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酒精厂尾气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需要脱除甲醇和乙醇.考察了二氧化碳中甲醇、乙醇在活性炭、ZSM-5、5A、NaY分子筛不同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质分子极性、分子直径、吸附剂的表面极性、孔道结构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木质素基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其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的增加,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先升后降。适当提高这4个数值有助于木质素形成较多的微孔,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但超过一定程度时,活性炭内部的部分微孔之间的孔壁变薄甚至被烧穿,造成微孔扩大至中孔甚至大孔。同时,磷酸与已生成的微孔结构的孔壁碳原子发生反应,引起炭材料过度烧蚀,使孔径变大,导致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降低。这种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拟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负载Fe(Ⅲ)氧化物去除水中的磷酸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活性炭负载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水中磷酸根的去除.采用BET,SEM及XRD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磷酸根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快的吸附速度和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磷酸根的性质受溶液pH值、铁含量及阴离子浓度的影响.在pH=3.0时,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98.39 mg/g,而活性炭为78.90 mg/g.相比之下,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而Lagergren二级方程却能很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水合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吸附磷酸根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再活化浸渍金属盐的活性炭来发展中孔结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了在椰子壳活性炭上浸渍金属盐(硝酸铁和硫酸铁)后,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催化活化对中孔结构的影响。发现硝酸铁对活性炭比表面积(-1930m^2/g)的增加和中孔结构(-10nm)的发展更有效。改性活性炭具有发达的中孔结构,显示了更大的维生素B12吸附容量(是改性前的5倍~8倍)和更快的吸附速度。中孔结构的发展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在活化过程中,浸渍在活性炭微孔内的金属盐分解所释放的氧化性气体与微孔碳壁反应,扩大了孔径;(2)在高温下,来自于金属盐的金属氧化物被碳还原,扩大了孔径;(3)在金属铁存在下,碳壁被催化活化,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的中孔率。由此提供了一种廉价的从商业活性炭制备中孔活性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3种不同孔结构的球形活性炭(氢氧化钾和水蒸汽活化的苯乙烯基球形活性炭以及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ACSKOH,PACSJsteam、ACSpitch)对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BT在球形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容量与比表面积无关,而与孔径<0.8nm的超微孔孔容相关.PACSKOH中微孔和<0.8nm的超微孔含量最多,对DBT的吸附容量最大,它的吸附容量分别是PACSsteam和ACSpitch的1.4和1.6倍.球形活性炭对DBT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CSsteam中孔和大孔径的微孔含量最多,初始吸附速率最大,吸附半衰期最短;ACSpitch中孔含量少,初始吸附速率最小;PACSKOH<0.8nm的超微孔含量多,DBT需要沿孔壁方向取向,并平行孔壁进入超微孔,导致吸附半衰期最长.  相似文献   

6.
文摘     
炭的微孔结构由缺陷碳层平面的紊乱网格组成,微孔就是层平面之间的空间。气体在微孔中的吸附具有以下性质:(1)由于相对孔壁间力场重迭而在低压下产生强吸附;(2)微孔网格收缩产生扩散效应;(3)分子尺寸和形状的选择性(分子筛分)。随着活化增强,活性炭表面分级度从3减小到2,这表明活化使孔表面光滑。计算表明狭缝型微孔的吸附势提  相似文献   

7.
燃烧烟气中的SO2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源,降低其排放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半焦未热解完全,具有极发达微孔结构,具有一定吸附性能,但未改性半焦的吸附能力比普通活性炭低。因此在作为吸附剂之前应进行活化处理,主要有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法。烟气中的气体组分对半焦的吸附性也具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具有很大的吸附容量,多孔炭材料是优良的吸附剂。笔者试图比较海枣核分别经CO2活化和磷酸活化所制活性炭的结构和吸附性能。活化过程和工艺条件对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较大,根据文献报道的结果选取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基于氮气吸附等温线、SEM、FT-IR等分析结果,评估了活性炭的结构特征,吸附性能则由亚甲蓝吸附值表示。CO2活化得到了微孔活性炭,产率为44%、BET比表面积是666 m2·g-1;磷酸活化得到了产率为14.8%的中孔活性炭,BET比表面积为725 m2·g-1。CO2活化活性炭的平均孔径是1.51 nm,磷酸活化活性炭的则为2.91 nm。活性炭的亚甲蓝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等温线和Freundlich等温线进行了验证,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O2活化炭和磷酸活化炭的亚甲蓝w单分子吸附容量分别为110 mg·g-1和345 mg·g-1。然而,磷酸活化产生的亚甲蓝吸附值最高达455 mg·g-1。  相似文献   

9.
(1088年9月18日一3日,英国Ne舍Castle大学举行)大会报告·页1.工业碳及石墨的液晶前驱体B.Rand702.煤气化物理化学及其和过程设计与 操作的相关性K.H.Van Heek 2523.附在碳上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 P。Ehrburger 3614.石墨的断裂与微结构M.O.Tuck“r5.碳纤维的充分利用 G。Do r ey4976 13吸附与表面1.活化过程中微孔的发展及用各种技术的 表征H.F.Stoeckli等12.具有不同吸附等温线的活性炭的孔 隙率估算F.Caturla等43.活性炭上表面基团离子化模型 J。S.Noh等74.铬离子在活性炭布上的吸附研究 G.G。丁ayson等10五.用流动吸附微热量计…  相似文献   

