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氢氧化镁制备过程中出现团聚和原位生长问题,采用超声辅助水化法,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测定生成产物的粒度、形貌、物相,探索超声功率对晶体粒度、分布情况及分散性的影响过程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增加,产物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超声作用通过促进氧化镁的溶解重结晶过程,以及抑制氢氧化镁在氧化镁表面的原位生长来改善团聚,提高分散性;当超声功率为450 W,水化2 h时,产物粒度分布范围较小,中位粒径最小(D50=1.47μm),为后续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艺条件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菱镁矿为原料,经低温煅烧得到轻烧氧化镁,采用水化法制备氢氧化镁超细粉体.论文研究了水化温度、添加剂对水化产物颗粒大小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合成氢氧化镁晶体特征、颗粒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为片状颗粒,颗粒大小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以NaCl为晶型诱导剂,常压下水化反应制备一维状氢氧化镁的可行性,以六水氯化镁低温煅烧生成的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常压下水化合成氢氧化镁。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034 mol/L时,水化反应产品主要呈片状;NaCl浓度为0.171 mol/L时,水化产品呈槽沿的凹槽状;NaCl浓度为0.342 mol/L时,形成半管状产品,且分散性较好。即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水化产品逐渐向一维状趋势发展。当NaCl浓度较低时,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只能任意吸附在已生成的氢氧化镁晶体上,生成分散性较好的规则片状氢氧化镁;当NaCl浓度较高时,NaCl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氢氧化镁的特定晶面上,使片状颗粒沿着垂直的晶面优先生长,最终发生定向排列形成槽状;随着NaCl浓度的进一步提高,Na~+易于扩散到[Mg(OH)_6]~(4-)八面体中,取代部分Mg~(2+)的位置,降低氢氧化镁生长的梯度能量,进而改变氢氧化镁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生长速率,有利于诱导晶体沿一维方向生长,可快速诱导生成一维管状产品。  相似文献   

4.
分散剂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菱镁矿煅烧所得氧化镁为原料,水化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在水化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加入分散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大小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对氢氧化镁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产品微观大小与形貌,在添加适量分散剂条件下,可制得粒径为200~400nm、形状为六边形的片状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5.
盐湖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万忠  李红梅 《金属矿山》2007,37(7):36-39,56
研究以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青海某盐湖的氧化镁产品为原料,研究采用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固液比等反应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及产品粒径的影响规律,探索氧化镁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制备机理,初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5~7 h,原料固液比1∶40条件时,可制得产品d50为20 μm左右、粒度分布比较均匀且结晶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氢氧化镁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产品纯度低、形貌团聚等难题,探究了水化效果最佳的氧化镁活性条件,并在无外力、搅拌和超声三种环境下分别进行75 ℃,2 h常压水化反应制取氢氧化镁,分析了产物的纯度、形貌及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为4.59 m2/g的氧化镁原料水化速率适中,所得产物为主要为0.5~3.5 μm细颗粒,且最大体积含量高达12%,仅存在少量100~130 μm的大颗粒,在水化速率和产品粒度上均最佳。但无外力作用时水化产物纯度不够,氢氧化镁含量仅为35.6%,含有大量氧化镁杂质,团聚现象严重,产物粒度分布范围大,颗粒尺寸不均更是证实存在团聚现象;在搅拌作用下虽加快了水化反应,使氢氧化镁含量提高至55.9%,但加剧了氢氧化镁的团聚,使粒度变粗;超声作用克服了氧化镁的团聚问题,由于团聚现象微弱,氧化镁完全裸露在反应液中,加快反应速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氧化镁100%的转化率,保证了产品纯度和粒度,提高了产品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颗粒尺寸及渗流倾角对水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基于水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了结构面渐进贯通过程中的静水压力以及多孔介质连续渗流过程中的渗透力计算方法,揭示了颗粒结构、倾角与水压力的函数关系.设计单因素渗流试验方案,分别以颗粒尺寸和渗流倾角为自变量,以压力水头为因变量,进行了9组循环渗流试验,测定了沿程压力水头.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将经硬脂酸钠、油酸钾等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晶须与PVC塑料混炼制得氢氧化镁晶须/PVC复合材料,研究了氢氧化镁晶须含量及分布状态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改性氢氧化镁晶须能均匀地分布于PVC塑料中;当氢氧化镁晶须的含量达到30%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弹性模量较纯PVC塑料提高了41.18%,达到0.24 GPa。氢氧化镁晶之所以能增强PVC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均匀分布的晶须承担了应力在复合材料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水化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粉煤灰掺量越大,水泥水化热值降低越大;认为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是减少水化热从而避免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低阶煤高水分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从而其脱水是其应用的前提条件,颗粒尺寸对于流化床低阶煤低温烟气干燥能耗及干燥后低阶煤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冷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定量分析了不同颗粒尺寸下煤中的水分分布和赋存特性,然后结合小型流化床干燥实验得到了不同大小颗粒的低温烟气干燥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低阶煤存在一个干燥临界颗粒尺寸,当颗粒尺寸大于其临界值时,干燥速率和颗粒尺寸几乎没有关系;当颗粒尺寸小于临界值时,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干燥速率增加。样品印尼褐煤的临界颗粒粒径为0.45 mm。  相似文献   

