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动态     
《石油化工》2012,(5):509+514+528+532+543+561+566+617
<正>Lanza Tech公司与Concord公司合作由城市固体废物生产燃料Chem Weekly,2011-12-27设在新西兰的Lanza Tech公司开发出一种用气体资源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的新型气-液发酵工艺,它签约了其首家商业客户——印度Concord Enviro系统公司(CES)。该公司的废物转变成能源的平台包括将城市固体废物(MSW)转变成能源。德国-  相似文献   

2.
<正>LanzaTech公司与SK公司合作发展及整合Lanza Tech的气体发酵工艺,将工业废气和废物气化的合成气转化成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目前,两公司正在共同开发一种生产1,3-丁二烯的新技术,此次合作将加快丁二烯替代路线的商业化进程。开发工作将在SK公司位于韩国Dae Jon的研究中心展开。LanzaTech是第一家即将商业应用气体发酵技术的公司,曾开发并成功运营宝钢和首钢的两套装置,将钢铁厂的废烟气转化为乙醇,这两套装置产能为1×105 gal/a(1gal≈3.785L)。目前正在进行工业装置  相似文献   

3.
主要的化工公司每年在由可再生资源,而不是石油,生产塑料的新装置建设和新技术领域正进行大量的投资。一些公司的目标是利用非传统的原料,如从蔗糖发酵生产的乙醇,生产今天的常规塑料。而另外一些公司则是利用从生命科学和生物化学借鉴的其它发酵化学技术来生产新的单体。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LanzaTech公司于2010年8月24日宣布,通过采用该公司的气体发酵方法从废气生产出2,3-丁二醇(2,3-BD),2,3-BD是用于制取聚合物、塑料和烃类燃料的关键构筑模快。LanzaTech公司CEO Dr.Jennifer Holmgren表示,该公司是第一次验证这一平台化学品可通过气体发酵来生产。LanzaTech公司的实践已表明,2,3-BD可从工业排放的废气源来生产。2,3-BD可以很容易地转化成一些中间体,如丁烯、丁二烯和甲乙醇,它们可用于生产烃类燃料和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人公司和武藏野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以L乳酸和其光学异构体D乳酸为原料生产出熔点比聚乳酸(L乳酸的聚合物)还高40℃的新型生物塑料。该塑料由于具有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相同的耐热性、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还高的透明性,因此期待它能作为替代这些通用聚合物材料而利用。两公司已经达成共同开发的协议,决定以工业化为目的进行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6.
朗泽(Lanza Tech)公司于2011年12月1日宣布,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300万美元的合同,以加速醇类制取可再生航空喷气燃料(ATJ)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催化聚合是石油化工最终产品的重要生产过程。通过聚合生产出的产品——纤维、橡胶和塑料等聚合物(通称三大合成)全世界每年的产量达数千万吨,由此可以想象催化聚合在石油化工中占着如何重要的地位。合成聚合物按其反应的不同机理,大体可以分为缩聚型聚合物和加聚型聚合物。前者主要作为纤维和  相似文献   

8.
正公司简介北京佛瑞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Beijing FRAC Tech nology Development Co.,Ltd.,简称"FRAC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石油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FRAC公司以石油工程技术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为主,兼而从事化学助剂、石油仪器仪表设备、石油工程软件开发等业务,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新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企业。FRAC公司下设石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石油工程技术支持中心、压裂酸化技术中心、油田化学助剂生产基地、石油工程软件中心等部门,相继在北京、山东、新疆、西安、成都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北京生产基地位于城郊的通州工  相似文献   

