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参考面的快速计算可视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基于视线的可视域算法相比,利用参考面快速计算可视域算法不需进行DEM内插,无冗余计算,计算时间与视点位置和可视域面积无关,受DEM区域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形可视域分析的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可视域分析结果在3D GIS中显示以方便用户使用,探讨了在规则DEM数据基础上三维地形的显示手段,分析了观察点的拾取、可视域的分析及结果显示的方法.其中观察点的获取采用Java3D拾取技术;可视域分析采用参考面法得到可视点;分析结果显示是按照地形的起伏、在地形上方以半透明的方式来显示可视区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可视域分析结果描述准确,且对原地形的显示效果和交互操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一种透视投影的方法,通过预定视角α,自动控制视距d和调整灭点,获取视点,并重建三维信息,从而易于选择视域,增加了直观性,减少了透视图形生成过程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从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新视角——视觉污染定量评价出发,利用GIS技术中可视域分析方法进行矿山环境视觉污染评价,详细介绍了其关键技术。通过GIS技术提供的数据处理、地形分析、可视域分析、距离分析等方法,将矿山开采后裸露山体对周边环境形成的视觉污染进行分析计算和可视化表达;将矿山可视域分析结果与视觉污染敏感目标,如高速公路、居民区及公园等进行叠加分析,最终获得裸露山体对保护目标产生的视觉污染范围及强度;以南京市为例对所提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可视域分析评价矿山的视觉污染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观点揭示了理解的本质,认为视域融合的过程是译者视域、文本视域、读者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根据伽达默尔提出的视域融合的阐释学原则,分析了《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译文片断,说明译者和原作及读者有着不同的视域融合结果,正是基于这种融合,文本意义才得以理解。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物阴影快速模拟算法.首先根据不同时刻的太阳位置,采用一种基于投影的多边形搜索算法计算光源坐标系下三维建筑物的阴影外轮廓,包括本影和软影区域,然后计算阴影区内的光亮度,将阴影图投射到地面上,最后基于多边形的填充算法实时绘制出任意时刻的建筑物阴影效果.  相似文献   

7.
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筑模型构建研究.然而, 现有的模型构建方法大多依赖人工交互的方式, 极高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消耗不利于大范围城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框分析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对原始建筑物点云进行滤波与归一化处理, 并提取建筑物的多层次边界多边形综合描述建筑边界结构; 然后将各层次边界多边形分割出简单、易控的多个矩形基元, 采用稳健的层次化矩形连接、分析算法生成完整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模型; 最后通过对三组结构复杂、遮挡严重的建筑物点云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可以稳健地处理存在数据缺失、点密度差异的建筑物点云数据, 并且兼顾了建筑物不同高度上的结构差异性, 实现了建筑物线框模型的高精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校园空间进行了视域分析和研究.应用Depthmap软件,建立视域分析模型,把用语言无法描述的空间结构通过模型清晰的表达出来,通过研究,对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学校园室外容易招致危险的死角区域进行发掘,以指导校园视频监控布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二乘的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与直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建筑物多边形的图形特点分析了其在地图综合中两类处理模型:化简与直角化.在视觉的"自然法则"下,设定建筑物多边形在不同尺度下的凹陷与突出的长度阈值,并在此阈值下将建筑物多边形的点进行分组,进而在最小二乘平差模型下直线拟合组内各点以实现对其化简.针对直角化问题,提出了限制条件下的不等权直角化平差模型,即在多边形相邻的两边相互垂直的条件下使各点改正距离的加权平方和达到最小,保证了建筑物的整体位移较小,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与其相邻地物的位置冲突.该模型已成功用于大比例尺综合缩编软件GenTool,在地图综合生产中获得了较为实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诠释学的视域融合原理出发可以发现,典籍外译需要进行视域的“二度融合”和“二度翻译”。视域的“一度融合”完成对历史文本的“一度翻译”,保证译者理解的有效性;视域的“二度融合”形成“译文表达视域”,决定了译文的最终形式,完成对历史文本的“二度翻译”。  相似文献   

11.
Visibility Culling Algorithm with Hierarchical Adaptive Bounding Sett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ibility determination is an i mportant task incomputer graphics.The goal of visibility determina-tion is to efficiently determine visible parts of themodel given a viewpoint and a viewing direction.Toachieve the output-sensitivity of the visibility algo-rithm,we exploit the idea of hierarchical adaptivebounding setting(HABS);it is used to effectivelydetermine a subset of potentially visible sets(PVS)objects.In addition,some flexible culling strategiestoi mprove frame rate per second are …  相似文献   

