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静  王晓飞  张坤 《砖瓦》2023,(7):163-166
基于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关系,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并以工程造价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结构优化、课程实施平台搭建、教师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转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5):43-53
新时代,地方大学理应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有新作为。荆楚理工学院围绕新时代"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线,着眼转型试点引领,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加大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双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产业行业链—人才培养链—创新创业链"相互联动的"双协同育人"特色。并进一步就地方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生基础等方面找出问题,并提出了在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方案,为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4,(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个特征。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其建设也应体现自身鲜明的"高职"特色。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视域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城市规划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层次性强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学融合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导向、规划师职业导向、规划设计项目导向、城市问题导向,进行反向驱动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1-5
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和理论成果。从产业基础、职业教育体系和类型教育转变三个方面总结了"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分析了现代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三大需求,指出了"双高计划"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四个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目前,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企业“招工难”“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困境,即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双重挑战。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土建大类专业基础课,多年来该课程存在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培养,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脱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较为单一,教材落后于当下产业技术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产业、行业岗位需求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职院校从不同的维度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融入模式等关键因素。通过以建筑与测量专业群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机制为例,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层次和实践教学水平,将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社会价值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凝练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明确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意义,并强调要“推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此背景,很多地方高校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新机制,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时代意蕴,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育人机制新路径,从而促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为各行业输送堪担大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周润然 《安徽建筑》2022,(10):134-135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社会对于建筑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沿阵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要丰富专业知识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丰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程度,也能践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文章结合当前建设工程专业实践发展需求,探究思政教育融入的策略,以期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为改革建筑类专业课堂教学做出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2):15-2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助推全面育人的根本路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助力全面育人可以通过多维度、多路径进行实践探索: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育人氛围;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育人成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育人功能;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育人能力;丰富教学载体,拓展育人资源;健全评价机制,确保育人质量;通过全方位课程思政实践实现全面育人。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定的经验做法可为兄弟院校提供相应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5)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对我国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协同育人主体各方利益融合难、高校自身吸引力不强、专业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融合不高和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等现实藩篱。区块链技术推广应用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契机,也是协调产业融合的新载体。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在于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高高校自身吸引力,加大专业技术性课程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参与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动力。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以产业为导向、基于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工程技术人才。教学中,首先应构建基于学科融合的"1+N"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搭建与之契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校-政-企合作,建立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提高行业导师的参与度,共享共建研究院所,建立项目驱动制实践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思政"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特点,文章以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主修课"通风与空调"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提出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领价值,实现"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郑金城 《四川建材》2020,(4):226-228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意义,并以大学生工程测量协会为例,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旨在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型社团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付静 《上海建材》2023,(6):33-35
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聚焦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教材焕新、教法创新、师资提升和评价优化四管齐下,深入剖析了“鲁班精神+劳动精神”双元素在土建类课程中的思政育人之道,旨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确保主题教育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交通土建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对专业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把控等全方位的能力。通过系统梳理工程教育新要求新方向,以"道路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内容,通过构建统一的道路检测课程新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提升形象、提高质量的重要阶段,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指标。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学生素养教育多元化需求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建设不足的矛盾突出、行业岗位职业素养需求和校方教学模式对接不到位、校企联动育人不充分,职业素养教育效果评价和鉴定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影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以文化、管理及评价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提出“三融双导”式职业素养教育构架,通过打造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环境、构建完整的有效育人体系、反映个体成长的职业素养评价探究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以更好地适应开放入学、分类招生、有教无类的职业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大楼为例,探讨了高校产教融合建筑工程的设计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和基地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规划指标等。然后详细讨论了建筑设计策略,包括高山流水设计理念、空中叠苑的微气候环境营造、校园客厅的激活校园空间以及厚德崇商的建筑造型设计。通过对项目概况、建筑设计策略、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该项目在规划、功能、造型和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希望该案例能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