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台子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把油藏中注水开发井组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油水井间建立了灰色关联。以高台子油田高20—39井区为例,借助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油层的连通情况及油井主要来水方向,并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油井进行优势分析,研究油井生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达到优化产液结构和协调平面关系的目的,力图使油田动态分析更加科学和准确。实例证明,油藏开发调整后,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辽河油区供水、水质处理和注水地面工程现状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找出了注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与科研攻关方向,对提高油田注水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云 《石油机械》2007,35(11):40-43
以油田大型注水设备的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在深入油田生产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面向油田注水设备的振动信号分析和诊断系统。在介绍系统的整体设计后,详细说了系统的信号分析设计、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以及数据分析软件的设计。最后以某泵站3#、4#、5#注水泵机组为现场应用对象,对机组进行实际监测与分析,得出一系列状态监测结果,其中5#机组的轴承振动信号与机组轴承内圈偏磨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选井条件苛刻,系统设计复杂,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针对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在分析各子系统流动规律以及子系统间协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节点分析方法,建立了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旋流分离器起到分配能量的作用,是系统协调工作的核心,同时地层产液量、注水启动压力、吸水指数对设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现场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灰色关联法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灰色关联法的基本理论与思想,通过量化分辨系数,使得关联系数、关联度和权系数的求取更为合理与准确。以X 断块油藏为例,选取了5 个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静、动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详细阐述了各参数权系数与自身评分的计算过程,最终得到剩余油分布的综合评分。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油三厂分层开发油藏主要分布在虎狼峁、吴仓堡、盘古梁等三叠系油藏储层叠加区,日产油占采油三厂总产量的24%,地质储量占三叠系油藏储量的8%,分层开发油藏的产量与储量在采油三厂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但近年来开发的虎狼峁等分层开发油藏在开发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见水,且见水井不断增多,同时由于产液结构不清等因素,导致分层开发油藏开发难度日益加大,严重的影响着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留楚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及开发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楚构造带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 ,是华北油田 1998至 1999年的重点滚动勘探开发区块。该区生储盖层配套 ,纵向上多层系、平面上普遍含油 ,构造两翼含油层位老且单一 ,核部含油层位新且多 ,断层为主要供油通道 ,油层分布垂直断层剖面上呈牙刷状、平面上呈窄条状。据此 ,认为留楚构造带还有较大的增储潜力。主要从 5个方面论述留楚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机理 :两套生油岩为油藏形成提供了较丰富的油源 ;东抬地层与反向正断层配合形成多个构造圈闭 ;河流相沉积使东营组成为有利储盖组合 ;深切烃源岩的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 ;构造、储集层、油源的有机配合形成留楚复式油气聚集。运用各种地质资料 ,分析储集层分布特征 ,结合油气分布找出滚动开发的有利潜力区 ,并通过已钻潜力区域总结出潜力类型 ,同时提出今后钻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崔新栋 《海洋石油》2007,27(3):102-106
针对注水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储层黏土矿物发生水敏易膨胀、运移从而造成油层伤害的特点,开展了缩膨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缩膨剂的缩膨、防膨性能以及岩心颗粒稳定性和腐蚀性等理化指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口水井进行现场施工。效果表明缩膨技术起到了降压增注的作用,施工的两口注水井日注均增加15 m3以上,对应油井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早期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普通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油田赵108断块为多层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产油量递减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突出、水驱效率低。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施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经过4个轮次调驱与注水开发,实现了年产3万t、稳产10年的开发目标。早期可动凝胶多轮次调驱与单纯注水开发(数值模拟结果)开采10年的指标对比表明:油藏采出程度达到21%,提高10.01%;综合含水率为67.6%,降低了25.4%;中、高含水阶段的含水上升率分别为6.93%和2.08%,远低于单纯水驱开发预测的12.06%和6.15%,中低含水期成为原油主要开发阶段。断块采出程度提高,稳产期延长,注入水利用率提高,投资回收期缩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赵108断块开发效果表明,采取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可以改善普通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10.
注水井通过测吸水剖面,可以判断地层剖面的吸水状况和水驱状况,靖安油田依据吸水剖面监测资料,制定相应的注采调控措施;达到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油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判别准则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流  周永胜 《石油学报》2004,25(4):33-37
实验研究表明,变形导致的岩石微破裂会使岩石产生扩容(体积膨胀)和非线性变形.当差应力达到岩石的屈服应力时,扩容和非线性应变开始.此外,随应力水平的增加,扩容和非线性变形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在围压低时,最大扩容量呈上升趋势,围压较高时呈下降趋势;非线性应变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呈单调增加.这一结果可作为评价裂缝型油气藏裂缝发育密集程度的一种判别准则.与以往用破裂准则、应力和应变能大小等评价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相比,它更真实地反映了裂缝形成、扩展直至饱和阶段与应力的对应关系.扩容和非线性变形之间的差异在于扩容更偏重于张性裂缝,非线性变形更偏重于剪切裂缝.  相似文献   

12.