12.
Accessibility analysis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using visibility co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essibilit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design feature of products, and accessibility analysis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computational manufactur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fte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 among approach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visibility, a general method for accessibility analysis using visibility cones (VC) is propos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VC of a point, three kinds of visibility of a feature, namely complete visibility cone (CVC), partial visibility cone (PVC) and local visibility cone (LVC), are defined. A novel approach to computing VCs is formulated by identifying C-obstacles in the C-space, for which a general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y making use of visibility culling. Lastly, we discuss briefly how to realize accessibility analysis in numerically controlled (NC) machining plann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CMMs) inspection planning and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能见度检测仪多采用光学装置采样,雨雪、粉尘等天气因素会对部分仪器镜头造成污染,导致能见度要素数据缺测.针对能见度数据缺失问题,本文选用安徽部分气象站的历年数据,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筛选出与能见度密切相关的其他气象要素,通过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单一预估方法预估不同地形的能见度缺失值,然后采用最优权重组合将两种方法预估的能见度值进行组合,并与单一预估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方法的预估结果误差均值小、整体准确度高,可以保证台站观测资料的完备性,为短时天气预报、实况分析和气象公共服务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亮度均匀度对可见度水平的影响,深化可见度的设计方法,选取了截光型、半截光型道路照明灯具,以不同的灯具布置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小目标物可见度计算方法,研究亮度均匀度与计算点可见度水平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均匀度较好时,应使路面亮度分布尽可能保持统一,各计算点的可见度水平同为正(或同为负);当均匀度不能保证较好时,可有意降低路面亮度均匀度,并使路面各点的正负可见度增大,从而使整条道路可以得到较高的STV值;在道路照明设计中还需要建立一个限定道路上可见度水平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雾天环境下车辆环境感知困难的问题,针对车行视程去雾算法无法自动获取能见度、复原图像色彩过饱和、细节丢失严重等情况,克服传统器测法和目测法对能见度获取的非实时性及主观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二分求根算法,利用无参考图像空域质量评价指标(BRISQUE)对能见度进行实时修正,最终实现了能见度的自动估值。作者改进了大气能见度与车行可视距离的关系函数,由改进后的车行可视距离求出的透射率值与实际透射率相比误差减小,降低Halo效应的产生、增加了图像细节信息。实验表明,利用能见度求出的透射率估值在大气光散射模型下能够自适应的处理雾霾视频,复原出的视频图像画质清晰,色彩鲜艳亮丽不失真且能保留大量的图像信息,处理过程视频流畅无卡顿,对于在雾天环境中交通场景不断变化的车载视频也有良好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矿井火灾中火场能见度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灾烟气减光性的定义及其描述参数出发,推导建立了矿井火灾过程中风流速度、烟气中毒性气体体积浓度与火源热释放速率及能见度的关系式,并提出了矿井火灾过程中火场能见度的简单估算方法.结合输送机胶带燃烧性能的锥形量热计实验结果,计算出当火源热释放速率按断bt^2发展变化时CO,CO2的体积浓度及对应的火场能见度.另外还计算了火场能见度为5m和10m时所必需的风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能见度指标计算出来的通风风速可保证烟气中CO,CO2的浓度远低于人的安全极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视认性静态测试不足和动态测试过程工作繁重,设计由车辆、场景生成子系统、声响模拟子系统、驾驶行为测试子系统、虚拟仪表子系统,试验信息管理子系统等构成的基于半物理模型汽车模拟器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虚拟测试系统,探讨利用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技术进行车辆运行时各种动态道路交通环境场景生成关键技术,提出了动态道路场景生成控制参数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员视角的建模方法,论述了测试系统试验管理软件应具有的功能,展望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视认性主观评价方法和基于驾驶行为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视认性建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装载机前视野的设计准则和基本原理,同时将"眼椭圆"和SAE标准引用到装载机前视野设计中,结合可拓学原理,建立了以CATIA为平台的可拓评价系统,实现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参数和前视野设计数据的驱动连接.最后,以实例说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灰霾与空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说明灰霾天空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与能见度的相互关系,对2007—2009年环境空气自动站连续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上升时,大气能见度下降。空气因PM2.5的污染造成的大气能见度在3~10km,PM2.5质量浓度≤0.010mg/m3能使大气能见度〉10km。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空气污染加以控制,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视距离的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保证在复杂环境下驾驶员发现交通标志后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标志信息的读取,在分析交通标志使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标志设置的前视距离,并建立约束条件。为进一步确保车辆能够在危险点或分岔口前安全、顺畅地完成车辆行驶状态的改变,基于标志前视距离的约束条件和对目前标志设置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标志设置对路侧安全的影响,建立了新的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