11.
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用常压水合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实时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和结构,探索氧化镁的水化合成过程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合时间2 h后,体系中氧化镁已经全部转化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时间短。水合反应体系中OH-使氢氧化镁极性面稳定,未发生第Ⅱ类聚集生长,晶体呈片状结构。随着时间增长,氢氧化镁颗粒出现大颗粒长大,小颗粒缩小的现象,发生第Ⅰ类聚集生长,但平均粒径不变,为18.7 nm。  相似文献   

12.
以白云石和盐酸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白云石经废盐酸酸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为原料,以白云石灰乳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研究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5%,颗粒呈片状结构,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蛇纹石酸浸滤液提镁制备针状纳米氢氧化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考察由蛇纹石酸浸滤液所制粗硫酸镁净化后 ,制备精制硫酸镁溶液的方法 ;并以此精制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 ,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的“双亲性” ,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 ,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RD和TEM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样品晶型发育完善、呈针状、直径为 5~ 10nm、长径比为 15~ 2 0且分散性好。研究结果为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苛性苦土与苛性白云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与氯化镁水溶液按摩尔比MgO/MgCl2=5拌和后,采用XRD和IR测试方法证明形成的硬化体为5相结晶体,其显微特征主要是大量的凝胶体形貌而非针(棒)状结晶结构.呈放射状的针(棒)状晶体仅在孔洞中存在.认为凝胶体是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硬化体具有很高强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 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煅烧温度为300 ℃、煅烧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 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 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 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 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 μm, 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 颗粒直径大约70~90 μm。  相似文献   

16.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综述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使用硬脂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影响。在硬脂酸用量5%,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90min,Mg(OH)2浆料浓度10%,转速1 000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活化指数达99.8%。使用粒度分析、粘度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经硬脂酸改性后,粒度由9.83μm降至8.73μm,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较改性前明显降低,硬脂酸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吸附键合,形成硬脂酸盐,其化学组成为9CH3C16H32COOMgOH·(CH3C16H32COO)2Mg。  相似文献   

18.
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测定时要求的给料粒度为-3.2 mm,这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获得,因此,研究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与待测定物料粒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拓宽邦德球磨功指数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对选矿厂二段磨机和再磨磨机的精确设计及计算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均质物料石英和非均质物料铁矿石为试验物料,采用邦德功指数测定方法,研究了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随给料粒度及产品粒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邦德功指数与给料粒度、产品粒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控制筛孔尺寸范围内,随控制筛孔尺寸变小,邦德球磨功指数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且石英增大的幅度大于铁矿石增大的幅度;邦德球磨功指数与控制筛孔尺寸(μm)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关系式描述;给料粒度越细,磨矿循环达到平衡时其产品粒度(P80)越粗,但当筛孔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粒度变化不明显;无论是均质物料石英还是非均质物料铁矿石,邦德球磨功指数随给料粒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二者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均质物料石英的邦德标准球磨功指数适用范围为给料粒度1.7~3.2 mm,非均质物料铁矿石的适用范围为给料粒度0.9~3.2 mm,前者较窄,后者较宽,小于上述范围,则需对测定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以蛇纹石为原料,通过硫酸铵焙烧法提取蛇纹石中的镁,并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了温度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反应温度为40℃,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颗粒间发生了较多团聚,比表面积较大.为克服氢氧化镁的团聚现象,降低比表面积,将氢氧化镁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出适宜水热时间为3 h.化学分析以及粒度、比表面积、SEM测试结果表明,水热反应后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13.79 m2/g,MgO含量为68.23%,晶型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