该生物粘结剂在创口闭合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废弃羽毛进行回收利用,提取羽毛蛋白作为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棉织物进行了表征。利用萘醌型天然染料对改性后的棉织物进行染色,对羽毛蛋白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几个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优化工艺:羽毛蛋白质量分数0.4%,交联剂质量浓度20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60min。蛋白改性后,萘醌型天然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明显提升,上染率从19%提升到46%,染品表观色深从1.24提高到4.86,色牢度提升了2~3级。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丝素蛋白整理剂的制备和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重点讨论了丝素降解时间不同对所整理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最佳丝素降解时间为120 m in,通过浸压涂覆丝素膜经交联处理可使棉织物的力学性能、折皱性及白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PVDF膜进行接枝、磺化和离子交换负载铁,制备了PVDF催化膜,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对水通量、截留率、亲水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VDF膜的接枝率随着KOH浓度和碱处理时间的增加,PVDF膜的接枝率先增加后减小;而随着反应温度以及四丁基溴化铵(TB-AB)增加,PVDF膜的接枝率增大;膜的磺化度随... 相似文献
20.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
采用有机硅树脂及聚硫橡胶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聚酰胺为主固化剂,并在固化剂中引入含苯环结构的固化剂,辅以不同比例的改性填料,制备出能在160℃条件下长期使用的耐高温胶黏剂,该胶黏剂室温固化72 h剪切强度即可达到19.84 MPa,其耐热性达到了160℃,瞬间使用温度在250℃以上,并用FT-IR,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TGA分析了含硅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i—O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并对固化体系进行了XRD衍射,通过对XRD衍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固化物2θ衍射角在18°附近衍射峰有较大幅度减弱,这说明固化72 h后,改性后固化度更高.这为含硅环氧树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