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香黄鱼低盐腌制-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梅香黄鱼在低盐腌制-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考察了不同用盐量(5%、10%、15%)、温度(10℃、25℃、32℃)和腌制时间(0~5d)对主要理化指标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用盐量对含盐率、含水率、质量变化率、汁液流失率的影响比温度大。用盐量越大或温度越低,AAN、TVBN含量的增加速率均越慢。用盐量越大,pH值下降程度越大,回升时间越迟。温度越高,最终pH值越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32℃下用盐量为10%腌制3d的样品和用盐量为15%腌制4d的样品均较好。对于用盐量为10%时,25℃腌制的样品感官品质比32℃好;对于用盐量为15%时,25℃和32℃的腌制效果相似。15%腌制4d的样品经过脱盐后,咸味得以改善,而梅香风味损失不多,整体可接受性更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理化指标与感官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品质指标控制如下:含盐率7g/100g(WB),含水率在54~60g/100g(WB),AAN0.2g/100g(WB),TVBN96mg/100g(WB)。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乌鳢(Ophicephalus arg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藏(4±1) ℃条件下分别以0.5%、1.0%、1.5%的食盐腌制对乌鳢鱼肉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分、pH、色泽、嫩度、蒸煮损失、汁液损失、盐溶蛋白、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探究了不同浓度食盐对生鲜及腌制鱼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感官分值逐渐降低,对照组(0%食盐组)于第8 d就已失去食用价值,而T3组(1.5%食盐组)在第12 d时仍可食用。在贮藏过程中,盐溶蛋白呈下降趋势;pH呈现波动性变化;蒸煮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此外,TBARS值、汁液损失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贮藏期间呈增长趋势。研究表明,T3组(1.5%食盐组)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冷藏过程中乌鳢鱼片的品质变化,但会降低肌肉保水性、促进脂肪的氧化。  相似文献   

3.
低盐方便榨菜的腌制原理和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副食品之一,近年发展起来的袋装方便榨菜尤受消费者青睐,但其中食盐的含量高达14%以上。榨菜中的食盐除用作调味之外,尚具有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延长产品保质期的作用,然而食用过多的食盐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众多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两段腌制法制备低盐咸蛋的方法,分别对两段法腌制过程中咸蛋蛋白和蛋黄的水分含量、盐分含量进行实时检测,考察腌制结束时蛋黄的出油率,并且对咸蛋品质进行综合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先使用19%盐水再换用3.5%盐水的两段法腌制工艺,咸蛋产品中蛋白盐分含量为3.64%,比传统法腌制产品蛋白盐分含量降低51.21%,口感适宜;蛋黄含盐量为0.94%,略低于传统法腌制的1.23%;蛋黄脂质渗出率为67.73%,与传统法腌制的69.22%基本相当。该腌制工艺不仅可解决传统咸蛋蛋白盐分过高、口感过咸的问题,同时也可保证蛋黄松沙出油,从而获得高品质的低盐咸蛋。  相似文献   

5.
低盐榨菜腌制前后物质消长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青菜头为原料 ,采用 60~ 65℃和 65~ 70℃两种不同脱水工艺 ,使其含水量分别达到鲜重的 30 %、40 %和 50 %,然后在低盐状态下进行榨菜腌制 ,探讨腌制前后物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 ,有机酸、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逐渐增加 ,蛋白质和维生素 C的含量逐渐减少 ;采用 60~ 65℃烘脱水工艺 ,脱水至鲜重 30 %的榨菜具有后熟期短 ,品质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青菜头为原料 ,采用 60~ 65℃和 65~ 70℃两种不同脱水工艺 ,使其含水量分别达到鲜重的 30 %、40 %和 50 %,然后在低盐状态下进行榨菜腌制 ,探讨腌制前后物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 ,有机酸、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逐渐增加 ,蛋白质和维生素 C的含量逐渐减少 ;采用 60~ 65℃烘脱水工艺 ,脱水至鲜重 30 %的榨菜具有后熟期短 ,品质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低盐腌制大头菜腐败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盐腌制大头菜为原料,对贮藏、流通期间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腐败的真空包装低盐腌制大头菜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7株细菌、2株酵母。对细菌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提取细菌和酵母菌纯培养物基因组DNA,分别进行16S rDNA、26S rDNA的D1/D2序列PCR扩增。测序结果与NCBI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和鉴定,发现5株为Bacillus属,1株为Lysinibacillus属,2株为Candida属,1株为非培养细菌的同源菌。经系统发育分析,菌株X5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相似性为97%,其余菌株分别与Bacillus sp.,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boroniphilus,Bacillus gibsonii,Uncultured bacterium,Candida pararugosa,Candida zemplinina的相似性为99%~100%。通过微生物生理特性研究及腐败现象分析,推断芽孢杆菌和酵母可能是引起腌制大头菜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03-107
袋装低盐腌制大头菜容易发生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限,研究了防腐剂对低盐腌制大头菜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实验,进行防腐剂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对腐败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复合防腐剂最佳配方为:苯甲酸钠0.4 g/L、脱氢乙酸钠0.2 g/L。在该复配条件下对于正交试验所选用的Lysinibacillussphaericus,Bacillus sp.2株菌株的抑菌率分别为99.77%、99.86%。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猪后腿为原料,采用现代滚揉腌制及风干成熟工艺加工低盐火腿,并分析滚揉腌制对火腿半膜肌及股二头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代滚揉腌制对火腿理化品质有显著的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半膜肌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二头肌中实验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中水分及盐分含量差异较小,在火腿风干成熟过程中,滚揉腌制对火腿色差L*、a*、b*变化趋势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滚揉腌制能显著降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硬度(p<0.05),显著改善了火腿的质构特性。并且对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中游离脂肪酸重量、蛋白质水解指数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现代滚揉腌制能平衡火腿半膜肌及股二头肌的理化品质,促进产品的内外部位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蔬菜腌制食品是我省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喜爱的一种食品。家庭腌制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家庭腌制蔬菜转变为产业化生产已有近40年的时间,虽然其腌制规模不断扩大、腌制方法有所改进,但是用日晒盐腌制蔬菜的习惯却一成不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成熟,我省盐田压减和废转规模不断扩大,淅盐产量逐年减少,省外盐购入逐年增加,日晒盐供应渐趋不足。  相似文献   

