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倚安  田景春  张翔  李建  杨田  张琪沅 《断块油气田》2021,28(2):187-193,229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砂体展布规律及构造-沉积格局对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文中对该区325个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阴极发光测试等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2段—盒1段沉积期,盆地北部造山带的构造抬升使得物源区供给能力增强,砂岩成分成熟度明显降低,优质砂体主要发育在心滩相带;平面上,自北向南,沉积相由三角洲转变为冲积扇-辫状河复合沉积相,河道摆动频繁,形成了大面积网毯状砂体,垂向上,岩石组合由山2段的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转变为盒1段的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沉积学理论,对沧东凹陷沙三段十余口井岩心、测井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沧东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4种沉积相类型有(1)发育巨厚层-厚层的砂岩的扇三角洲沉积;(2)岩性为厚层灰色细砂岩夹泥岩组合特征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3)由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构成的滨浅湖滩坝沉积;(4)以厚层泥岩夹薄层砂条为主要岩性特征的重力流沉积。同时根据单井微相分析,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主体为滨浅湖—三角洲相粗砂泥岩沉积建造,按沉积旋回和岩性、物性特征分为四个层段:平一段为巨厚灰色、绿灰色泥岩,属区域性盖层;平二段为灰黑色泥岩、夹不等厚砂岩,为生、储油层;平三段上部为灰黑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夹有较多砂岩层,下部为深灰色富含有机质泥岩、夹油页岩,是重要的生、储油层;平四段为河流—浅湖相灰色砂岩、含细砾岩,试油出水,未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岩性组合、沉积旋回、标志层和沉积演化史,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本溪组时代属晚石炭世本溪期,下段为铝土质岩,相当于区域上的铁铝岩段;上段为砂泥岩夹薄煤层,局部夹1~3层灰岩,相当于区域上的半沟段。太原组分为3段,下段为砂泥岩夹薄煤层,相当于区域上的晋祠段,时代属晚石炭世;中段为主煤层、灰岩及与其相当层位的泥岩,相当于区域上的毛儿沟段;上段为砂岩与暗色泥岩互层夹煤层和0~2层灰岩,组成两个旋回,相当于区域上的东大窑段;中、上段时代属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爱尔兰西海岸Ross Sandstone组深水浊积朵叶体露头的详细研究,基于侧向稳定展布的泥岩段、沉积构造与岩相组合、砂岩融合的程度以及沉积物的样式与厚度4个方面,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深水浊积朵叶体的沉积模式及不同层次基准面旋回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富含有机质与棱菊石化石的远洋泥岩是长期基准面旋回的界面。在长期旋回内,侧向展布数千米至数万米的薄层泥岩夹粉砂岩是中期基准面旋回的界面。每一个中期旋回都由数个相互叠置的向上变厚旋回组成,单个向上变厚旋回通常由底部薄层泥岩夹粉砂岩开始,往上逐渐转变为厚层的无构造砂岩;其厚度通常为0.5~7 m,并可稳定延伸数百米至数千米,反映了朵叶体的持续前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红娟  张金亮 《特种油气藏》2011,18(1):48-50,13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赤岸油田韦2断块阜宁组一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阜一段由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组成,并划分出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为主;在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基础上,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建立了韦2断块阜一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该研究为进一步的储层物性预测及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发育三角洲-陆架沉积体系,由于受到北部古珠江三角洲和东南部东沙隆起的双重物源影响,岩相组合以及沉积类型多样化,低渗储层较为发育,但目前在储层沉积和砂体地质模式方面缺乏系统认识。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岩相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分析、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分析了珠海组及珠江组纵向约1 000 m三角洲-陆架沉积砂体的发育模式及特征。划分了中渗中粗砂岩相、低渗钙质砂岩相、低渗泥质砂岩相、低渗细粉砂岩相、低渗中粗砂岩相以及泥岩相六类岩相,建立了岩相定量识别图版。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层段划分为厚层中粗砂岩段、砂泥互层中粗砂岩段和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段三元沉积序列,构成了一个粒度逐渐向上变细的正旋回沉积。厚层中粗砂岩段主要目标为发育一定溶蚀孔隙,且顶部发育一定泥岩封堵的砂层;水下三角洲前缘砂泥互层沉积,组成了较好的储盖组合,利于油气藏形成。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段砂体以透镜状孤立发育于厚层陆架泥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阜东斜坡区24口探井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岩心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将其划分为7个岩相,分别为砾岩相、砂砾岩相、粗砂岩相、中砂岩相、细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在岩相划分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滨浅湖泥4个沉积微相的沉积序列,包括各微相沉积序列的岩相组合特征、曲线形态及层理构造等。据此,完成单井相、连井相及平面相的绘制,实现对阜东斜坡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自三一段到三二段再到三三段各沉积微相展布不同,水体显示为水退再水进的过程。而湖岸线的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三工河组沉积时期构造较稳定,水体振荡微弱,砂体厚度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在三二段砂体发育最厚,三一段次之,三三段的沉积物供给量不足,砂体以席状砂为主。沉积作用对阜东斜坡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物性控制明显。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席状砂微相水动力条件强,所发育的储集岩分选好,泥质杂基含量低,不仅发育大量的原生孔隙,还常见碳酸盐岩胶结物发育,使得储集岩孔隙受压实作用破坏相对较少,并且碳酸盐胶结物可发生溶蚀,进而保留大量的粒间孔隙。  相似文献   

9.
