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粗甘油是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副产物,综述了粗甘油的纯化和精制方法,并介绍了粗甘油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物柴油投资热使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出现过剩。为甘油寻找新的利用途径已引起相关行业的普遍关注,各化工公司开发的新技术也相继问世。 陶氏化学公司2007年3月底宣布,将采用新的可再生资源技术,以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为原料,在上海漕泾建设15万t/a环氧氯丙烷装置和10万t/a环氧树脂装置。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生物柴油管理局2007年12月初分析,在今后18个月内,生物柴油产量将增加13.7亿加仑。当前,美国年生产生物柴油18.5亿加仑。生产大量增长,带来了副产物尤其是甘油的过剩。  相似文献   

4.
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精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草酸钠络合分离方法,对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精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85%磷酸调整体系pH值至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min,粗甘油收率达到81.2%;草酸钠加入质量分数为0.03%,反应温度为80℃,混合时间为30min,甘油的脱杂率达到19.8%。脱杂甘油经减压蒸馏收取164~200℃馏分,后经活性炭脱色得到纯度为99.5%的精制甘油。  相似文献   

5.
以棕榈酸化油为原料,开展了甘油锌催化甘油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过程研究,考察了搅拌转速、催化剂用量、甘油用量、反应温度对脂肪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工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甘油酯化反应工艺条件为:搅拌转速400 r/min、催化剂用量1.0%(w)、甘油与脂肪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180℃。甘油锌催化剂套用三次活性未有明显下降,且脂肪酸转化率均达到99%以上。该工艺与240℃无催化剂甘油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相比,生物柴油收率提高了3.42百分点,且生物柴油品质均符合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柴油时会产生过量的低质量甘油(丙三醇),每生产1kg生物柴油约产生1kg甘油。世界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正在不断增多,从而致使传统的甘油装置相继停产。许多公司均顺应世界上生物柴油生产快速增长之势,生物柴油生产已使甘油产生过剩。据估计,2009--2010年甘油市场将超过454kt/a。当今甘油价格已很低迷,如果生物柴油生产商加大投资将其加工成有用产品,将突破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副产品.如何对副产物粗甘油进行深度开发,已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从技术角度看,甘油的多功能结构,可以被几种不同方式转变成新的产物.针对甘油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目前在技术、经济上较为可行的几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9.
10.
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增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菜籽油、大豆油以及芸香籽油制备了多种脂肪酸低碳醇酯即生物柴油,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考察了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的增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对低硫柴油润滑性有增进作用,但添加质量分数在0.2%以下时效果不明显;柴油组分不同,对生物柴油的感受性也不同:对于馏分较重、粘度较大的柴油,生物柴油的添加量只需超过2.0%其润滑性就能满足标准要求(磨斑直径不大于460/μm);而对于馏分较轻、粘度较小的柴油,需添加4.0%~5.0%才能使其润滑性满足要求;生物柴油的烷氧基链长对其润滑性没有明显影响,而甘油单酸酯或游离脂肪酸等杂质能够显著提高其润滑性;以不同植物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较低的添加比例下对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没有明显的不同,超过2.0%以后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深水油气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海洋深水区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要地。相比于陆地和浅水区而言,科学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对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地震技术和非地震技术)和开采技术(立管技术、开发井钻井技术及完井采油技术)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结合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规划、近年召开的国际著名油气会议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取得的试验成果,总结归纳出深水油气科技四大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钻井液处理剂的开发,在介绍各种不同作用的合成聚合物、合成树脂磺酸盐等合成材料处理剂,淀粉、纤维素、木质素、腐殖酸和油脂等天然材料改性处理剂,以及废塑料、油脂下脚料改性处理剂等钻井液处理剂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钻井液处理剂在应用、研发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钻井液处理剂的发展趋势和开发方向,对今后研发新单体、寻找新原料、开发新结构的合成材料和对天然材料进行改性、利用工业废料及农林加工副产品研发新型、低成本、绿色环保的钻井液处理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国柱 《石化技术》2010,17(4):34-38
综述了国内外藻类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进展,对微藻制生物燃油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利用微藻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从当前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微藻吸收CO_2并使CO_2资源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当前藻类能源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全面推进"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油气资源市场和石油工程作业服务市场,海外业务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文章论述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开展海外勘探开发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发展现状、经营特点、发展规划和各自的做法,并从管理体制、发展与转型模式、装备技术与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海外上游资产并购与技术服务中可资借鉴的做法,以及应遵守的规则和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吐哈油田大部分区块井底压力低,为此开发了无自由水压井液.通过固化剂(高分子吸水材料)等组分筛选,得到了压井液优选配方:清水+1.0%KEG-CA-3(丙烯酰胺接枝纤维素共聚物)+0.3%固化引发剂+0.5%胶体保护剂+1.0%KCl+0.4%NaHC03;其表观黏度为50 mPa·s,API和HPHT滤失量分别为19.6、29.0mL,在砂床上无滤失,进入砂床深度14.3 cm.该压井液在80℃、30天老化过程中及在100℃热滚16小时后,流变性变化小,滤失量有所增大;储层岩心粉在该压井液滤液中浸泡16小时,膨胀高度仅为0.63 mm(在清水中为3.04 mm);在储层岩心实验中,注入并返排后油相渗透率>82%,切去污染端2 cm后渗透率恢复率>96%,除去滤饼后在≤12 Mpa压差下不渗透.该压井液已成功应用27井次.与使用常规压井液的一口井相比,使用该压井液施工的一口井,作业后生产恢复稳定所需时间很短,产出的原油含水率低.  相似文献   

16.
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混合物氯化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混合物(简称D. D. 混剂)氯化新工艺,以齐鲁石化公司的粗D. D. 混剂为原料,经过氯化、分离,制成了四氯丙烷、二氯丙烷两种主产品和3种少量副产物。由于采用了新催化剂WD-07和一系列革新措施,抑制了聚合反应,有效地控制了取代反应,降低了耗氯量,省去了氯化后处理,成本明显下降。中试后,在山东建成一年处理1100吨粗D.D混剂装置。  相似文献   

17.
国内目前固井面临的新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固井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国内固井研究的主攻方向为:①固井液新材料技术:开展固井新材料基础研究,研究可固化多功能钻井液、抗腐蚀水泥体系及具有变形协调能力的水泥体系,特别是从水泥水化微观角度出发提出的水泥石基质塑化增韧思想设计具有长期层间封隔效能及较强力学形变能力的全新“水泥环”将是固井新材料发展的新方向;②井下工具技术:开展变径扶正器、可旋转水泥头及与柔管钻井完井配套的小尺寸固井工具研究,以及开展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作业装备的研究,实现井下工具与地面装备的专业化与自动化;③远程控制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仿真模拟及卫星通讯在固井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专家知识系统实现在线诊断、远程控制及人机交互;④复杂井及特殊结构井固井工艺技术:开展深井与超深井、特殊轨迹井、小间隙井等特殊工艺井的固井工艺研究。新材料、新工具、新工艺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将是固井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固井水泥环对油气井寿命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润滑脂产品、品种及汽车钢铁工业用脂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出我国未来润滑脂产品发展的任务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咪唑阴离子型碱性离子液体1 丁基 3 甲基咪唑咪唑盐[Bmim]Im,经1H NMR、13C NMR和FT IR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利用L9正交表,选取3水平4因素对[Bmim]Im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进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Im对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60℃下,[Bmim]Im用量为原料油的6%时,反应15 min后生物柴油产率即可高达9417%;[Bmim]Im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8%,醇/油摩尔比6,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576%。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