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推行全费用综合单价的计价模式,积极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过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等体制合理衔接,已成为当下建设工程领域改革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的主流。全费用综合单价计价模式在将来的工程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筑行业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在不断进行突破,,为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应用到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是以市场价格为主,为工程造价管理开辟了新的局面。工程量计价模式和定额计价模式的不同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市场上的工程量清单一般应用综合单价计价的方式,所谓综合单价包括了工程项目中直接、间接费用,技术费用和税款。这样更易于结合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来参考管理各种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上海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规则》中对最高投标限价、综合单价、规费和税金、企业管理费和利润、措施费用的新规定,指出《上海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规则》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8)的不同之处,并介绍了计算部分的补充、调整情况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市场的深入发展及日益完善,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扩展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清单计价所应用的综合单价法,对于承包商而言,确定综合单价是工程量清单计价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将模糊案例推理引入到工程量综合单价计算中,并结合快速报价中的指数平滑法建立了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计算模型,该模型借助案例推理系统,使现今很多企业在缺少企业定额下可以快速准确地报价,同时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情况,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它对综合单价的生成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件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有别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它提倡工程量清单应与工程构件的功能、工程投资的时空顺序、工程的施工顺序、工程构件的实物形态、工程构件的主从关系相对应,并建议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以基于构件的全费用综合单价的构成内容来形成.鉴于BIM技术在构件建模、数据共享、可视化等方面的高效性,建立基于此平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控制流程,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旻 《建厂科技交流》2006,33(2):102-103
1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报价的定义及模式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报价:指在建设工程招标时,由招标人先计算出工程量,并作为招标文件内容提供给投标人,再由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自主报价的一种计价行为。一般分以下三种模式:①综合单价模式:即工程量清单分项的单价综合了直接消耗量和规定的计费。而其它一些费用,如施工组织措施费、工程担保费、保险费等则列入其它报价。②完全单价模式:这是一种国际惯例模式。完全单价模式的工程量清单分项单价综合了直接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及其它因果费用等所有费用。  相似文献   

7.
在指出200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计价依据、综合单价构成、工程结算等多角度对2008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剖析,总结出新计价规范的特点,希望能为造价人员使用新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招标采用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计价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国建立适应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工程承发包价由定额计价走向市场形成价格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这一趋势,浅谈招标投标采用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计价方法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田晟 《广东建材》2009,25(7):332-33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现状,结合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有关法律法规,主要论述08《清单计价规范》下施工合同类型的选择、综合单价风险范围的约定、分部分项综合单价与措施费的调整、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工程价款的调整:探讨了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合同价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廖其会 《四川建筑》2006,26(5):171-172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建设工程招标时,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综合单价和总价投标,经评审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佩莹 《四川建筑》2009,39(3):248-249
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作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其实施有利于发挥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市场竞争定价,有利于规范招投标行为,有效改变在招标投标中盲目压价、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起到治本的作用,是我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发展需要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计价方法,建设部第107号令发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八条提出了“招标投标工程可以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编制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2004年7月1日起实行《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规范》。”  相似文献   

13.
毛颖 《建设监理》2009,(9):35-36
现行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额计价法,一种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定额计价是各投标人自主计算工程量,套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现行消耗量定额及价目表、按规定的费率进行工程造价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结合市场情况合理确定、自主填报综合单价。白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发布以来,  相似文献   

1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费用索赔构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赔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的清单计价规范中对其费用构成的内涵外延未做界定。在借鉴国际工程费用索赔构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演绎推理法进行费用索赔构成体系的研究假设,根据研究假设并结合我国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特点,提出我国工程费用索赔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5.
杨莉 《四川建筑》2011,(6):225-226
目前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现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产生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发布之前,并没有将其与物料规范、各项措施等直接影响工程实施和价格的相关文件匹配起来,尤其是其中的费用对应关系。所以没有多少单价合同的属性,这已成为国内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主要症结,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曹东文 《建材与装饰》2007,(7X):297-299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招标人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旆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并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的计价方式。论文通过论述在新时期下、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如何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招标工程进行造价控制,并通过一个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招标的工程实例,论述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清单编制、项目描述、工程量、投标最高限价、综合单价分析、项目措旆费各方面进行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分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论述了建筑工程造价中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费用的组成、管理费用的记取.指出了分部分项工程清单计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学峰 《中州建设》2012,(18):71-72
2008年12月,《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与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同时颁发实施,这标志着我省2004年以来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模式并存的状况已基本结束。作为投标企业,尽快放弃定额计价时投标报价的思路,弄清清单计价特点,掌握清单计价报价方法,是适应市场发展的根本出路。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企业在清单计价投标过程中,对如何报价心中无数,不掌握清单计价报价方法,不领会招标文件精神,甚至还用定额计价的报价方法。根据濮阳市多年来实施清单计价招投标的情况,现就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企业该怎样报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设市场上招标与投标全面推广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承发包双方相应采用工程量清单合同进行计价。执行的标准为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与作用,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合同的特征、内容、相互关系与作用及注意事项;指出:建设市场招投标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承发包双方采用工程量清单合同(单价合同)是体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工程造价计价改革思路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工程承发包价格走向市场形成价格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分析清单综合单价中间量的基础上,设想在能够固定清单项目组成子目的前提下,把清单综合单价计算中间量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建立清单定额,舍弃使用现行清单计价综合单价定额环节,以便捷地在全行业推行清单计价,从而变革现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