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CFD模拟方法,分析夏季工况下对室内排风进行再利用的主动通风式高效保温隔热外墙的传热过程,并对墙体内空气间层的速度与温度分布展开讨论.比较研究了不同空气间层通风量与外墙面温度对墙体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热特性,运行过程中能通过流动空气层带走90%以上的传入热量;同时空气间层能有效降低内侧墙体温度,利于减小室内墙面热辐射,改善室内舒适度;增大墙体通风量能显著提高墙体热阻,增强墙体隔热性能.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了空气间层平均风速与墙体热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新型节能墙体砌块热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新型节能墙体砌块三维温度场和热阻,计算中将空气层的当量导热系数与空气层厚度相联系,使得计算结果更准确地反映了墙体砌块的热工性能。文中对影响砌块热阻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墙体砌块热阻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工业厂房所采用的带通风间层隔热的钢筋混凝土外槽瓦坡屋顶,通过试验性房屋对不同高度的空气间层的热工性能进行了两年夏季的热工实测工作,就其隔热效果及其变化规律作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墙体内部热工性能进行实测,并研究其墙体构造设计的合理性,能够为低能耗墙体的设计优化提供支持.文章以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为例,实测了外墙内部不同位置空腔的温湿度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了其热工性能及墙体构造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墙体内部空腔的空气温湿度实测数据,能够用于表征空腔位置固体温湿度状况;在保...  相似文献   

5.
节能外墙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冬季采暖建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不低于露点温度,目的是保证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不会结露、受潮,满足最基本的卫生要求;同时室内气温不至于过低。因此要求采暖建筑外墙应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传统的粘土砖墙热稳定性较好,但保温能力很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其保温性能很好,但热稳定性又很差。单一材质的墙体要具备各项良好的热工性能是很困难的,故必须在构造上对外墙进行改进,采用复合墙体,合理布置其构造层次,这种具有良好保温节能效果的外墙即为节能外墙。  相似文献   

6.
夜间通风相变复合墙体动态传热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由相交混凝土复合墙体构造的房间在夜间通风下的热环境,利用焓法建立结合夜间通风的相变混凝土复合墙体动态传热和房间传热数学物理模型,模拟研究北京地区夏季和过渡季应用该相变复合墙体动态传热和室内热环境的时变特性.对该相变复合墙体传热的影响因素,如相变温度、相变层厚度、通风次数、通风时间以及相变层和绝热层的位置等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以经改造后的武汉建设大厦建筑双层表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方法采集建筑从室外到室内包括表皮外侧表面温度、间层空气温度。对墙体外侧表面温度、墙体内存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间层风速等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建筑双层表皮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建筑双层表皮的隔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双层表皮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通常采用内嵌水管通水冷却以降低混凝土温度,但在干旱地区或混凝土结构较高部分采用通水冷却施工较不方便,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混凝土冷却能够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相较于通水冷却,通风冷却施工设备较为简单,且由于空气密度较小,可采用竖直方向通风冷却.采用热流耦合单元,充分考虑风、水的沿程温度变化以及冷却管附近混凝土、远离冷却管混凝土不同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通风冷却敏感性分析及通风冷却、通水冷却效果对比.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通风冷却能够较好地削减混凝土温度峰值;通风风速越快、通风温度越低、混凝土截面越小,通风冷却效果越好;选取适当的风速及通风温度,通风冷却能够达到与通水冷却近似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建筑节能变得尤为迫切。外墙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泡沫混凝土因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其在建筑外墙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新型泡沫混凝土外墙的构造及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外保温墙体、实心砖墙体和泡沫混凝土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泡沫混凝土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远优于其他两种墙体,在空调状态下,其内表面的热流值仅为外保温墙体的30.4%,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不仅如此,泡沫混凝土外墙更为轻质,其质量仅为外保温墙体的49.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金属压型板通风层屋顶的隔热性能,验证采用数值方法来研究屋顶隔热的可行性,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屋顶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按照不同的影响因素分为3个工况,计算和分析每个工况通风层内空气速度、温度场及带走的热量,对比金属压型板屋顶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隔热效果,研究加热温度、倾斜角、是否通风等因素对屋顶隔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误差.计算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当保持良好通风状态时,加热温度越高,倾斜角越大,则金属压型板屋顶的隔热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蒸发冷却和置换通风的作用原理.针对处于干燥较热区域的兰州,以某厂区的中控室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蒸发冷却与置换通风结合的节能、环保、热舒适性好、室内空气品质好的空调系统在兰州地区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3.