10.
以大型海藻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海藻活性炭(SAC),并以海藻活性炭SAC为吸附剂,抗生素阿莫西林溶液为吸附质,考察了海藻活性炭SAC吸附阿莫西林的初始溶液浓度、pH值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藻活性炭SAC对阿莫西林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采用水热法进一步对所制备的海藻活性炭SAC进行铁改性,组成了铁改性海藻活性炭Fenton体系,探讨了以不同比例铁改性海藻活性炭组成的可见光Fenton体系对水中阿莫西林溶液的COD去除率,Fe/SAC-3样品COD去除率为72.5%,具有最佳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1.
蔡晓旭  金小娟 《材料保护》2014,(10):34-38,7,8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Cr6+的吸附能力,采用氯化锌对市售微孔活性炭粉进行催化活化,制成了中孔活性炭,并研究了中孔活性炭对Cr6+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6+的工艺参数;研究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6+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进行了再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向100 mL Cr6+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重铬酸钾溶液中投加0.1 g中孔活性炭,控制温度为35℃,pH=2,3 h即可达吸附平衡,此时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达93.7 mg/g;中孔活性炭对Cr6+的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再生循环2次后,中孔活性炭吸附能力保持不变,循环5次后,活性炭对Cr6+的吸附量为初始吸附量的75%,碳损失率为6.5%。  相似文献   

12.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制取了超高表面积活性炭,其比表面积高达3464m^2/g,总孔容积高达2.14m^3/g,碘吸附值为3094mg/g,苯吸附值为1610mg/g.所制活性炭富含发达的微孔,其孔径主要集中在1~4nm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中间相沥青调制对纳米级微孔超高表面积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中间相沥青所用原料的净化处理是制备超高表面积活性炭的关键,以1~2℃/min升至400℃并保温2~3h所得中间相沥青制取的活性炭具有极高的吸附性能,中间相沥青炭物料的碳质微晶结构对超高表面积活性炭制取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对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威胁,控制VOCs排放势在必行。吸附法因在处理VOCs时具有低成本、操作简便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非碳基的分子筛材料不仅具有与活性炭相近的VOCs吸附容量,同时克服了活性炭加热再生时的着火、爆炸等安全问题,是十分具有潜力的吸附剂材料。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对其VOCs吸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本工作中,以甲苯为探针分子,通过测定不同有序介孔材料与传统微孔沸石分子筛ZSM-5的动态吸附曲线,并结合Yoon-Nelson方程,探究吸附剂的结构参数对其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甲苯吸附容量受到样品中微孔的影响,而样品的甲苯吸附速率常数则主要受到样品总孔容和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蒸气活化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基球形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N2吸附、热重分析(TG)以及液相吸附试验考察了球形活性炭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通过水蒸气活化法,可以得到比表面积979m2/g~1672m2/g的球形活性炭.其中,BET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时间和水蒸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孔径小于0.7 nm的窄微孔却减小.球形活性炭对DBT的吸附量可达109.36mg/g,吸附量与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关系不大,而与小于0.7nm的窄微孔成正比.球形活性炭在对DBT的吸附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吸附.球形活性炭所含窄微孔的孔容越大,脱附所需要的温度越高,不可逆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制备的样品通过热重和氮气吸脱附进行表征,并对样品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碱碳比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有很大影响,并且随碱碳比和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中的微孔比例逐渐减小。储氢测试结果表明,碱碳比为4,活化温度为850℃时,样品的储氢性能最好(-196℃、0.1 MPa下为3.21%,4.0 MPa下为5.80%)。分析活性炭储氢量与微孔孔容的关系可知,吸附氢气最有效孔径随气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0.1 MPa下,孔径为1.5~2nm的孔最有利于氢气吸附,而更高压力下(4.0 MPa),孔径为0.85~1.5nm的孔型更有利于氢气吸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质材料制备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对于缓解资源紧缺、拓展活性炭在气相吸附和双电层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以汉麻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影响;采用场电镜、孔径分析仪对样品的微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最显著因素分别为碱炭比和活化温度,在碱炭比4∶1、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为0.5h的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72%、碘吸附值为2 047mg/g,比表面积为1 924.08m2/g,总孔容为1.01cm3/g,平均孔径为2.1nm;该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发达(微孔率为81.19%),孔径分布较窄,同时存在超微孔和极微孔,且极微孔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吸附剂的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低温氮吸附法 ,对 6种不同来源的活性炭吸附剂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各种不同的活性炭吸附剂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 ;其中两种活性炭吸附性能更佳 ,作为吸附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CNA-1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对CNA-1进行处理,将其粉碎成10~20目的颗粒,这样可使CNA-1的微孔裸露,有更多的面积与吸附质接触,缩短甲苯被吸附的路程,提高了吸附速度。通过实验找到了脱除并回收甲苯吸附剂-活性炭纤维的替代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以重质沥青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重质沥青基活性炭,探究空气预氧化与硝酸钾预氧化、不同碱炭比及不同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重质沥青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碘吸附值与二氧化硫吸附量来确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硝酸钾预氧化及碱炭比为4∶1的条件下,活化时间80min、活化温度850℃时制备的重质沥青基活性炭具有较为发达的微孔结构,碘吸附值为1052.2mg/g,二氧化硫吸附量为319.1mg/g。其性能优于物理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有望应用于吸附脱硫环保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