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力  孙结中 《广西电力》2001,24(4):7-10
利用等值复数镜像法编制的接地计算程序对各种敷设方式的立体地网进行大量的接地计算 ,研究了垂直接地体敷设方式、位置、数量、深度对立体地网的降阻效果的影响 ,得到的结论将为地网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等值复数镜像法编制的接地计算程序对各种敷设方式的立体地网进行大量的接地计算,研究了垂直接地体敷设方式、位置、数量、深度对立体地网的降阻效果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将为地网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及铁磁材料饱和特性的地网接地阻抗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决因钢材磁导率的非线性使得接地网接地阻抗的计算较为困难的问题,基于矩量法和场路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计及钢材磁导率饱和特性的接地网接地阻抗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接地导体的电阻、自感和导体间的互感,在自感的计算中考虑到钢材磁导率的非线性特性,并分析了大型钢材地网工频接地阻抗。计算结果表明,大型钢材地网工频接地阻抗随经地网入地故障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采用几A至几十A测量电流测量得到的地网接地阻抗明显高于较大故障电流下的接地阻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异频法、大电流法、电阻表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通过异频法、大电流法、电阻表法对比测量实例,指出了异频法测量地网工频接地电阻的优越性,特别提出异频法测量地网接地电阻的应用经验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鹏程 《华东电力》2011,(6):923-926
介绍了上海市中心区域500kV静安全地下变电站的地网埋设情况,根据地网简化计算模型得出了地网的简化计算值.最后,对此复合地网进行瞬态特性的分析,应用CDEGS软件计算了在大短路接地电流情况下主接地网和等电位接地网的瞬态电位分布,得出瞬态电位分布对保护和自动化等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的一种新方法──电位极移动的双电位线法。克服了接地电阻测量中的非正交感应电势的影响,方便、有效地解决了仅用一回架空线路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的问题。这一新方法在紧水滩电厂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任意形状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有的接地规程仅给出了方形和矩形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而实际的地网可能为任意形状的。本文以接地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为基准,归纳出计算任意形状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时,电压导线上会出现感应电压和干扰电压,从而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提出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的方法—瓦特表法。采用三极法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电流和功率,即可完全消除互感,准确计算出地网的接地电阻。当地网中存在工频干扰电流时,运用瓦特表反相法,即可消除感应电压和干扰电压对测量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瓦特表法、瓦特表倒相法具有测量原理简单明瞭、试验操作简单、测量数据少、计算方便的优点,它适合于各种变电站,特别是大型变电站接地电阻测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线法测量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时,两导线间的互感将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文章介绍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测量大型地网接地阻抗时电压线与电流线之间的互感,从而获得该地网准确的接地阻抗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缩短电流极引线测量地网接地电阻的原理和计算入地短路电流散流分布及地面电位的数值方法。先采用计算机数值方法计算有电流极存在时的地面电位,并分析得出能测量到地网接地电阻的电压极位置,从而在实际测量中测量得到地网的真实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11.
接地降阻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分析和探讨了降阻剂在实际工程使用中降阻稳定性、使用寿命、腐蚀钢接地体等问题 ,认为这里既有降阻剂本身的质量问题 ,又有使用不当的问题。因此就降阻剂的选择、使用提出了应综合考虑降阻剂自身电阻率、对钢接地体的腐蚀率、对环境有无污染和降阻剂的稳定性和长效性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有效长期稳定地发挥降阻剂的降阻效果 ,减少对接地装置的腐蚀。介绍了GPF - 94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的性能特点和在实际接地工程上的应用 ,提出了制定降阻剂的行业标准 ,规范降阻剂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110 kV古冶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实施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群  曾嵘  何金良  高延庆  孟庆波 《电网技术》2001,25(4):40-42,46
唐山110kV古冶变电站的地质结构,土壤电阻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可分为3层,针对其具体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时将接地系统在水平方向适当外延,结合深井爆破和压灌低电阻率材料方法对该电站接地系统进行施工。测量结果表明,该接地系统的实测接地电阻与设计值非常接近,做到了精确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接地系统的设计有必要从传统的简单设计方法转变为采用计算机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13.
JD-13型转子两点接地保护误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永东  张黎 《电网技术》2002,26(2):84-87
通过对一起保护误动事故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JD-13型发电机两点接地保护装置在设计原理上存在着缺陷,不但一点频繁接地时容易发生误动,而且,在不同位置发生间隔时间很短的瞬间接地时,也可能发生误动,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通过比较,选择了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案,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克服了原设计中的缺陷,能满足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压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林志超 《高电压技术》2004,30(4):60-61,64
分析、比较了各种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运行情况 (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 ) ,讨论了中压电网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与小电阻接地方式 ,指出后者在供电可靠性上依赖于网架结构和配电自动化 ;优化后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安全性高且电磁环境兼容性好 ,可能重新得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垂直分层土壤结构中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量时测量电极的布置规律。分析了接地系统布置在不同位置时,不同方向布置测量线路所要求的电压极的正确位置。分析表明,更加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应当是在了解接地系统附近的土壤分层结构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电流极的引线方向及电压极的布置位置,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才能做到对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复杂结构变电站接地网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一个结构比较复杂,利用设计规程手册和其它近似解析公式难以准确分析计算的实际变电站接地网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不同结构,不同长度的接地体,两层大地模型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以及两个相近接地网的并联效果。  相似文献   

17.
齐磊  张波  崔翔 《电网技术》2002,26(11):46-49
利用矩量法定量地分析了变电站接地网对附近建筑物接地网和地下直埋金属管道的阻性耦合,获得了建筑物及管道在不同距离不同位置情况下的阻性耦合影响曲线。研究表明:当变电站接地网与建筑物接地网的尺寸一定时,前者地电位随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当变电站接地网与建筑物接地网之间的距离一定时,二者的电位随建筑物接地网的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当有管道时,情况与上相似,但当管道垂直于变电站接地网放置时,其对变电站接地网电位的影响很小。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为城市变电站接地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层土壤中矩形复合接地网基础接地电阻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登宇  陈彩屏 《电网技术》2001,25(10):21-25
从静电场基本规律出发,应用镜象法以及静电场和恒定电流场之间的相似性,得出了存在3种媒质情况下的静电场积分方程。用矩量法对其进行离散,得到相应的代数方程,并编制了计算接地电阻的程序。中所提方法可对二层土壤中矩形混凝土基础内复合地网接地电阻进行计算。为检验该方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对算例的结果与用[2][4][7][8][9]中方法对算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很接近。  相似文献   

19.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戴克铭 《电网技术》2000,24(10):52-55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等,各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线路,究竟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还是经电阻接地一直颇有争议。章针对苏州市新区2个变电站的10kV出线具体情况,从供电可靠性、内过电压、对通信线的干扰、继电保护以及确保人身安全诸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这2个变电站的10kV系统中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发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季节系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季节因素将影响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能。季节系数随冰冻季节形成的地表高阻层的电阻率及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我国北方高寒冰冻地区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季节系数可达3.0,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季节系数可能达到10和5.4。在雨季形成的地表低胆层也有可能导致接触电压的升高。采用垂直接地极能减小接地系统的季节系数,起稳定接地系统安全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