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后现代语境下,城市社区空间是以人为主体,能动促进集聚事件发生的公共场所.打造社区可沟通性空间是促进社区共同体形成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城市社区的概念内涵出发分析其本质特点,引入后现代空间论对社区空间的拓扑关系及社区空间构建中人的能动作用进行解读,进而分析提出城市社区可沟通性空间在地理、构成、群体关系和时空方面的特征,以对找到增强社区可沟通性的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因素,从我们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彩色斑斓的世界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越来越高,对美的追求、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室内设计中,协调的色彩关系、和谐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永远追求的目标.不同色彩颜色空间赋予,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视觉体验感受,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色彩搭配能够有效调节人的空间感、体现空间的风格个性、调整人的身心、空间划分等一系列功能.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综合防灾空间的重要与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加速,城市综合防灾面临挑战,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特性进行城市综合防灾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综合防灾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典型工程案例,提出了我国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快速的城市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在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居住街巷空间出现在了城市的中心部位,城市中的传统居住街巷空间是城市的历史沉积,也是城市的另一种名片,如何保护与更新这种城市历史内核的载体,成了当今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丹  张仲凤 《包装工程》2019,40(20):53-56
目的 从城市空间的实质性内涵出发,重新认识标识导向系统。方法 分析现代城市研究中的空间话语,并从现代城市研究的视角出发,研究标识导向系统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从城市空间的不同维度分析标识导向系统的运作模式。结果 城市标识导向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辅助人们在一定空间环境内进行移位行动,标识导向系统是城市空间结构最好的划分手段和最为直观的展现,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归根结底都是关于人类主体的作用。结论 现代城市的城市空间不只是一个物质概念,而是一个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三者辩证统一的人文概念。标识导向系统作为城市空间中的导引性部分,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参照系,也是空间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工程建设和商业运营市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水平和规模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却严重滞后,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防恐、防爆、防核生化袭击等安全保障问题,分析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防灾监测与应急搜救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短波红外成像、多尺度红外成像预处理、图像自适应增强、环境自适应红外成像、灾情定位及报警等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了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空间灾场的应用,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立法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未来城市是高速发展的,城市的功能共享、信息共享及大量公共空间将出现,新的公共空间可以置换消息,实现城市功能的同时利用.建造一种连接模式,以城市建筑为平台,将整个城市进行串联,形成一个新型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上将功能置换出来,进行整合、再造、新生.以共享为基调,实现使用、拥有、信息、功能等多维共享,在满足共享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差异性,在共享的环境下实现定制化空间.希望通过这种创意模式,依托科技、材料的进步,建造出适用于未来所有城市的一种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胡小维 《硅谷》2008,(13):102-102
城市是人类聚集活动的中心,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出各种城市空间形态.要就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替与优化做出分析,以期为广州城市空间形态演替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从城市与街道的发展,城市与街道空间方面来初步探讨城市与街道空间之间的关系,城市与街道的发展,主要从其产生、中西方城市与街道形态发展,现代城市和街遘的发展趋势几方面来体现,城市与街道空间则主要从街道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街道空间的构成和分类几方面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为街道空间公共设施设计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倪旻卿 《包装工程》2016,37(8):16-19
目的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转型变化及社会交往的关系。方法引入大数据和城市空间创新解决方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再认识。结论挖掘设计的社会化功能如何整合空间与需求,将其利用成社会交往交流的平台,以人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为研究核心,总结设计驱动社会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策略,让设计干预在社会化的情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城市的物理情景属性、空间体验、技术革新、跨学科共同协作提出促进弹性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莫军华  刘蓓蓓 《包装工程》2019,40(22):247-252
目的研究"喜"文化创意产品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探讨传统"喜"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现实意义及创新设计的思路。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综述等方法研究传统"喜"的文化内涵和构成"喜"图式的形态元素的相关资料,以其象征、谐音和通感表达的艺术手法为切入点,并结合对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和文创产品市场的调研,从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喜"文化熟语、喜色提取4个方面阐述"喜"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结论新时代语境下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要在生活中落实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以品质、趣味、时尚的新面貌进行"喜"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陶蓉蓉  王晨 《包装工程》2023,44(10):324-331
目的 在消费文化语境变迁的历史脉络中,探索文创设计与社会转型、城市艺术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 立足现代设计发展的整体视野,借用经济学、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当代社会不同阶段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系统性梳理,从设计角色与功能变迁的角度,探讨文创设计产生、发展的内部逻辑和外部影响。结果 得出文创设计“咏物成金”的本质使命,及其对社会生活所关涉的广泛影响。结论 在由“物”到“金”的线索中,总结出文创设计在产品价值构成、产业链整合塑造、社会主体经验重构等方面所展现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属性;文创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产业化速度,通过对社会生活、生产的双向渗透,构建出当代城市生活艺术化的宏观图景。  相似文献   

13.