9.
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首次使用可再生资源和二氧化碳(CO2)作为原料生产塑料的方法。据称,到目前为止,使用CO2作为一种原料已经生产出过去使用石油衍生物如环氧丙烷或环己烯化氧生产的聚合物。该新型聚合物——一种具有R-苧烯化氧(LO)和CO2交替的单体共聚物,被称为聚芋烯碳酸酯(PLC)——具有许多聚苯乙烯的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0.
塑料不仅是石油加工生产中的重要产品,也是生产建设中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研究和认识这类材料的高温特性和耐热、耐火等基本性能,对正确应用这类材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友好的材料,以减轻传统石油基塑料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基聚合物是具有良好可持续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材料,在食品包装、农业、纺织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综述了常见的生物基可降解聚合物(多糖、蛋白质、合成聚合物如脂肪族聚酯等)的获取方式、结构、性质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它们目前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除硫菌N411是一种可以高效除硫的高温反硝化细菌,为提高该菌的培养效能,提高发酵水平,开展了工业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和工业生产条件研究.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碳和氮的比例,对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从4组配方中优化出最优培养基,考察不同温度、pH值和装液量对除硫菌生长状况的影响,从而确定工业发酵条件.根据确定的发酵条件生产的除硫菌...  相似文献   

13.
<正>朗泽科技公司和印度石油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拟建"全球首个"来源于印度炼油厂排放废气的生物基乙醇生产装置。朗泽科技公司开发出一种气体发酵工艺,该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三大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所谓石油化学工业,就是主要以石油、天燃气为原料,通过裂解和分离等工艺方法,生产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工基础原料,用这些基础原料再经进一步加工可生产醇、醛、酮、酸等基本化工原料及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染料、化肥、农药等产品的综合性工业。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就是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石油化学工业。由于它的规模大、产品种类多、产品方案流程复杂、配套性强、产值高,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国外动态     
<正> 聚丁烯-1新工艺 Ear.Chem.News,41[1107],26(1983). 芬兰石油和化工品公司液体公司开发出一种生产聚丁烯-1的节能新工艺,该工艺的最大优点是技术简单,只有三步:聚合、干燥和造粒。该公司专门开发出一种聚合反应,它直接生产稳定的结晶型聚合物,称为I型聚合物。聚丁烯-1还有其他三种不太稳定的晶型结构体,它们能缓慢地变成I型聚合物。而在其它不直接生成稳定型聚合物的工艺中,挤出的塑料必须放置近一个星期才能得稳定型聚合物。新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阪国家研究院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化学回收技术 ,通过该技术 ,生物降解塑料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单体 ,然后再一次作为聚合物被利用。在其最近的联合研究项目中 ,着重于适合化学回收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合成以及通过L -乳酸和ε-己内酰胺直接共聚合成共聚酯酰胺 ,它已被验证适于生物降解。当它被置于活性污泥中 ,在大约一个月内 ,分解率达 6 0 %。可化学回收的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17.
嘉吉-陶氏聚合物公司(Natureworks公司)2002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巴拉尔(Blair)建成140 kt/a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装置。该装置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得到乳酸,再以乳酸为原料,聚合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该公司预计2015年后生产能力达到1 kt/a。并通过改进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预计2012年后,聚乳酸的生产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世界石油储量的不断减少,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急需采用新的技术去探明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同时需要提高重质和沥青质原油的采收率.实验研究表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可以给人们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尽管人类认识到微生物的这种潜能已有50年之久,但直到今天,人们才开始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例如,为了减少微生物的发酵,石油开采者通过主要的化学和石油服务公司长时间地向墨西哥海湾的北海油田、中东,以及北美更小一些油田投加硝酸盐.本文基于卡尔加里大学建立的大量石油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对微生物发酵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能源部(DOE)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办公室于2014年11月3日宣布拨款达250万美元资助Nature Works公司,Nature Work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塑料供应商之一,这项拨款用于支持一个可持续的计划,旨在使用强效的温室气体沼气,作为原料,用于该公司生产Ingeo生物聚合物和中间体。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稠油资源丰富且多为薄层稠油,热采方法热量损失大,经济效益低。而近几年水平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驱特别是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水平井加聚合物驱技术已经成为加拿大稠油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加拿大多个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并且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本文从室内研究、机理探讨和现场应用三方面综述加拿大稠油化学驱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以期为我国的稠油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