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纺织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纺织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测试方法,测试并分析了9种面料吸湿发热升温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纤维的升温值有所不同;△T30 min/△T1 h反映了面料的降温速率,商值越大降温越快;面料的纤维含量、克质量、保温性能等因素均对其吸湿发热的升温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新型功能纤维的特性,开发有产业化潜力的新型纺织产品,以EKS纤维(亚丙烯酸盐系纤维)和舒热丝纤维(改性聚丙烯酸类纤维)2种吸湿发热纤维为基础原料,设计开发具有吸湿发热保暖功能的毛型织物。对EKS纤维、舒热丝纤维及普通腈纶的结构和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EKS纤维和舒热丝纤维吸湿发热的功能机制。试纺开发了以EKS纤维、舒热丝纤维为功能原料的混纺纱,并设计织造了相应织物。对织物的吸湿发热性能、保暖性能、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进行测试,进一步分析了纤维原料和组织结构对织物吸湿发热和保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的面料均具有显著的吸湿发热效果。文章为热湿舒适性毛型面料设计及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体腈纶黏胶混纺纱、锦纶氨纶包芯丝、棉黏胶混纺纱和锦纶长丝4种纱线在20G罗纹机上交织开发了变化罗纹组织针织面料。通过设定适当的编织线长,里层膨体腈纶黏胶混纱线进行针布起毛整理,染缸中和热定型柔软加工,得到210g/m2轻量保暖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保温率达到30%以上,吸湿发热值达到2.8℃以上,且手感柔软、横向拉伸性好、穿着舒适,可用于冬季保暖内衣产品。  相似文献   

4.
利用贾卡经编机可以在同一织物上形成网眼组织、薄组织和厚组织的结构,设计出一款吸湿排汗功能性经编贾卡运动衣面料。阐述了该运动衣面料的织造工艺,包括设备参数、原料选择、编织工艺参数、贾卡组织设计、效果图分析,以及精练、预定形、染色、定形等染整工艺。指出织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设置合适的贾卡梳送经量、避免布边穿双纱、控制车间温湿度,并给出了成品规格及实物图。该经编贾卡运动衣面料集舒适性、功能性、时尚性于一体,是一种理想的高性能运动衣面料。  相似文献   

5.
竹纤维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竹纤维的性能,并对竹棉混纺纱的干湿强力和纱线毛羽进行了测试.列举了两种面料的纱线配置、编织图、编织要点及染整工艺,并对面料的耐久性和吸湿快干性作了分析说明.证明了在织物的组织结构上采用双面组织或将强力高的涤纶纱线编织在织物的里层,可以弥补其湿强相对较低的不足,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使面料里层相对干爽,更有利于面料的吸湿快干.  相似文献   

