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玻璃钢》2000,(1):35-37,6
<正> 以PMI芯材为基的复合夹层结构正应用于从火车和船舶到汽车和航空构件上。德国Rhm公司的Hermann F.Seibert描述PMI泡沫的性能及其某些最近的用途。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的第一代,市场商品名称为ROHACEL~(?)发明于29年前。其后仅3年就将PMI泡沫成功地引进一航空规划并获得第一次在航空上的应用。到目前为止这种泡沫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54种应用,涉及航空、船舶和机动有轨车制造以及天线和雷达罩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PMI硬质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PMI为基的硬质泡沫的特征是卓越的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它们适于节俭的生产方法,例如用于有轨车结构中的部件。以聚甲基丙烯酰亚胺(MPI;类型:Rohacell,制造厂:Rhm公司,达姆施塔特)为基的硬质泡沫用作夹层结构中的芯材。这些产品的特定特性剖面适应于某些市场部门和应用的特殊要  相似文献   

3.
夹芯结构中的聚合物泡沫材料和蜂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缩试验,四点弯曲试验和重物冲击试验的基础上,作者对两种聚合物闭孔泡沫(PEI和PMI)夹层板和蜂窝夹层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耐高温微细孔结构PMI泡沫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平才  阮诗平 《广州化工》2011,39(23):71-73,126
以甲基丙烯腈(MAN)、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丙烯酰胺(AM)为第三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交联剂,并加入成核剂RHL-32,通过本体聚合,制备耐高温微细孔结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借助FTIR、DSC、TG、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于共聚物结构和发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发泡和热处理中发生多种成环反应,除生成PMI泡沫需要的六元酰亚胺环,还生成酸酐环等。成核剂RHL-32的加入能有效降低PMI泡沫的孔径,通过调节RHL-32的量可得到合适的泡沫孔径。  相似文献   

5.
PMI泡沫:夹层结构的芯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培 《玻璃钢》2003,(2):9-17
文章介绍了闭孔 PMI(聚甲基丙烯酰亚氨)硬质泡沫的性能特点和在轻质结构中的使用。PMI 泡沫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化学稳定性。在许多使用条件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PMI 泡沫作为先进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芯材,例如,航天、航空、铁路机车和船舶等。作者在泡沫各种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 PMI 泡沫的性能特点,表明 PMI 泡沫能显著的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olymethacrylimide,PMI)泡沫是当今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最主要的芯材,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突出、易于机加工、与热固性树脂黏结良好、适应于热压罐固化工艺等突出优点,已经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风电叶片、医疗器械、电子通讯等领域获得较广泛应用.本文对PMI泡沫的发展历史、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牌号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材料参数、前处理(干燥及热处理)条件及环境参数下的吸湿及压缩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些参数对压缩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且最终针对不同材料规格的泡沫芯材,得出了最优的干燥处理及储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干燥时间,提高热处理温度,增加泡沫密度,可降低泡沫的蠕变率.当...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的密度、孔径和厚度对其吸湿行为的影响,并实验验证PMI泡沫吸湿后对其力学性能、烘干可逆性及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I泡沫密度越大,吸湿速率越小;孔径越大,吸湿速率越大;厚度越大,吸湿速率越小,饱和吸湿率越低;吸湿后,PMI泡沫刚性下降,韧性增强,粘接时易出现缺陷;在短期的高湿环境或浸水下,PMI泡沫性能烘干可逆,长期在高湿环境或浸水条件下处理后,PMI泡沫性能出现不可逆下降。  相似文献   