基于丰富的野外露头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表自然伽马测量、元素(Fe,Ca,Mg,B)分析及井下数据,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露头剖面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发育3个特征明显的岩性段,其下部为两期厚层褐灰色中、细砂岩-棕褐色厚层泥岩旋回;中部为大套厚层褐色、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红褐色泥岩;上部为褐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与红褐色泥岩互层。地表自然伽马值范围为5 ~ 40 API,以齿化钟形和箱形夹齿化平直段为主,这些曲线形态可以较好地与井下进行对比。Fe3+和Fe2+含量、Ca/Mg含量比及B元素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趋势表明地层旋回特征十分明显,巴什基奇克组古水体经历了浅—深—浅—深—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巴什基奇克组三段长周期旋回界面在野外露头区易于识别对比,根据露头岩性、颜色和层理构造等特征可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和“向上变深再变浅的近对称”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结合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和元素分析可以明确中期旋回。基于此方法,露头剖面巴什基奇克组三段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四级层序),6个短期旋回(五级层序),部分剖面缺少1个短期旋回。与更加靠近湖盆中心的钻井相比,露头区往往少发育1个中期旋回和4个短期旋回。露头区MSC1,MSC2与MSC3中期旋回分别对应于井下MSC2,MSC3和MSC4中期旋回,其砂体与泥岩隔夹层具有较为相似的规律。研究成果有利于库车坳陷北部气区优质储层的追踪对比和预测,可以高效指导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金湖凹陷及腰滩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主要沉积盖层由古近系泰州组、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及新近系盐城组组成,其勘探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地层;在凹陷的发育演化过程中,自下而上主要发育了古近系泰州组、阜宁组二段、四段和戴南组等多套砂岩储集层,以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构造是控制油气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已分别在上述各储集层段发现油层并获得工业油气流,对于腰滩地区,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分布在阜一、阜二、阜三及戴一段砂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地震剖面追踪和连井剖面对比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将海拉尔盆地呼南地区的南屯组一、二段细分为5个旋回,并对每个旋回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呼南地区南屯组一段地层以冲积平原、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为主,南二段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及沼泽相为主;南二段发育多个煤层,和暗色泥岩交互分布,构成煤系烃源岩;南二段上部2个旋回的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全吉地区露头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七个泉组存在浅湖沉积的证据,七个泉组岩石粒度下部较细,向上部逐渐变粗,主要发育湖泊、滩坝与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整体为水退的沉积过程;湖泊相岩性以滨湖和浅湖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有塑性变形构造丰富的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属于风暴沉积产物;将滩坝相进一步划分为远岸坝砂、近岸滩砂与泥滩亚相,坝砂亚相的岩性多为灰色中、厚层砂岩夹透镜状泥岩,滩砂亚相的岩性以中薄层的粉细砂岩为主;扇三角洲相的岩性以厚层灰色砾岩、中粗砂岩为主。通过对该剖面多个出露点的沉积相对比分析,明确了沉积相在横向的变化规律和滩坝砂体空间展布规律,首次建立了该区的滨、浅湖滩坝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阜宁组二段(阜二段)、阜宁组三段(阜三段)底部和阜宁组一段(阜一段)顶部。综合分析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得知:生烃作用、黏土矿物脱水是阜二段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流体传导超压是阜三段、阜一段异常高压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阜宁组超压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和解释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带速度谱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根据钻井、测井资料建立的本区两种精细砂泥岩压实模型,利用地震速度岩性解释系统(VLIS)进行了层速度转换、谱算层速度校正及砂岩指数计算误差平滑和校正,分别计算了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的层速度和砂岩指数。通过对研究区地震相和沉积相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砂岩指数高值区与前积、充填相等对应,表明本区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这就是为阜东斜坡带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石钱滩凹陷上石炭统石钱滩组标准剖面,给凹陷内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以野外调查为重点,利用地质探槽,根据岩性特征、沉积建造、接触关系、标志层、生物化石等综合分析,进行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恢复及区域地层对比。石钱滩组由洪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开始,经扇前湖泊沉积,于海湾潟湖沉积结束,构成3次海侵退积型层序,可划分为3段。