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及建筑教育家 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001年4月在 北京举行了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以缅怀 这位对中国建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大 师。 纪念活动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首 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暨梁思成纪念馆 构思方案于4月18日在这里开幕。参展的 青年建筑师、教师、艺术家和学生们以图 纸、模型和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从多角度 展示了梁思成对于建筑史研究、古建筑保 护等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4月20日,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座谈会暨《梁思成全集》首发式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值此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为彰显这位学术巨匠对中国建筑界做出的卓越贡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多家单位主办并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暨梁思成纪念馆构思方案展  4月 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参加展览的青年建筑师、教师、艺术家和学生们以图纸、模型和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和多角度的视点展示了梁思成对于建筑史研究、古建筑保护等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展览共展出 46件方案。于 4月13日结束。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年纪念座谈会暨《梁思成全集》首发式  4月 2 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  相似文献   

3.
刘小石 《城市规划》2007,31(3):70-72
<正>2001年,为了纪念我国建筑界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诞辰百周年,经过编者的精心校阅和努力收集佚文,编辑出版了《梁思成全集》,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研究和继承这一笔宝贵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全集》的篇幅大,册数多,印数也有限,不便于普及和传播。为此,现在编辑出版这一本包括梁先生在建筑学有关诸领域学术思想的选集,着重收集了梁先生在抗日战争前夕和解放后发表的关于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建筑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2006年进入四月已有一系列必须的记忆:4月1日在成都金沙遗址地举行“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闭幕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国务院一次审议通过108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示了中国高层的决心,尤为可贵的是,李庄的营造学社旧址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5日本刊首发了梁思成于70年前写就的“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一文,并精心策划推出了(《张锦秋建筑作品集》之一的《圣殿记》);4月12日是建筑大师张镈诞辰95周年,本刊于4月7日在《中国建设报》发表“张镈大师与民族文化宫设计”一文; 4月17日在天津举办“滨海新区和他的建筑师们”主题茶座;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4月17日~18日在无锡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它不仅让我们追寻工业时代,还警世工业遗产不是“破烂,而是文物;4月20日是梁思成诞辰105周年,建筑与文保专家40余人聚会,为梁思成送上“生日”祝福.两院院士吴良镛告诫说,建筑师应秉承梁思成的精神,做到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醒;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蓦然回首,我们居住的城市仿佛已不再宜居,城市已被扬沙与浮尘控制.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世界建筑》2011,(5):12-15
1清华大学举办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2011年4月20日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者、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举  相似文献   

6.
高层信息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0 1— 0 8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等 0 1— 5 9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黄肇义等 11— 2 6本刊特稿  世纪之交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陈为邦 0 1— 0 7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金经元 0 1— 11纪念梁思成先生吴良镛 0 5— 41城市规划杰出的先驱刘小石 0 5— 45 ———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 10 0周年  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王 军 0 6— 5 0历史该记住他金 磊等执笔 0 6— 5 9 ———对陈占祥先生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20日,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为纪念梁思成,也为宣传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完成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虽然行程仅涉及梁思成当年在四川调查的31个县、市和107项文物中的极少部分,但仍能联想到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人为挖掘并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作出的非凡贡献,感受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情况下,不怕困苦、敢于担当的远见与气度。但也有人说: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没什么关系。甚至说:纪念梁思成纯属“个人私事”,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金磊 《重庆建筑》2006,(6):135-138
2006年4月20日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2006年也是他继承并做出贡献的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60周年.为纪念这些历史,更为了配合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首先策划,并得到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活动已由2006年3月28日-4月1日圆满结束。3月29日在四川李庄镇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领导及专家的发言中都提到这次学术考察活动的非凡意义。在于用先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精神去品读、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今年正逢中国建筑史学泰斗,梁思成先生百年诞辰,最近由建工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梁思成全集》,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套书所展示的内容,是先生一生披荆斩棘、艰辛工作的结晶。每次读到先生的文章,先生的音容笑貌马上便浮现在脑海,每当回想起过去先生的谆谆教诲,总是令人兴奋不已,先生那一篇篇力作是我们建筑史学人的必修课本,先生那艰苦卓绝的治学精神,更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先生的一生所走过的路虽然坎坷,但却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在20世纪的历史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建树丰碑的…  相似文献   