寇瑞冰  朱力 《包装学报》2015,7(4):89-92
解释学美学的"视界融合"原则使过去视界与现在视界相结合,因而当代环境设计可在可行范围内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活化"与"保育";据"效果历史"原理,艺术(包括建筑艺术)作品的生命是超越时间限制的,处于不同历史时空的人们解读作品可见仁见智;"合法的偏见"原理为个人意识乃至社会意识有力地影响人们对建筑的解读提供了一个美学视角,人们据此可改变和拓展历史建筑的功能。而在接受美学影响下,环境设计立足于接受者即环境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文化原型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包装设计具备"共时"的凡俗生活映射,而文化原型则是华夏中国文明的基础,挖掘其价值并运用,必然带动整体社会道德审美的光辉。方法以文化原型中的"玉"文化为华夏大传统基因使之透过包装形态的承载,达到设计治疗的社会功效。通过文化人类学和考古等文献资料的分析,梳理在当代具有特殊内蕴及美学的包装设计样态,释放本土文化在全球化思潮影响下的内在原动力,最后借用经典而独具美质的包装作品比附大传统文化精神的视觉呈现。结论彰显包装设计"与民相随"的特征中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播新视角,唤起人们对与包装设计作为"文化原型"应用的思考,以设计实践考量玉德信仰的转化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陈楠 《包装工程》2023,44(10):12-23, 107
目的 立足设计学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美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兼具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功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程,旨在建立新的汉字设计史观,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研究体系,为汉字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厘清汉字设计相关学术概念,梳理汉字形态与呈现载体的演变以及汉字文化与国计民生的逻辑关联,全面、系统地考察汉字发展中的设计问题。将汉字形态与设计形式的历史演变作为横向发展轴线,挖掘其中潜藏的文化脉络;将汉字设计思维、依托技术载体、实践应用作为纵向发展轴线,探索汉字发展中内在逻辑要素间的关系。结果 首先鲜明地提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术概念,其次从横向与纵向梳理汉字设计史的主体结构,在设计学的视角下建构史论体系,最后将汉字设计智慧与方法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结论 以“汉字设计史观”发掘汉字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内涵,提升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的文化价值,拓展汉字设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实践创作场域,为构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艺术设计与多元社会文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现象交错并存,一方面,人的行为意识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文化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要涉及、体现和反映多元的社会文化.因此,在日常的艺术设计活动中,寻找文化内涵、关心社会的发展、提高艺术设计境界,是艺术设计本体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完整公民基本素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杨晨 《包装工程》2018,39(20):265-269
目的 基于地域性辽海文化背景,分析研究锦州城市旅游文创艺术品的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应用性价值问题。方法 引入辽满文化价值释义及辽宁独特沿海文化特质两大地域性文化溯源,并结合实际应用性设计案例,对锦州特色文创艺术品的图案式样、平面及立体造型、设计色彩、材质工艺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析,以此建构辽宁锦州特色文化创意艺术品的文化定位及设计构想。结论 提出大力弘扬“辽海文化”品牌标识形象,以交融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审美气度,以多元性、开拓性的价值思考场域,将其融入地方性城市商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设计研发中去,使地域文化的解读与设计实践共同展现出辽海文化在锦州城市旅游文化创意艺术品设计中的文化定位及特色形貌。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竹产品创新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登  张红颖 《包装工程》2017,38(2):96-100
目的开发满足现代民众生活需求的竹产品。方法根据现代民众的生活方式、审美品味、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竹材的材性,运用"半竹"设计、材料组合设计、文化移植设计、"郁制"成型设计等方法,开发适合民众需求的竹产品。结论运用"半竹"设计、材料组合设计、文化移植设计、"郁制"成型设计等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可以开发出符合现代民众生活需求的竹产品。  相似文献   

19.
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思凝 《包装工程》2016,37(10):126-130
目的深化对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开发模式必要性的认识,提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建立产品设计开发模式的研究雏形。方法尊重地方文化,注意其对文化信息的传播。通过对背景文化的研究,将纪念性、地域性、艺术性、新奇性与时代特征等因素整体地融入产品设计中。结论在产品设计中,既要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又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产品形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真正做到让游客的游览形式从"逛"景点转换到"品"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问  文卫民 《湖南包装》2020,(1):112-115
通过对景观设计中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构成的“五感”体验进行分析,并对“五感”体验介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相关设计进行分析整理,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提炼其设计理念,从5个方面分析“五感”体验介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表现形式,为其他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