6.
采用14.76 tex的腈纶、黏胶混纺纱与8.33 tex/144 f的涤纶长丝和3.33 tex的氨纶交织,开发多组分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对面料开发进行技术探讨,并确定主要产品的织物结构为纬编花色两线衬垫组织,详细介绍其编织工艺、织物结构特征、染整工艺等。其中,特别采用筒子纱染色与织物染色相结合工艺路线,从而保证涤纶、腈纶、黏胶3种原料的色泽一致性。开发的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发热性,其弹性、柔软性佳,有利于提升吸湿发热秋冬针织内衣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档经编女内衣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穿着品味及要求的提升,在女内衣用料方面,过去纬编针织物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经编针织物也已开始平分秋色。文章探讨了女内衣面料的服用性能要求及经编女内衣面料的原料选择;并介绍了高档经编女内衣面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几种典型高档经编女内衣面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介绍新型吸湿发热再生纤维素储能纤维及麻赛尔纤维的功能和特性,并将其与抱合力较好的棉纤维混纺,采用赛络紧密纺工艺制备18.0 dtex储能、麻赛尔、棉(30∶30∶40)混纺纱。重点分析纤维配比、混纺纱设计,以及针织技术和后整理技术的突破过程,并对采用不同配比、不同原料设计的4种储能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储能、麻赛尔、棉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的单面衬垫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尺寸稳定性等,而且其吸湿发热性能和保暖性能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新型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经批量生产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受到市场和消费者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9.
采用14.76 tex涤纶、黏胶(70:30和50:50)混纺的吸湿发热型功能Heatwarm~纱线和18.45 tex纯棉纱交织,通过特殊的针织技术和环保型无碱丝光整理工艺,开发一款新型保暖针织面料。详细介绍织物结构设计、穿纱及编织方式等编织工艺,以及前处理、染色、无碱丝光加工等染整工艺,并对面料的基本性能、吸湿发热性、吸湿快干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面料的吸湿发热性、透气性和保暖性均良好,经无碱丝光加工整理后,面料具有穿着保暖、透气、手感柔软舒适、光洁平整、抗起球好等服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丝在经编机上开发新产品。该文主要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涤锦超细纤维经编面料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叙述了该面料的染整生产工艺,包括煮练、漂白、染色、定形等过程的工艺条件,认为必须注意染料选用和稳定染整加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型技术开发了真丝经编色织面料,从产品设计、原料准备、织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对比原有技术,突出了经编以及色织的鲜明特点,并结合生产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实际生产中控制纬斜、卷边和缩水率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纪伟娟 《印染》2007,33(18):19-20
介绍经编织物涂料印花的工艺要点。分析了经编织物平方米克重、毛效和纬斜问题的控制方法;讨论了印花糊料和手感牢度调节剂的选用以及印花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确定适宜的前梳锦纶丝(涤纶丝)送经量是提高经编弹力织物品组织(2-3/1-0)、氨纶丝经平组织(1-0/1-2)生产的经编弹力布主体产品为例,详细阐述了前梳锦纶丝送经量的计算过程,它采用了将线圈假设为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并加修正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E32经编机前梳编织4.4tex锦纶丝、5.5tex涤纶丝,E36经编机前梳编织3.3 tex、4.4tex锦纶丝的送经量计算进行了汇总,同时该方法也可用在除主体产品外的其他产品中,计算出的送经量数值与上机实用数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5.
床垫用经编间隔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编间隔织物良好的抗压弹性和热、湿调节功能等,从间隔纱种类、密度、垫纱角度、间隔距离、表层织物结构等方面着手,开发了一种厚度为40mm的床垫用经编间隔织物。并与同等厚度的海绵(聚氨酯泡沫)进行压缩性能和回弹性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的抗压回弹性优于海绵,是制作床垫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经编织物有其与机织物和纬编织物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特性决定了运用经编织物进行时装设计的关键要点.将时装设计与经编面料的特性尽可能完美结合,可突出经编面料在应用中较机织和纬编织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开发的经编双向弹力织物新品种系列包括双向弹力网眼布系列、双向弹力条纹布系列和双向弹力隐形方格织物.其中双向弹力网眼布系列重点介绍了孔眼成斜向配置和孔眼成直向配置两种织物的编织工艺及孔眼设计方法;双向弹力条纹布系列重点介绍了一把梳栉满穿一把梳栉空穿和两把梳栉都空穿的编织方法:双向弹力隐形方格织物重点介绍了组成隐形大方格的四种小方格的组织结构及编织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经编防刺针织物研究较少的情况,从织物防刺机制角度分析经编针织物的防刺可行性.测试了经编针织物和机织物的防刺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经编针织物的结构参数如延展线的长度、织物密度,刺入面和刀具刺入角度等与防刺性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经编针织物和机织物的防刺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穿刺力和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经编毛巾织物的编织原理和设计方法,以毛圈建模数据分析和毛圈形态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重点提出了一种经编毛巾织物仿真的新方法——毛圈模型填充法。通过研究单个毛圈建模数据中各要素与组织结构、原料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理想状态下的基础毛圈模型,接着分析了影响毛圈实际形态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生成形态各异的仿真用毛圈模型以及毛圈模型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最后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经编毛巾织物的仿真。  相似文献   

20.
葛明桥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08,29(11):57-60
为更好地了解用于汽车座椅衬垫材料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力学特性,针对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其在静态和动态压力下的黏弹性。建立动力学模型后,采用振动传递率来表征间隔织物振动特性,提出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2个振动参数,同时定性分析影响这2个重要振动参数的织物结构因素。结果表明,间隔层的结构和材料是影响经编间隔织物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合理配置和设计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参数,可以达到预设间隔织物的固有频率和黏滞系数的目的,以此对间隔织物振动特性进行优化获取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