11.
周学鹰 《建筑创作》2007,(8):138-142
今年8月26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离开我们10周年的忌辰。陈明达先生是继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贤之后,我国第二代建筑史学家中的佼佼者。陈先生以研究古建筑技术为著,其《应县木塔》.《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巩县石窟寺》等一系列学术专著,在我国建筑史.雕塑史及文物遗产保护等方面极具影响力.均属划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正值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际,《梁思成文集》第一卷和《刘敦桢文集》第一卷同时出版了。时隔四年,1986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在京召开了梁思成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会,最后一卷,即第四卷《梁思成文集》也同时出版了。这套文集能于会前配套出齐,不仅是表达我们后辈对先驱业绩的缅怀,而且也是呈献给这次纪念会的一份最好礼物。尤其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年出版局  相似文献   

13.
郭海军 《古建园林技术》2011,(2):F0002-F0002
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忆古思今,继往开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百场学术活动之一——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礼堂召开。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周干峙出席大会并致辞。清华大学建筑  相似文献   

14.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发现宋《营造法式》并刊印丁本《法式》,之后委托陶湘先生以《法式》诸版本勘核校对并出版陶本《营造法式》,接着朱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并延请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加盟,从此开启了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系统建构,与对宋《营造法式》这部古代建筑大书的深入探索。自梁思成于 1925 年由乃父处获得陶本《营造法式》 到其加入学社,开展紧锣密鼓的古代建筑考察与研究,直至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接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梁先生始终坚持以理解与研究宋《营造法式》为中心, 以建构中国建筑史与诠释中国古代营造制度为目标的艰难学术之旅。自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发现《营造法式》至梁先生的学术大作《〈营造法式〉注释》全本以《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的形式于 2001 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其间经历的大半个世纪,正是几代中国学人在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奥秘这一学术道路上筚路蓝缕的真实历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清华大学还专门为这位大师级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大师举办了纪念大会。本刊在4月号杂志刊发的"发现李庄"选题,在此时回到梁先生曾在此寄居和书写《中国建筑史》之地,也就有了某种特别的意义。中华建筑报在报道本次诞辰纪念大会时,还意味深长地全文刊发了梁先  相似文献   

16.
宋李诫《营造法式》在很长时期内,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中国营造学社为这部书的研究制定了计划, 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学社后,先从清式营造法入手,撰写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初步。进而探索宋式建筑,从辽、宋及唐代建筑遗例开始,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中国建筑史》。后进一步展开 《营造法式》研究,在十分艰难的外部条件下,梁思成先生仍在辞世之前基本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文本。上卷初版于 1982 年,全书出版于 2001 年,为世人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23日,建设部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4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同时,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梁思成纪念馆构思方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体现了中国实验性建筑设计的状况和对城市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金秋10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迎来了60华诞。从梁思成先生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到吴良镛先生孜孜以求、不断实践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开创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经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0年的历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30年,前30年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他是清华建筑教育的创办者和奠基人;后30年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为代表,他早年协助梁思成先生创建清华建筑教育,198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广义建…  相似文献   

19.
王南  苏丹  刘畅 《建筑学报》2021,(9):90-93
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1901-1972)诞辰120周年.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单位通力合作,历时10个月精心筹划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下文简称"栋梁"展)于2021年8月1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文是对"栋梁"展的策展主旨、主要内容及展陈设计等方面的概述1).  相似文献   

20.
马国馨 《建筑学报》2012,(2):114-116
2011年是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宽麟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40周年,杨宽麟先生的哲嗣杨伟成先生筹备出版一册纪念和回忆他父亲的文集《杨宽麟(1891-1971)——中国第一代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大师》,我想这对于结构学界、建筑学界、建筑史学界、对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于杨宽麟先生郡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