对燃气轮机的进气采用喷雾蒸发冷却的方式降温是一个绝热加湿冷却过程。对进气空气的温度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计算的结果分析在我国新疆地区燃气轮机采用喷雾蒸发冷却方式冷却进气空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解释了自然通风和强化室内通风。接着介绍了强化室内通风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太阳能强化室内通风(太阳能通风墙、太阳能烟囱、太阳墙、太阳能通风屋顶、太阳能蓄能通风)、多元通风和通过改良设计强化室内通风,并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最后指出目前强化室内通风在研究应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影响蒸发冷却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供给显热末端的高温冷水水温恒定,根据蒸发冷却理论与传热传质机理,从风侧、水侧、气水流量比、填料性能、风冷冷水机组性能等因素对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得出蒸发冷却段与机械制冷段混合配水的比例关系,以及进风干湿球温度、气水流量比、填料性能、风冷冷水机组性能对出水的影响关系.并对该冷水机组的改进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冷却塔的运行状况对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环境侧风严重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性能.以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冷却塔进风口附近空气流动的数学模型和冷却塔内传热传质的物理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冷却塔进风口附近空气动力场的分布规律,同时进行了实型塔的现场测量,与模拟结果对比.该方法可定量评价冷却塔的运行状况,为冷却塔通风量和进风阻力的计算,以及冷却塔全面优化设计和改善冷却塔的冷却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揭示外掠管束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综合考虑了管束壁面水膜的形成及湿空气-喷淋水间传质过程,采用DPM(Discrete phase model)与水膜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外掠管束间空气-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分析模型。首先,采用文献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其误差在1%范围内;然后,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外掠管束间传热传质及压降沿竖直高度方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湿空气焓差和饱和空气焓差的变化,导致传质系数沿盘管高度方向发生波动,但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同一工况下,湿空气焓差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大,传质系数的波动主要是湿空气焓变化造成的;外掠交错管束间喷淋水膜温度并非保持恒定不变,而是随盘管高度的降低而降低,即沿下落方向液膜温度逐渐降低;交错管束底部区域喷淋水蒸发量最大,沿盘管高度方向,喷淋水蒸发量降低;喷淋水发过程主要发生在管束表面及管束尾流区,通过在管束间增加挡板或者减小管间距,可以强化管束表面及尾流区流场扰流作用,增强喷淋水的蒸发冷却作用;交错管束间传热系数在换热盘管中间稳定区域变化较小,其受进气温度、喷淋水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交错管束间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从能源危机和建筑能耗问题出发,设计一种太阳能诱导联合风机的空调系统。以兰州二层别墅为例,在南外墙和南向屋顶设置竖直和沿屋顶倾斜的串联太阳能烟囱,在一二层地板下、南北向铺设风道,构成通风系统。以太阳能烟囱联合风机作为驱动力,利用喷雾加湿冷却机理,采用CFD方法对这种空调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的升高,风道入口的空气温度发生波动变化,房间地板表面温度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对应不同的风速,喷嘴数目的选取具有最大值;在入口风速为7 m/s时,本制冷方法系统COP值为6.7。研究结果对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卫燃带对着火和燃烧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判断煤粉气流稳定着火的着火热模型及热平衡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卫燃带对煤粉气流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敷设合适面积的卫燃带能够减小煤粉火焰向水冷壁的辐射传热量,提高燃烧器附近区域内的烟气温度,在低负荷时能够保证入炉煤粉气流获取足够的着火热量,使煤粉火焰维持在稳定着火燃烧的热平衡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锅炉对煤种、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可调卫燃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场对比实验和相似模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行通风时沼气涌出和分布的规律、降尘和降温的效果与机理、发生外因火灾时风流的逆转规律以及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并全面分析了下行通风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风的合理使用条件,得出了下行通风时断面最高沼气浓度比上行通风低、沼气层长度比上行通风短、吹散沼气层所需风速也比上行通风小,而且倾角愈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愈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面使用下行道风后,煤尘浓度可降低20~60%,倾角愈大,降尘效果愈好;在相同火势的情况下下行通风本侧风路比上行通风旁侧风路风流发生逆转时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下行通风能有效地降低采面温度1~5℃,工作面愈长、走向长度愈长、倾角愈大、原岩温度梯度愈大、机械化程度愈高,其降温的效果也愈好。建议修改《煤矿安全规程》时,取消对下行通风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