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硅橡胶冷缩式电力电缆附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亚华 《华东电力》2006,34(2):63-64
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气和物理性能,硅橡胶冷缩式电缆附件的应用前景广阔.介绍硅橡胶和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性能特点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健 《广东电力》2007,20(7):16-18,46
针对中压屏蔽电缆目前广泛应用于电网,而使用中会发生终端和中间连接处防护层断口,所以经常用电缆附件对断口进行防护的问题,对冷缩中压电缆附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比较了该类产品与热缩产品的优劣,并对国内主要冷缩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冷缩型电力电缆附件的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电力电缆附件的概况,阐述了冷缩型电缆附件的发展简史、产品的特性及应用范围,系统介绍了冷缩型电缆附件的制备工艺,重点叙述了产品原料的筛选及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电力设备》2008,9(7):125-125
产品名称:20kV冷缩式电缆附件 企业名称:3M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结构特点:该冷缩式中间接头采用整体预制式紧凑设计,接头主体由柔软的液体硅橡胶材料制成,在使用中不会因为电缆的弯曲而形成绝缘死角。材料本身的绝缘性、耐电痕性、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缆附件的设计是一项涉及电气、机械、材料和热力学四方面的复杂过程,只有经过周密、精确的电、力、热的复合场设计,才能将因生产环节导致的故障率降至最低。因此针对高压电缆附件用预制或冷缩型附件设计环节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从电学性能、力学性能、松弛特性、扩张形变和电场优化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橡胶材料弹性模量越高,界面压力越大,附件所需扩张率越低;温度越高,伸长率越大,橡胶材料的应力松弛速度越快;电缆附件撑开时,从内侧到外侧发生非线性位移,内侧大而外侧小,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电缆附件的厚壁圆筒力学形变方程,可将电缆附件扩展后的电场优化尺寸成功恢复到厂家生产尺寸;最后给出合理设计电缆附件生产结构的方法和思路。该研究方法有望用于指导我国高压交、直流预制/冷缩型电缆附件的材料选型和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董磊 《电线电缆》1995,(4):48-48
电缆附件新品种──弹性电缆附件河北电力职工大学董磊主题词电线电缆附件,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6~35kV电网系统目前普遍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与其配套的电缆附件,按其结构和施工特点,则有绕包式;热缩式;预制式;冷缩式...  相似文献   

7.
正华益电缆附件技术参数:满足并优于GB/T12706.4、IEC60502.4IEEE48等国内外行业标准满足我公司高可靠性试验要求公司生产1kV、10 kV、20kV、35kV冷缩和热缩电缆附件,产品通过武高院和上缆所型式试验检测及国家产品鉴定,在国家电网江苏、山东、四川、重庆、安徽、内蒙等省公司中标,在南方电网贵州、海南等省公司中标,产品质量受到用户高度评价。我公司电缆附件满足GB/T 12706.4、IEC 60502.4、IEEE 48等国内外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温硫化液体硅橡胶、半导电材料和高介电常数填料做原料,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设计预制式电缆附件,并通过具体实例建立电缆附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展开电场强度的计算,对仿真模拟计算数据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硅橡胶等材料能满足电缆附件产品的设计要求,同时证明有限元方法在电缆附件的设计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崔岩  赵克 《电气制造》2013,(8):14-16
浙江合顺接下来将针对市场按计划运行新的经营模式,全面推进热缩管和冷缩管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向中高端市场"晋级",以逐步扩大企业在电缆附件产业中的市场规模,提高在该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电缆附件常常在系统电压开合闸过程中发生故障,除了高频暂态过电压的原因外,电缆附件材料的高频特性也值得关注。本文基于35 kV冷缩式电缆附件及电缆,测量了附件用绝缘料三元乙丙橡胶(EPDM)、硅橡胶(SIR)及其半导电料与电缆用绝缘料交联聚乙烯(XLPE)及其外半导电料在MHz~GHz的介电频谱。根据测量结果,仿真计算了35 kV电缆中间接头在直流电压、交流叠加暂态(MHz~GHz)、直流叠加暂态(MHz~GHz)过电压下的内电场分布。结果表明:对于EPDM、SIR附件绝缘料及XLPE电缆绝缘料,当频率从MHz升高至GHz时,介电常数几乎不变,但电导率上升了2~3个数量级;对于电缆及附件用半导电料,当频率从MHz升高至GHz时,电导率增大,介电常数减小,其中电缆外半导电料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变化更大。仿真结果显示,在高频暂态电压作用下,电缆本体与附件界面处场强将超出设计安全值,在施加频率为1 MHz的电压时,电缆附件电场分布符合设计安全值,当施加频率达到100 MHz和1 000 MHz的电压时,附件橡胶绝缘与电缆绝缘界面电场分别达到2.765 kV/mm和5.613 kV/mm,有可能造成界面击穿故障,从而影响电缆附件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热缩型电力电缆附件的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羽中 《绝缘材料》2002,35(2):34-39
本文简述了电力电缆附件的概况,系统介绍了热缩型电力电缆附件的研究主要的生产过程,阐述了产品的特性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传统冷缩式中间接头进水的原因,分析了绕包式和预制式中低压电缆接头的优点,进而提出了改进型冷缩式防水中间接头的设计方案。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解决了电缆中间接头因进水引发的故障跳闸问题。实现电缆内外双向可靠防水,保障电缆线路在电缆线芯进水情况下和泡水环境中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电缆附件绝缘结构中应力锥与电缆绝缘在分界面处有缺陷(气隙、杂质)时,电缆附件的电场分布与缺陷处的电场强度,运用有限元方法,以220 kV高压电缆附件为模型,采用ANSYS软件模拟接头的三维电场分布情况,并与二维轴对称电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为了保证分界面处的电气性能,采用与电缆附件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试块进行试验,确定能够满足电缆附件电气性能的界面压力。  相似文献   