穆金峰  李翔  董双福  唐学权  宋玉旺 《特种油气藏》2011,18(4):124-125,131,142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进行注常温清水开发,应用常规工艺分注后,因套管尺寸大、注水压力高、原油黏度高以及井斜等多因素影响,投捞测试成功率低,冲检频繁,严重制约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结合稠油油藏特点,对定向分注井进行了双管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避免了井下投捞测试,在地面即可实现小层恒流量精细注水、计量、调配,分层压降测试与选层酸化或调剖等,达到了延长冲检周期与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天然裂缝研究及其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裂缝能明显提高油层的渗透率,在合适的压力下会重新开启。本文介绍了天然裂缝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胜利渤南油田三区、五区的天然裂缝进行了判断、分析和测试。在研究天然裂缝的基础上,可以判断油气运移方向、合理布置开发井网、确定水平井钻进方向、选择最佳注水压力等,这对低渗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多期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形成了由孔、洞、缝组成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自2005年在TK741井注水开发试验取得成功以来,西北油田针对能量快速递减的缝洞型油藏实施大规模注水开发,随着开发不断深入注水失效井逐步增多。以采油三厂为例,结合注水替油失效井注采比、注水排量、能量指示曲线以及注水指示曲线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合理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及油藏工程技术方法,针对不同失效类型进行剩余油分析,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青东凹陷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青东凹陷碎屑岩储层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区9口关键井、21个储层单元的物性参数定量评价,确定储层评价指标的权系数,进而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避免用单因素评价储层中出现评价结果相互矛盾、不唯一等问题;以储层砂层组为单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精细;储层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勘探开发方向一致,吻合度很高;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储层评价,可以综合考虑各个参与评价的参数,避免单一的、不精确的数字化处理,量化评价结果,提高储层综合评价的准确度,使结果更为科学、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6.
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微地震法在油田生产波及区对生产动态进行实时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参照国外微地震法监测信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方法,研制了独立的观测系统与软件,在大庆、华北、中原、大港等油田进行现场实验,对近百口井的观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根据华北油田京11断块京344井(注水井)注水前缘监测结果分析的注水见效情况与生产实际一致。在油田开发初期就布置固定微地震台网,可以随时判断剩余油的分布范围,观测结果可以作为油田注水、调剖、井网布局与调整的依据。对微地震法稍加改进,也可用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诱发的微地震。图2表3参4  相似文献   

17.
Carbon dioxide (CO2) floo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because it not only increases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but also causes a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t is a very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phase behavior that could increase the recovery of oil by means of swelling, evaporation and decreasing viscosity of the oil. In this study, a reservoir model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immiscible and miscible CO2 flooding in a fractured oil field. To reduce simulation time, we grouped fluid components into 10 pseudo-components. The 3-parameter, 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 (EOS) was used to match PVT experimental data by using the PVTi software. A one-dimensional slim-tube model was defined using ECLIPSE 300 software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MMP) for injection of CO2. We used FloGrid software for making a reservoir static model and the reservoir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manual and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methods. Then various scenarios of natural depletion, immiscible and miscible CO2 injection have been simulated by ECLIPSE 300 software and th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cenarios have been compared. Investigati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oil recovery factor in miscible CO2 injection scenario is more than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姬塬油田罗1长8油藏合理注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注水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水方式进行开采,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是关键。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生产动态,通过对低渗透油田罗1区块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水强度及水井分注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适合该类油藏的注水方式,有效提高水驱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减缓递减,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海域重质稠油油田产量低的特点,为提高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以SZ36-1 油田边部稠油区为试验区,在现有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稳定、油层厚度相对较厚的单砂层,并部署5 口水平分支井与常规定向井联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水平分支井单井产能可达90~150 m3/d,是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4 倍,可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通过数值模拟,预计该区块可提高4% 左右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吉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可视化是直观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诸多地质特征的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大量数据,检查资料的连续性,辨认其真伪,提高勘探开发效益。三维体可视化解释方法与传统地震剖面解释方法完全不同,可以完整、快速地分析每一个层面,直接进行地层特征解释;同时,由于解释工作可在进行地震剖面层位、断层拾取等常规解释之前进行,所以其操作速度无可比拟,并能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更早地认识和发现潜在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