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裂缝性低渗透双重孔隙介质产能动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与常规油藏相比,低渗透裂缝油藏裂缝和基质中产能动态复杂多变,如何计算、预测和分析裂缝和基质的产能动态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重要任务。采用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将天然裂缝表征成果应用到油藏工程研究中,提出了结合地质科学和油藏工程数据来表征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特征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连续性方程和辅助方程,开发了预测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动态的数值模拟器,来定量研究基质-裂缝之间的流体交换和产能动态。最后利用实例对表征方法和模拟器进行了验证,这对于制定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案和优化油藏采收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隙网络模型广泛应用于多孔介质的微观模拟中,已经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渗流参数的定量预测,并用来描述微观渗流过程.首先对孔隙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和孔隙空间描述作了扼要介绍,总结了准静态和动态两类孔隙网络模型的特征及应用范围,然后着重论述了孔隙网络模型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较活跃的几个方面,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不稳态产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由基岩系统和裂缝系统组成,并考虑裂缝渗透率随压降的增加呈指数减小的双重孔隙压敏介质油藏不稳态产能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对考虑污染效应的情况进行求解。讨论了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和表皮系数、窜流系数、裂缝弹性储容比等对不稳态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因次渗透率模数导致不稳态产能明显下降,但其对早期不稳态产能的影响不如表皮系数的影响显著,窜流系数决定着窜流出现的早晚;裂缝弹性储容比则影响着油藏早期不稳态产能的大小和窜流阶段出现的早晚。 相似文献
6.
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赋存于泥页岩不同类型的孔隙和裂缝中。与产生页岩气的高成熟阶段泥页岩不同,处于生油窗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油气储集空间往往被早期生烃产物完全或部分充填,影响对页岩油储集空间的结构表征和形态描述。通过镜下观察发现,页岩油储层中发育的孔隙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矿物颗粒间孔隙、矿物颗粒内孔隙和有机质孔隙,其中前两者主要的孔隙类型包括不同矿物颗粒间的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片层间孔隙等,有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颗粒边缘收缩孔(缝)和少量的热解孔隙。从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要求出发,对页岩油储层样品进行溶剂抽提处理,探讨分别适用于碎状样品和块状样品的孔隙表征方法。不同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具有差异性,也存在局限性,可以综合多种表征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和统一量纲的方式提高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储层保护技术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介质储层受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外来液相的侵入或固相颗粒的堵塞。在对双重介质油气储层特征、损害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储层特性的优质钻井液体系。其屏蔽暂堵钻井技术和欠平衡钻井工艺,是保护此类储层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Warren-Root电导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电阻网络串并联思想,推导了基质-裂缝、基质-非连通孔洞、裂缝-非连通孔洞等双孔隙储层的电阻率理论模型和基质-裂缝-非连通孔洞三孔隙储层的电阻率理论模型,并与相关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裂缝和非连通孔洞对缝洞型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当总孔隙度大于1%时所建立的双孔隙和三孔隙电阻率理论模型可有效地计算100%饱和水的缝洞型储层电阻率;裂缝对缝洞型储层的电阻率起主要作用,微小裂缝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储层导通能力;非连通孔洞对电阻率的增大作用较小,地层电阻率因素的增加量小于10%。该电阻率理论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缝洞型储层电阻率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对于定性认识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导电过程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层具有非均值性较强、压裂裂缝展布不均匀、非对称分布等特点,目前缺少煤层非对称裂缝产能评价模型.针对上述问题,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Fick扩散定律描述煤层气藏中的吸附、解吸及扩散现象,引入特殊的拟时间函数解决考虑吸附解吸现象的物质平衡方程中非线性较强的问题,利用新定义的参数表征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孔隙储层胶结指数m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裂缝和孔洞的各类岩石储层通常被称为复杂孔隙储层。近年来,对于复杂储层的分析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为了得到精度更高的储层含水饱和度,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实验研究和计算。这些研究都是基于阿尔奇公式展开的,由于裂缝和孔洞的存在,导致了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孔隙胶结指数m等岩电参数的改变。对于孔隙胶结指数的研究,有通过岩电实验统计的,也有通过建立孔隙模型推导的。由于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找到一个能较全面反映各个因素的又不引入多参数的方法将是准确计算m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一种适合松辽盆地葡北油田采收率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方法,对葡北油田葡A1 井区一检查井的岩心进行压汞实验,认为该油田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因此,通过测量普通中分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流体力学直径,从微观角度考察了2 种聚合物在不同配制条件下对该井区储层孔隙结构的适应性,同时利用柱状岩心进行了驱油效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浓度为700 mg/L 的抗盐聚合物溶液驱油比注入浓度为1 200 mg/L 的普通中分聚合物溶液驱油采收率提高了3.22%,相对于普通中分聚合物溶液,抗盐聚合物更适应于葡北油田的聚驱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的储量计算规范中明确了用于确定含油面积的两个边界:油藏边界和储量边界。油藏边界属于地质边界,而储量边界受人为因素制约。油藏边界主要包括油水界面、岩性边界和断层边界等。确定油藏边界应综合考虑油藏类型、储层分布特征及区域地质特征。对于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是圈定油藏边界最直接的依据。在确定油水界面的4类方法中,试油法和测井解释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地层压力测试法和其它间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岩性油藏,不同沉积环境所形成砂体的展布宽度是有差异的。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应使用单井稳定产量作为储量起算标准圈定油藏边界。 相似文献
13.
