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甘肃三威公司投产国内最大的氮化新材料基地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年产4000t氮化新材料生产线近期在甘肃省嘉峪关三威铁合金冶炼有限公司竣工投产。氮化铬铁广泛用于电炉和氧气转炉冶炼含氮钢。氮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它作为成分加入铬锰和铬锰镍来代替短缺的镍。在近年铁合金行业因高能耗、重污染一再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抑制的形势下,作为氮化新材料的氮化铬铁因其生产节能、环保、用途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属于国家提倡和鼓励的冶金产品,部分规格的产品享受国家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目前三威公司氮化新材料已经应用于不锈钢、优质的高炉泡泥…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在缺乏标准物质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检测和理论计算对比,验证并确定了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的硅含量,研究了氮化钒铁溶样方法,通过溶样效果,选择确定溶样酸。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于氮化钒铁中硅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钾系亚熔盐法分解钒渣的中间产品钒酸钾,提出通过添加CaO实现钒酸钾中钾、钒分离,并同步实现钾再生循环的新方法,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钙化沉钒的影响,得到钙化沉钒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在KOH浓度140 g/L及CaO添加量为理论计算量的1.2倍、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钒酸钾中钒转化率达95.9%以上,生成的钙化产物为Ca10V6O25,可直接用于钒铁冶炼,钾生成KOH返回用于分解钒渣.  相似文献   

5.
铁水中钒氧化及钒铁尖晶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力学计算结果为依据对铁水中钒的氧化行为及钒渣中钒、铁存在的价态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铁水中钒的氧化反应制取钒渣,运用X衍射分析了钒铁尖晶石的分子组成,研究了FeO对钒铁尖晶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水中的钒主要被氧化成V3+,也有少部分被氧化成V2+,钒渣中的铁有Fe2+和Fe3+两种形式;当初渣中氧化剂(FeO)的摩尔量与铁水中V的摩尔量比X<2时,钒渣中的钒铁尖晶石以FeV2O4的形式存在;当23时,钒铁尖晶石以Fe2VO4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体化增值利用、多组元高效提取、末端无害化处置的策略,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开发了具有产业化价值的低成本、高效钒化工冶金固废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集成体系。提钒尾渣通过亚熔盐技术高效提钒后,渣中的钒含量(以V2O5计)降低至0.2wt%以下,铁含量(以Fe2O3计)富集至60wt%以上;再经钙化脱钠后终渣中钠含量(以Na2O计)低于2wt%,可大比例替代低钒高品位铁精矿用于配矿烧结,配矿量由原来的20 kg/t提高至60 kg/t。将块状、粉状铬泥通过添加有机粘结剂和65碳化硅做成球骨架,加工成粒径5?30 mm的球状物并烘烤,加入炼钢工序,所制钢筋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均比常规工艺高,对钢筋性能提高有一定作用。采用钒酸铁部分替代V2O5冶炼钒铁技术上可行,1 t钒酸铁可代替209 kg V2O5,钒铁消耗0.2 t,钒回收率在90%以上,并生产出A级50钒铁产品。50钒铁炉渣作为粘结配料可提高钒钛烧结矿强度,在回收利用渣中钒、镁、钙元素的同时,使钒钛烧结矿转鼓指数提高2%~4%。  相似文献   

7.
对钒渣空白焙烧-碱浸提钒,研究了钒渣中钒的转化和溶出规律. 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渣中钒铁尖晶石FeV2O4中的钒逐步氧化成VO2和V2O5,并优先与Ca, Mn和Mg等形成钒酸盐;浸出分为低温浸出和高温浸出,低于180℃只能浸出钒酸盐和钒氧化物,高于180℃可浸出固溶在硅酸钙中的钒,钒浸出率达97.63%.  相似文献   

8.
韩金寿  薛铁媛 《化学世界》1989,30(4):163-166
<正> 本文拟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渣中钙、镁、钾和钠的新方法。试样溶解于盐酸-氢氟酸-硝酸中。钙于每毫升2毫克氯化锶存在下测定;镁可在分液后直接测定;钾和钠在每毫升4微克氯化铯存在下测定。方法灵敏、简单、快速。由含钒铁水经吹炼后的钒渣,是制取钒铁和五氧化二钒的主要原料。钒渣中钙、镁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酸溶法、碱溶法和微波消解法溶解氮化钒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比测定氮化钒铁中硅、锰、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酸溶法,样品溶解不完全,溶液中有少量黑色沉淀,测定结果偏低。采用碱溶法和微波消解溶样测定的数值与化学方法测定值极为接近,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99%~3.586%,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0.
王宙 《江苏陶瓷》2012,45(4):12-14
0引言直接还原铁(DRI-Direct Reduced Iron)是高品位铁矿在固态条件下,由还原剂经一定温度作用直接还原所得的海绵铁,可用来作为冶炼优质钢、特殊钢的纯净原料,也可作为铸造、冶炼、粉末冶金等工艺的含铁原料,是一种优质、低耗、低污染的炼铁新工艺,也是全世界钢铁冶金的前沿技术之一。近年来,由于钢铁产品朝小型轻量化、功能高级化、  相似文献   

