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6)
我校开展"三生教育"是以认识生命价值、掌握生存技能、获得幸福生活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成才为目标;着力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出发 ,在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中 ,努力实践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新思路 ,组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提出实验课多方案设计方法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基础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并重;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触摸学科前沿;筛选相关课题,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组建学生创新团队,参加"挑战杯"大赛等多种手段,形成由基本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段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
计算思维理念可以助推文科类"多维"知识体系课程的建设。可以以构建主义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思想融合计算思维理念,探索培养文科类学生信息综合应用人才的"多维开放"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文科类专业特点与教学实践,提出多维度的"知识"理论教学体系和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力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规模较大。在"双创"背景下,切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设计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论述了重构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有关课程和内容;实行工作室制、项目制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双创"讲堂;建立校外"双创"实习基地,孵化学生创业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措施,希望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9)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实施创新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设计综合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促使学生提高实验技能自觉地发展实验中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1)
以"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让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训练和比赛中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方法和流程、对该项比赛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机制,以及比赛经验,能对独立院校在开展相关学科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意见,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对现阶段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建设的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为依托,通过学生自行研发微小实验装置、自主开展实验研究,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工科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切实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展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升工科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随着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既有"窄口径"方向的需求,也有"宽口径"方向的需求。即使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可以是"窄口径"和"宽口径"两种模式并存,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发展,两种模式都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环节,除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外,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以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思维教学应是我们英语教师首选的课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创新思维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6)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是结合了"认知、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过程,它有效地强化和夯实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自主能力、探索精神。通过有效的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展发明创造和创新实习,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正>驻马店市实验中学位于驻马店市新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以"明礼、诚信、合作、创新"为校训,以"学习三年、受益一生"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特色。建校7年来,驻马店市实验中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不仅年年组织学生春游,而且路线众多、活动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下,高校应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论文结合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讨了管理学原理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及注意事项。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思政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培养适应"双创时代"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
本文实验教学在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采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实行开放式实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该研究为适应新工科建设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四项"电工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措施,即建设形式多样的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综合创新实验室并优化创新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室并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在细化、调整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新增考核内容等,然后针对每项措施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金工实习一直秉承"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教学理念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创新能力转变;实习内容从传统机械加工向现代工程训练转变。目前,非机械类专业实习为两周,时间短、内容多、实习效果不太理想。金工实习教学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改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理念,正朝着"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7)
培养能适应环境技术快速发展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中,如何以能力为本位开展专业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3)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把现有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程进行重组、交叉、整合,以技能掌握为主线,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药学实践教IV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3)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也就是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文章作者就这一方面从初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这一角度作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学科课堂教学等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将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入仪器分析教学中,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选择对分光光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分组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求知欲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