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不可及孔隙体积对开发井的见聚时间和注聚动态监测有直接影响,其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而且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影响较为敏感.现有的ECLIPSE,CMG和VIP 3种商业化软件对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处理方法各异,而且均未从定义出发,致使计算结果出现差异.为此,从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定义出发,分析了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突破时间和采收率的影响,以及3种商业化软件中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不可及孔隙体积将会导致见聚时间提前,随着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增加,见聚时间将会大幅度提前,与常规数值模拟结果相差较大.若不可及孔隙体积系数选取不当,将会对数值模拟结果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后续作业的决策.因此,在现场预测中必须考虑不可及孔隙体积的影响,应该在多孔介质中的聚合物溶液流动数学模型中用有效聚合物孔隙度替换总孔隙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各向同性油藏,由于内外边界条件不同,其流动状态通常为径向流或线性流;但对于渗透率存在各向异性的油藏,其流动状态可能为椭圆流。为此,文中结合椭圆流渗流理论,建立了针对三重介质的复合油藏椭圆流试井解释模型。利用Mathieu函数性质得到了椭圆流模型的拉普拉斯空间解,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得到模型在实空间下的解,并绘制了典型试井曲线,对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典型曲线的特点,三重介质复合油藏椭圆流模型存在13个不同的流动阶段。通过分析井筒半径、内区半径、内外区流度比、裂缝储容比、基岩储容比、溶洞窜流系数、基岩窜流系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讨论了考虑椭圆流时三重介质复合油藏试井模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于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性质,影响了流体流动机理,对储层的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一直是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致密储层的油藏开发、煤层气及页岩气的开采,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进行归纳,分别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并简单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汉盆地古新世新沟嘴组砂岩储层具有中孔中渗-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压汞、铸体薄片及物性分析等技术,以试油产量为依据,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砂岩储层各类孔隙结构与产油潜力的内在联系,指出喉道的大小是控制油层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为该区储层储集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塞低渗油田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渗流曲线的测定是认识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的基础。实验发现安塞油田储集层岩心渗流曲线在低有效净围压下近似表现为两段直线,通过压汞实验和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分析,认为这种特征与储集层孔隙结构有关。在分析渗流特征时应综合考虑孔隙结核特征、流体与孔隙介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类型较为复杂,选择流动模型时具有随意性,使得选用的流动模型不合理,不能反映油藏的流动规律.为此,提出了根据储集体类型、特征尺度和组合关系建立流动模型的方法:①按特征尺度和分布密度将储集空闻分为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微小的裂缝、溶洞和基岩中的孔隙为连续介质,大尺度裂缝和大尺度溶洞为不连续介质;②确定连续介质的种类,并分析不同连续介质问的窜流是否具有方向性,从而确定多重介质的介质重数;③大尺度裂缝和溶洞若被充填,运动方程采用达西定律,未被充填则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将该方案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成功模拟了大尺度裂缝和溶洞内的产水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砂岩储层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模拟储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采用属性交会图技术验证了流体指示因子的正确性。对于疏松砂岩及中-高孔隙度固结砂岩,利用纵、横波阻抗差等常规地震属性可较好地判别孔隙含气及饱和水、饱和油状态;而对于致密含气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对流体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对于疏松砂岩,由双敏感属性参数所构成的交会图可区分饱和油与饱和水状态,但利用常规属性交会图难以区分固结砂岩孔隙饱和水与饱和油。在准确给出干燥岩石纵、横波速度比的基础上,组合属性参数Ip2-c.Is2相对于常规属性对孔隙流体变化更为敏感,构成的属性交会图对饱和水与饱和油砂岩样品的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