14.
高压电缆附件的电场及界面压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佩龙 《电线电缆》2011,(5):1-4,10
电场分布和界面压力是现代高压电缆附件的基本设计内容,其正确性和精确度会直接影响所设计的电缆附件的性能.高压电缆附件中包含着很多界面,尤其是位于场强控制元件和电缆绝缘体之间的界面性能对电缆附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界面的性能不仅与材料品质、安装条件以及表面的处理状态有关,还受应力和温度因素的影响,因此界面的设计是电-力...  相似文献   

15.
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中的预制式电缆附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茂武 《广东电力》2007,20(4):17-19,24
介绍了电缆附件的分类和预制式电缆附件的结构,通过分析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XLPE电缆)及其附件的电场分布,详细叙述了预制式电缆附件的优化设计方案,并给出应力锥面曲线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预制件加工成型的过程,同时指出:应注意选用材料的性能,对安装过程中剥切绝缘层、表面打磨、过渡面处理以及绝缘表面的硅脂涂抹等工艺均应严格把关,才能保证预制式电缆附件在XLPE电缆线路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0 kV电缆附件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15家主要10kV电缆附件生产企业进行的调研分析,对各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生产及检测情况、原材料、生产工艺等5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同时对各厂的10kV电缆附件样品进行了质量检测,指出存在的问题,为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带有弹簧压力系统的电缆附件,如果界面接触应力不足,则易出现放电现象;如果界面接触应力太大则可能导致电缆绝缘缩径.笔者通过电气性能试验确定了220 kV交联电缆干式GIS终端应用硅橡胶应力锥时所需的弹簧压力.通过冷态、热态试验验证了所设计弹簧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应用ANSYS软件计算了在弹簧压力和过盈装配共同作用下的GIS...  相似文献   

18.
预处理温度对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空间电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研究了经过不同预处理温度处理后的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材料——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IR)及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绝缘层的空间电荷分布。为分析导致此空间电荷积累不同的原因,采用拉伸性能测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 thermal mechanical analysis,DMA)研究了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绝缘材料化学分子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SIR材料经过150℃预处理后,硫化更充分、交联密度增加,从而使得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量减少,因此SIR的预处理以150℃为宜;EDPM材料经过150℃预处理后,综合表现为解聚反应,从而使得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量增加,因此EDPM预处理温度以80℃为宜。  相似文献   

19.
The installation of an underwater cable connection in Lake Lugano is described. The cable routing, choice of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XLPE) as the cable insulation, grounding system, laying methods, protection conduits, cable laying, and accessories are discussed. The submarine described has operated without incident since being placed in service in 1985. The three circuits described, which represent an innovation in submarine cables from both a product and an installation point of view, show that XLPE, when properly manufactured and used with the proper cable construction (a hermetically sealed metallic sheath),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insulating material even when installed directly in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