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350MW燃煤锅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PSA两相流动模型、煤粉燃烧综合模型以及后处理的NOx生成模型,对一台350MW锅炉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炉膛出口处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另外,重点分析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沿燃烧器出口中心线和炉膛高度方向上的生成规律,得出了NOx的主要生成区域,并指出了降低NOx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燃尽风率变化对电站锅炉NO_x排放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燃尽风率是决定燃尽风技术降低NOx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对一30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进行了不同燃尽风率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燃尽风率对炉内温度、O2、CO浓度分布、 NOx排放特性和飞灰含碳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尽风率的增加,炉内温度水平会降低,在煤粉燃烧区域氧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炉内NOx浓度明显下降,炉膛出口NOx排放量线性降低;在燃尽风率为5.5%到8.5%之间时,燃尽风率增大飞灰含碳量降低,当燃尽风率增大到8.5%以上时会引起飞灰含碳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实际生产线上的涡流式分解炉,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DPM模型、有限速率燃烧模型等对炉内的垃圾衍生燃料燃烧特性和煤粉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分解炉内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燃烧速率等展开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煤粉的燃烧特性相比,RDF的燃烧过程以挥发分燃烧为主,且其具有着火点低,燃烬速率快,燃烧温度低等特点;RDF与煤粉混烧时可促进煤粉的燃烧,且炉内温度均匀、稳定分布,未影响窑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电站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严重危害大气环境,降低NOx排量对于环保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NOx形成机理的分析,阐述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和降低排放量的原则,提出煤粉炉分级燃烧技术低NOx燃烧技术和降低NOx排量的脱硝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实际尺寸的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简化的PDF反应模型对3种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现了煤粉在炉内运动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挥发份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的详细情况,并对不同煤质煤粉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论依进一步研究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参考,为分析煤质与分解炉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O2/CO2气氛下,常规粒径煤粉与一定比例超细煤粉混合的燃烧特性以及NOx生成特性,得到不同超细煤粉和常规粒径煤粉混合比例下燃烧室内气体温度分布、浓度分布以及污染物NOx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细煤粉与常规粒径煤粉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煤粉着火燃烧特性,同时减少NQx的生成;超细煤粉比例提高,煤粉着火提前,燃烧速度加快,NOx的生成量降低;当超细煤粉质量分数为30%~50%时,减少NOx的生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O2/CO2气氛下O2,CO对NO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体煤粉携带炉试验系统上,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的N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2/CO2气氛下,烟气中NO沿程和最终浓度比常规煤粉燃烧低1/4~1/3,当O2浓度从21%增加到30%时,NO的最终排放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理论上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O2,CO的浓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煤粉锅炉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观察其炉内燃烧过程,重点对比了在空气分级下不同配风方式对炉内空气流动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风量较多的正宝塔型、均等、缩腰型配风在炉膛底部形成较高切圆且温度较高,主燃区上部风量较小的正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速度分布均匀,温度偏差较小,倒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时出口NOx较其他3种配风方式要小。  相似文献   

9.
国内125MW燃煤发电机组众多,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SOx,NOx和粉尘等,煤炭的大量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分析了煤粉在炉内空间燃烧产生污染物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125MW电厂锅炉进行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的测试,得出了煤粉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基本规律,以及有效降低污染物生成的技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泥分解炉进行系统的煤粉着火实验研究,是提高分解炉燃烧效率,改善运行工况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全面了解分解炉工况下煤粉的着火过程,采用失重分析法,对煤粉的着火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对煤的低温燃烧着火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煤粉的低加速速度、低温燃烧条件下,无烟煤是非均相着火,贫煤是非均相一均相联合着火,烟煤有均相、联合着火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低热值燃气往复多孔介质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热值预混燃气(当量比<0.4)在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建立两端布置蓄热段的往复多孔介质燃烧试验台,研究温度波动、轴向温度分布及燃烧极限的特性.结果表明,低热值预混燃气温度波动特性与火焰面位置有直接关系,两端布置蓄热段能够减小泡沫陶瓷多孔介质温度波动幅度.随着当量比的降低,轴向温度分布形状从“马鞍形”、“梯形”、“椭圆形”,变化到系统达到燃烧极限时形成的“三角形”分布.加入蓄热小球使高温段平均温度升高、排烟温度降低.燃烧极限与系统半周期、空截面流速及热负荷密切相关.系统能够达到的最低燃烧当量比为0.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折算压差的空气预热器积灰在线监测模型,通过提取现场DCS系统中的数据,利用折算压差模型对空气预热器的积灰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模拟规整填料单元内乙醇胺吸收烟气二氧化碳的过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考虑包含化学反应气液质量传递过程,建立伴有二级化学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动模型.通过改变吸收过程的操作条件,如气液入口流量比、CO_2入口质量分数、乙醇胺入口摩尔分数、压强等,分析吸收塔规整填料单元内碳捕捉过程的影响因素.CFD模拟结果表明:CO_2吸收率随乙醇胺浓度与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烟气CO_2浓度与气液流量比的增大而下降;对各影响因素影响定量排序,乙醇胺浓度对吸收效率影响最突出,其次依次是CO_2入口浓度、气液入口流量比、压强.模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得出了相应的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加热炉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吹灰使用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了主要的测试项目及所用的仪器,并给出了实例,对其标定测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分仓空气预热器链式结构的集总参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往单段集总参数、多段集总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对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数学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链式结构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表明,链式结构的集总参数模型能够很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气体喷射器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理想气体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在混合段拥塞现象的发生和其对喷射器喷射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段发生拥塞现象之前,喷射系数随着工作流体进口压力的增加和出口压力的降低而增加,混合气体出口压力随着工作流体进口压力的增加和喷射系数的降低而增加;在发生拥塞现象之后,喷射系数与工作流体进口压力和混合气体出口压力的变化无关;混合段发生拥塞时喷射系数达到最大,此时喷射系数随工作流体进口压力的增加和混合气体出口压力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硫杆菌对硫化氢的脱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驯化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脱硫活性的嗜中性硫杆菌,建立以木屑为固定化载体的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处理H2S废气的效果.实验表明,木屑是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中的良好吸附载体.当通气速率范围为6~18 L·h-1,反应器可达到一个临界进气负荷并获得530 g·m-3·h-1的最大脱除负荷(脱除率为80%);而在21~36 L·h-1的高气速下,则无明显的进气负荷临界点.对于SO42-生成情况的实验研究发现,进气硫负荷一定时,SO42-浓度随通气速率升高而提高;通气速率一定,进气硫负荷在小于450 g·m-3·h-1的范围内时,S042-牛成浓度较高;而在大于450 g·m-3·h-1的较高范围,SO42-生成浓度低,H2S被大量氧化为S0,是单质硫回收的较优范围.利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脱除H2S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并利用非线性拟合进行动力学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似度R2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应用比较法介绍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检修的方法,提出降低其漏风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以往习惯的做法与现行的方案做比较,突出达到的效果,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Technological Characters and Improvements on Type SLC-S Precalciner Kil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n SP kiln period is discussed, which lead to low CaCO3 decarbon-ation rate in the hot meal, so that kiln coating is vulnerable and material frequently falls off and blocks the pre-heater. Excellent effects are achieved when skipping the SP kiln period, neglec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dividing gate below the C4 preheater and sending the material completely into the calciner.  相似文献   

20.
提高锅壳燃气锅炉热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重视,锅壳燃气锅炉以其环保性能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但是,目前燃气锅炉排烟温度普遍偏高(一般在180℃以上),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提高WNS型燃气锅炉利用冷凝器和预热器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