下段下部为砾岩和砂砾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部为中—细砾岩、杂砂岩与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中段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夹粉砂岩,上部为钙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上段下部为砾岩、砂岩与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为紫褐色、砖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和砾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灰岩。宏观上为下段、中段及上段上部为深灰色,上段下部为浅褐—砖红色,各段均为正粒序。扇前沼泽—海湾潟湖相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扇中、扇端砂岩和砾岩为储集层,生储配置好,油气地质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温阶热解与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阜四段泥页岩、夹层及邻层致密碳酸盐岩、致密砂岩样品系统分析,结合少量泥页岩油试采资料,探讨了阜宁组泥页岩、夹层及邻层致密储层的含油性和致密油可动用性。苏北盆地阜二、阜四段泥页岩中含致密油一般小于5.0 mg/g,油以吸附-互溶态为主,吸附-互溶态油占总滞留油的比例总体随埋藏深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轻质游离油总体很低,可动油率小于3%;阜二、阜四段泥页岩夹层和邻层砂岩中含油一般大于5.0 mg/g,以游离油为主,轻质游离油量一般大于0.25 mg/g,可动油率一般在4%~7%之间,与北美Bakken中段致密砂岩油可动油率(5%左右)接近。阜宁组泥页岩内可动致密油主要赋存于裂缝中,即构造裂缝为可动致密油主要赋存空间,部分微孔隙(喉道半径大于0.18 μm)为次要赋存空间;致密油赋存相态应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次之。阜二、阜四段邻层(阜一、阜三段)裂缝型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初期产量较高,但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也短,经济可采性有限;相比之下,阜二、阜四段的源内夹层型致密砂岩油初始产量不高,但递减慢,生产周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采性。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沉积。 通过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特征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种亚相,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较发育。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 泉四段进行层序划分,结合砂泥岩分布规律,编制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其垂向演化规律。 研究认为,泉四段内部可划分出 Q4-SSC1~Q4-SSC7 等 7 个短期旋回,其中, Q4-SSC7 时期水体达到最深,研究区内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Q4-SSC1 时期河道砂体最为发育,为储集层发育的最佳时期。 泉四段 自上而下经历了由三角洲平原到三角洲前缘水体由浅变深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反映了研究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为一次湖侵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的定量地震相分析及砂体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对反映沉积相的特征地震参数进行了提取,应用地质综合参数转换法和单地震参数法建立了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地层的复合沉积旋回和单旋回地震-沉积亚相数值模型,并分别从砂岩组和单砂层两个方面对砂体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与实际钻探发现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西北部石炭系已开发TZ10、TZ40等多个海相碎屑岩油藏,CⅢ油组(石炭系III油组)含砾砂岩段为其主要的产油层段。通过岩心观察、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及地震资料等对含砾砂岩段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含砾砂岩段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形成多期相互叠置的正韵律砂体,砂岩岩石类型以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中等;发育冲刷面、滞留沉积、平行层理、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悬浮总体含量较高;含砾砂岩段灰色泥岩、褐色泥岩均有发育;泥岩微量元素反映出淡水、咸水古盐度特征;测井形态组合、三维地震属性均显示河道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越岸沉积以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及席状砂等多种微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的频繁侧向迁移垂向上形成了砂体的多期叠置,平面上形成了砂体的大面积分布,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寻找以河道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油藏是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卡6井区卡001井、卡002井、卡003井及卡6井所取的岩心详细观察描述,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划分出与储集层有关的砂砾岩相、含砾砂岩相、不等粒岩屑砂岩相、较纯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等6种主要的岩相类型,并指出它们在纵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特殊沉积构造特征,继而划分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得出下第三系紫泥泉子组(E1-2z)、安集海河组(E2-3a)储集层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大量的储集层物性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指出储集层物性特征,并对储集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