11.
张玉平  刘静  高树峰  张海岩 《化学世界》2013,(11):649-651,658
采用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的磷含量。研究了显色体系稳定性、显色体系酸度、显色剂用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为20min,在4%7%的硝酸介质中,钼酸铵加入量为47%的硝酸介质中,钼酸铵加入量为410mL范围内吸光度值最大且稳定。确立了氮化钒铁中磷含量的检测条件;同时对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进行研究。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氮气气氛下V_2O_5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炉内V_2O_5优先还原,在碳充足的情况下,还原的中间产物依次是V2O3,VO,V2C,VC.还原氮化通常在N2气氛下同炉进行,先还原后氮化,温度高于1267℃时,VC比VN更稳定,存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矛盾.V_2O_5碳热还原反应的控速环节为球形颗粒的三维扩散,氮化反应的控速环节为一级界面反应.制备了氮含量18%、钒含量78%、碳含量小于2%的钒氮合金.  相似文献   

13.
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类似于Pt族贵金属的催化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过渡金属氮化钼及助剂促进的氮化钼在加氢脱硫与脱氮、氨合成与分解、芳烃加氢和其他涉氢反应(如炔烃、烯烃加氢、丙酮缩合、肼的分解)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其他金属氮化物(如氮化钒、氮化钴)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光谱分析在钢铁生产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分析钢铁中的硅、锰、铬、镍、钨、钼、钒、钛全部元素,只需20分钟,因此对于控制冶炼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特别在推广和采用氧气炼钢的时候,缩短分析时间,更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进 《安徽化工》2004,30(1):31-32
在氮化钼的制备中加入了钒化合物,研究了其对氮化钼电极的影响.钒化合物加入后,氮化钼电极的工作电势窗口拓宽约0.34v,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炼焦生产及其工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克兰 《燃料与化工》2001,32(4):212-215
1 钢铁及焦炭生产1.1 钢欧洲第4届炼焦和高炉生产者会议提供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钢铁协会的观点, 在近期 的炼钢生产工艺中, 高炉冶炼过程仍是主要手段。由此可见, 焦炭生产仍是金属冶炼过程不 可缺少的环节。焦炭的需求量将取决于钢的需求量, 而钢的需求量又取决于厂内全产品量。近年来的发展 趋势表明, 在钢与厂内全产品需求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这种关系将要保持很久。按1996年 厂内全产品平均增长值约1.8%计算, 全世界钢的需求量(以成品钢计)2000年为7.15亿t, 20 10年将达到8.5亿t。这与2000年“粗”钢产量8.2亿t和2010年“粗”钢产…  相似文献   

17.
在高压釜内对18Cr18Mn钢进行了底吹氮气的增氮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下,钢中增氮速率随时间减小,底吹增氮效果在前20 min较好;在0.5 MPa压力下,底吹流量为0.12,0.18,0.24 m3/h时,钢液中的表观传质系数βN分别为1.690×10-3,3.201×10-3和5.765×10-3m/min.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钒渣提钒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焙烧制度对钒渣浸出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钒渣中钒铁尖晶石相逐渐消失,并出现了钒酸钠、硅酸钠和铬酸钠等物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钒渣中钒的浸出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焙烧温度为860…℃时,钒浸出率的最大值为91.0…%;而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钒渣中Si、P和Cr元素的浸出率逐渐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的焙烧制度为温度840~860…℃,焙烧时间30~60…min。  相似文献   

19.
加钒钢属于耐热钢,加钒钢中合金元素尤其是钒的加入,使得钢的淬硬性较差、再热裂纹倾向高、回火脆性高、可焊性较差;在焊接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很容易产生贯穿性裂纹。分析了加钒钢接管与壳体焊后产生裂纹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工艺来预防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气体净化》2004,4(3):29-29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混合气体中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溶液,为含有碳酸钾、醇胺类化合物成分、钒类化合物成分、硼酸以及多氨基或多氮类化合物成分的水溶液。其中:碳酸钾为50~250g/L,醇胺类化合物成分为5~250g/L,多氨基或多氮类化合物成分为0.5~25g/L,钒类化合物成分为6~12g/L,硼酸为0~20g/L。其中的钒类化合物成分还可以用铜类化合物成分取代。本发明的溶液尤其适用于从高含氧量并同时含有硫和氮氧化合物杂质的气体中高效率地吸收分离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