10.
针对PMI泡沫/环氧碳纤维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热压罐胶接成型工艺,系统研究了不同密度的PMI泡沫在0.2 MPa与0.3 MPa下的热稳定性能、蠕变性能。同时分别考察了不同厚度、不同处理条件的PMI泡沫在热压罐中的压缩变形情况,总结了压力对泡沫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PMI泡沫/环氧碳纤维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了不同固化压力下PMI泡沫与碳纤维面板胶接质量。结果表明,密度大的泡沫的抗蠕变性能好。泡沫的高温蠕变性能受压力影响敏感,随着压力增大,变形量迅速增大。经130℃热处理2 h后PMI泡沫的抗蠕变性有所提高。采用0.2 MPa与0.3 MPa胶接的PMI泡沫/高温固化环氧碳纤维阶层结构的抗滚筒剥离强度差别较大。抗剪切强度、抗平面拉伸强度及抗弯曲强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以氧化淀粉为例,建立氧化淀粉糊液泡沫的制备方法,并提出一种淀粉泡沫糊液粘附性能的测试方法,实现了淀粉糊液泡沫粘附性的客观表征。讨论了浆料配方、发泡剂浓度和烘燥方式对浆液粘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浆液对纤维须条的润湿、铺展和吸附是形成粘合的基础;内聚破坏和界面破坏是决定粘合破坏的关键因素;与单组分氧化淀粉相比,氧化淀粉和固体聚乙烯酰胺复配后糊液泡沫粘附力增加;发泡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时,淀粉糊液泡沫的起泡能力、泡沫的稳定性和粘附力最好;相比于热风烘燥,真空冷冻干燥法可以有效提高淀粉糊液泡沫对纤维须条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淀粉为例,建立氧化淀粉糊液泡沫的制备方法,并提出一种淀粉泡沫糊液粘附性能的测试方法,实现了淀粉糊液泡沫粘附性的客观表征。讨论了浆料配方、发泡剂浓度和烘燥方式对浆液粘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浆液对纤维须条的润湿、铺展和吸附是形成粘合的基础;内聚破坏和界面破坏是决定粘合破坏的关键因素;与单组分氧化淀粉相比,氧化淀粉和固体聚乙烯酰胺复配后糊液泡沫粘附力增加;发泡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时,淀粉糊液泡沫的起泡能力、泡沫的稳定性和粘附力最好;相比于热风烘燥,真空冷冻干燥法可以有效提高淀粉糊液泡沫对纤维须条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3.
以热固性甲阶酚醛树脂为基体,正戊烷为物理发泡剂,30%硫酸和冰乙酸组成混合酸为催化剂,吐温-80和甲基硅油作为匀泡剂,玻璃微珠和聚乙二醇-400为改性剂,制备出了密度200 kg/m3以上综合性能较好的高密度酚醛泡沫。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物理发泡剂与混合酸催化剂用量可以有效控制泡沫密度以及发泡凝胶时间,添加4%聚乙二醇和8%的玻璃微珠,能够改善泡沫脆性和压缩强度,通过130℃、2.5 h的后处理可以将泡沫的质量稳定。制备出的高密度酚醛泡沫塑料在180℃高温下具有高的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在1%以内,有望作为新型模胎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酸酐和异氰酸酯为交联组分,糊用聚氯乙烯为基体树脂,制备了低密度交联硬质聚氯乙烯(Crosslinked-PVC)泡沫塑料。考察了甲基六氢苯酐、偏苯三酸酐和对苯二甲酸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的不同官能度配比对模压块和泡沫塑料交联度的影响,酸酐/异氰酸酯配比对泡沫塑料的性能影响,不同[K]值PVC树脂对泡沫塑料的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异氰酸酯和酸酐的官能度对模压块和泡沫塑料的交联度影响十分显著,模压块中过早产生交联对后续发泡过程不利。随着酸酐/异氰酸酯摩尔比的增加,泡沫密度减小,压缩强度降低,且泡沫密度达到最低密度的时间缩短。当糊用PVC树脂[K]值过小时,发泡体系容易发生并泡和中间鼓泡;当[K]值过大时,压缩性能反而下降。制备的Crosslinked-PVC泡沫塑料具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欧亚周  杨柳  张伦强  刘飞  罗小阳 《粘接》2014,(12):57-59
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加入促进剂、发泡剂等助剂制成环氧树脂组分料,与固化剂混合,通过控制混合液发泡熟化时的环境温度,研究环境温度对低密度环氧树脂基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先在80℃固化10 min,再于140℃熟化15 min,可以达到制备低密度环氧树脂发泡材料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氮气保护下,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醋酸酯与七甲基三硅氧烷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得了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讨论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摩尔比为1.4∶1.0,催化剂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2 h,制得的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表面张力很小,铺展性能和低泡效果均较好,0.1%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的表面张力为20.81 mN/m,铺展直径为43.0 mm,发泡力为1.13,5 min稳泡性为0.20。产品结构经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合成环氧丙烯酸酯,采取氧化还原引发方式,用环氧丙烯酸酯及其它活性单体和添加剂制备出一种室温快固型发泡胶粘剂;考虑了发泡剂用量、泡沫稳定剂种类及用量对发泡倍率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亮  陈炳耀  凌辉  刘根伸  梁光容 《粘接》2014,(10):60-63,47
以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通过添加甲基丙烯酸(MAA)、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2)、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等制备低气味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SGA),并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各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IBOMA)/m(HEMA)=5/1、w(MAA)=7%、w(改性nano-SiO 2)=3%、w(M BS)=6%时,低气味SGA表现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接枝单体,对SBS进行接枝改性。在SBS主链上引入极性基团后[1],提高了SBS胶粘剂对极性材料的粘接性能;改善了与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的相容性。探讨了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及各组分加入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0#汽油、碳酸二甲酯(DMC)、乙酸乙酯(EAC)为混合溶剂,加入5.3%的AN、0.45%的CHP、4.5%的MMA与BA混合物(mMMA:mBA=3:1)、2.4%的nCaCO3,制备的接枝改性胶粘剂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朱元利 《橡胶工业》2006,53(10):611-613
以进口热塑性1,2-聚丁二烯、国产BR和NR为主体材料,有机发泡剂和白炭黑等为配合剂,研制低密度、高硬度发泡皮鞋外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硫黄硫化体系以及一段硫化加中途松模排气的硫化方法,制得的发泡皮鞋外底密度为0·93Mg·m-3、邵尔A型硬度为91度、收缩率为1·2%,符合质量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