11.
低盐腌制白萝卜非酶褐变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萝卜腌制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原因与动力学,以期为白萝卜的腌制加工提供技术指导。在25、30、35 ℃条件下对白萝卜进行自然发酵,研究产品中与非酶褐变有关的指标总酚、还原糖、VC、游离氨基酸、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以及褐变度(browning degree,BD)及色差(L*、a*、b*)的变化,并分别用零级、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白萝卜腌制期间发生非酶褐变主要是由于美拉德反应及多酚的氧化聚合引起的。在不同温度(25、30、35 ℃)条件下发酵过程中,白萝卜的总酚、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5-HMF含量、BD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并且两者成线性关系(R2>0.936 0),同时颜色指标L*、b*值是5-HMF的函数,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R2>0.801 2)。发酵温度对腌制白萝卜成品品质影响显著,因此可通过控制发酵温度来提高产品的感官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当地蔬菜生产和蔬菜加工业的发展,腌制用盐需求不断增加:又值浙江盐业结构调整,压减生产规模,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为弥补缺口,外省盐大量调入。在蔬菜腌制加工用盐供应中,通过销售不同盐品种,倾听不同反映意见,并通过对腌制户的调查,听取对盐品种的要求,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现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食盐专营的思考,本人认为尊重腌制户对盐品种的优选,并保证适销对路的供应,在蔬菜加工用盐销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14.
雪菜低盐腌制保藏对资源节约,减少含盐废水排放及蔬菜营养保持等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构建的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低盐腌制雪菜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细菌多样性及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腌制体系微生物种类丰富,主要分为2大类: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和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随着腌制发酵时间的不同,5个不同时期环境中细菌群落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腌制初期阶段,主要优势菌群为肠杆菌目中的肠杆菌属和欧文菌属;发酵中、后期主要优势菌群发生改变,主要为乳杆菌目中的乳杆菌属,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起主导作用。此外,雪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及pH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低盐腌制榨菜保脆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榨菜脆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接种乳酸菌低盐腌制榨菜的添加CaCl2浓度(X1)、盐浓度(X2)和腌制时间(X3)三因素与其脆度关系的回归模型为:y=155.415+0.093X1+1.231X2+1.449X3-8.922X21+0.973X2X1-5.448X22+4.47X1X3-3X3X2-3.525X23,经回归分析,各因子对腌制榨菜脆度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腌制时间、盐浓度、添加CaCl2浓度,方程较好地拟合了腌制榨菜脆度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SAS软件RSREG等过程,得到CaCl2浓度为0.25%、盐浓度为6.07%、腌制时间11.5d时,榨菜脆度值达到最佳155.6g,经重复实验验证与模型方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前言我国生产酱腌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据考证,我国酱菜腌制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我国酱腌菜的技术高超,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由传统工艺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微生物区系和优良的发酵生态体系。一、蔬菜腌制发酵工艺过程中的微生物类群概况目前,我国各种蔬菜腌制品的发酵作用,都是借助于天然附着在蔬菜表面上的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据测定,蔬菜收获后表面  相似文献   

17.
萝卜低盐腌制过程中脆度变化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腌制过程中,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其质地逐渐变软。该研究通过检测萝卜腌制过程中水分、食盐、总酸、乙醇不溶物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随腌制时间与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腌制时期萝卜的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腌制萝卜样品的脆度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含量与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分含量与脆度间相关性较低(P>0.05)。原果胶、乙醇不溶物、木质素与萝卜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纤维素含量与脆度相关性较低(R2为0.832 3)。萝卜腌制过程中纤维素含量由2.96%降至2.34%,变化幅度较小。腌制萝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腌制的进行,其细胞壁逐渐皱缩、塌陷。  相似文献   

18.
对板鸭传统腌制配方改进进行了探讨,使板鸭含盐量从10%以上降低到5%,通过93.325kPa真空包装,121℃,35min杀菌处理得到即食板鸭产品,板鸭出品率从60%提高到70%。  相似文献   

19.
20.
对榨菜在腌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榨菜在加工舷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该文主要介绍了其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糖苷类、色素物质、矿物质、各种酶等的变化,并提出了创造适宜条件,腌制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