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春壶"是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源头,时至今日其凭借简约质朴、充满自然气息的造型仍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这一把"竹节供春壶"在传统"供春壶"的基础上,用中国人喜爱的竹子加以点缀,不仅在外形上增加了独特的美感,更使其内涵丰富起来。在审美观念、文化意识的关照下,通过分析"竹节供春壶",可以了解到紫砂壶艺术的"前世今生",更能在美的体验中体会传统手工艺术与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必然是全手工成型,泥料的选用没有丝毫的马虎,艺人们只有非常熟悉泥料的特性,才能够胸有成竹地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紫砂作品"泰来壶"采用了传统的竹器结合提梁的形态来演绎其中的艺术效果,可谓是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把我们对于竹子的美好情感和紫砂的艺术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竹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凸显出紫砂艺术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希望我们在喝茶把玩,亦或是陈列欣赏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造型之中独特的花器特征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气质的象征物,凝结着中国人对自然、艺术的看法,展现出一种坚实健康的美感。"树魂壶"从真实二字出发,于古拙粗粝中透露中国独特的艺术智慧,是融合紫砂壶技艺之美与自然灵气之美的花器佳作。  相似文献   

4.
姜莲 《江苏陶瓷》2021,54(3):51-52
许多的紫砂大师诸如顾景舟、汪寅仙都曾经演绎过竹器紫砂,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之中树立了典范和榜样,紫砂竹器依然是最为常见的紫砂花器类型和装饰题材的热门之选,竹子和紫砂的缘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产生美妙的因缘,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艺术精品.紫砂作品"韵竹壶"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饰壶的手法来呈现出此壶的与众不同,此壶壶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造型,从上到下逐渐鼓起,特别的实用大方,壶底置圈足,更加凸显出此壶的端庄稳重.壶流、壶把、壶钮运用竹段的元素,把竹子的形态和气韵融入其中,可谓是神来之笔,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雅韵,体会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艺术有着极强的借鉴和吸收能力,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紫砂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展示。"半月壶"以经典款式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古典山水画作为装饰,形成了创新艺术特征,展现了紫砂壶的艺术融合能力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气性的相通。  相似文献   

6.
周学琴 《陶瓷》2022,(3):93-95
"雅"是紫砂壶艺术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呈现"雅味"是制壶工匠关注的重点问题."归真"一壶在泥料色彩上已颇具"雅"的气息,在造型与装饰上呈现出明显的竹的形态,独有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构成了作品"精"与"雅"的内在支撑,探究此壶的艺术特征亦是了解紫砂壶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是人们推崇且渴望成为的道德典范。"君子竹"这件紫砂壶作品将四方壶造型与竹子装饰结合起来进行艺术表现,本文对此件作品的造型艺术进行探析,发掘其中的"君子之魂"。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是中国名壶,具有重要的工艺、艺术与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国审美眼光与文化思想的多元。"玲语花香"是比较完整的紫砂壶套组作品,在艺术构建上整齐又简约。本文立足于紫砂壶的基本工艺要求与作品个性,对作品的清新之美作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世界陶艺大会在这里举办时,许多的外国友人前来交流,共同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他们都被紫砂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造型所深深地折服.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同时又主动地和现代艺术理论和设计潮流接轨,为紫砂艺术的长久发展和薪火相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奋发壶",就是把我们最为熟悉的竹子的形态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陶刻装饰、花器捏塑的技巧,来呈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催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韵.这样的一把壶用来喝茶品茗,定然能够成为茶座之上的焦点,引发对于紫砂技艺的关注和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吉祥文化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受其影响,紫砂壶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吉祥美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福禄壶"是一件典型的具有中国吉祥韵味的紫砂壶作品,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说明了作品的艺术美感,揭示了吉祥文化与紫砂壶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宜兴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妙手生花之下,一件件仿生而成的紫砂花器宛如大自然的生动再现,感受紫砂艺术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和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竹韵提梁壶",在设计的构思和创意方面也是匠心独运,四周竹子的形态郁郁葱葱,充满了勃勃生机,点缀其上的竹叶也是把竹子随着风儿轻轻摇曳的那种感觉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提梁的设计又把竹子高耸入云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能够把身边非常熟悉的竹子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制作展示给广大壶友,这不仅仅能够给大家带来非常多的实用功能,更重要的还能够把江南味道传递得更加广泛,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相似文献   

12.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技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体,外形结构与装饰的多样与气质内涵的深沉开阔是紫砂壶艺术最大的特点。在制壶水准的提高与手工艺人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当代紫砂壶不乏造型奇特、装饰奢华者,简约精细的"玉璃壶"展现的是一种紫砂壶艺术的淳朴之心与经典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饮茶文化的回归,紫砂壶也迎来了再一次的兴盛,其中以竹入壶的创作造型多样,写实、写意、抽象等等的元素混合应用衍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竹"形紫砂壶。现代的紫砂艺术创作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以竹子为原型的创作屡见不鲜,不过当下的竹形壶创作不再单纯地模仿竹子的自然外形,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艺术审美以及当下的流行设计,使得"竹"这一形态跟传统的竹形壶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是古代中国手工艺人的杰出创作,为世界呈现出一种典雅、大气的中国古典美,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艺术的外化形式。紫砂壶造型装饰多样,做工极致精湛细腻,给人以极致的审美享受。本文分析了"钟明壶"的造型特征与艺术气质,阐明其本身艺术理念,同时感悟紫砂壶艺术之经典。  相似文献   

15.
宜兴"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名号在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之中广为传播,吸引着更多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热爱紫砂艺术的朋友们来到宜兴一探究竟,更加促进了紫砂艺术的不断繁荣与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舍壶",形态选择为椭圆形,本来就是一种创新的设计,在中国传统的紫砂经典器型之中并不常见,壶身的纹理也是非常的具有特点,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舍得之道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壶在2018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展"评比中获得了银奖,由此可见行业之内对于其创意创新的认可,也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大道.  相似文献   

16.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宜兴陶艺世界中的代表性作品,做工精湛,气质高雅,极能代表中国古典的审美品质与茶文化的精神道德追求。这件"合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本文从作品原型论起,对此壶艺术特征进行了说明,用审美的与文化的眼光,揭示了这一作品及壶型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与其它陶瓷艺术品不同,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紫砂壶擅于将大自然中的景物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通过艺术走进生活,奠定了紫砂壶器中花货的基础,"清韵壶"能够让人清晰地领略到竹之美,清新淡雅的艺术意境高雅脱俗,古外今来,文人雅士喜好将竹子的品格来表达自己的志趣,"清韵壶"将竹子的主题注入其中,壶把、壶身、壶盖和壶钮彼此相互呼...  相似文献   

19.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紫砂作品"竹节提梁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以竹子为原型,将自然仿生和夸张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生动灵秀的竹韵,抒发了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