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系美国EI330油田LF油藏四维地震监测的系列追踪报道。通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石油工程资料,四维地震技术不仅可对储层几何特性作静态描述,而且能对储层内流体与压力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从而为科学管理与开发油气田提供了依据。目前的四维技术能使地下石油采收率提高到65% ̄75%。据估计,在今后5年内,四维地震市场将增加10 ̄30美元/年,预示了四维技术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2.
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是一项由重复三维地震测量组成的相对较新的技术,其目的是作出油气生产过程中地下流体和压力前缘的时间推移图像。成功的四维地震可确定死油的位置以提供新的钻井机会,绘制水驱区域以避免新井钻入波及带,并能识别储层流体分割的几何形状和性质。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为改善成熟油藏开采的经济特性,国外开发出一整套适合成熟油区地震勘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双传感器、洋底电缆、三维深度成象和野外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四维或加入时间间隔特性的三维地震技术是由一系列重复的三维勘测活动组成,用来连续观测和描述油藏开采中油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时间间隔的三维地震技术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地质模型资料和其他地下信息资料,就能了解油藏中流体的实际流动方向.四维地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油藏中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和其他油藏特性能产生一定的地震响应.这种地震响应能够用地震设备监测并记录下来,识别和监测这种地震响应的变化,可了解处于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特性的变化情况,结合单井提供的油藏动态信息资料,就  相似文献   

4.
CO2地质封存四维地震监测的主要目标是监测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CO2驱油效果。注入CO2过程中,储层中流体饱和度和储层压力变化导致储层弹性参数及地震响应发生相应变化。从理论上讲,储层开发的基本地质条件是不变的,所以两次四维地震属性相减得到的成像显示,消去了油气藏静态性质(如构造、岩性等),得到的是油气藏的流体动态成像(如压力、饱和度等)。本文采用的加拿大Weyburn油田CO2地质封存项目四维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两次三维勘探数据采集时间分别是1999年(Baseline)和2002年(Monitor),CO2封存量为280×104t。首先,以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Gassmann方程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计算替换前后其速度和振幅等属性的变化,以此约束实际地震属性的筛选;然后,在对两次观测的四维地震数据进行四维地震匹配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两次观测地震数据的地震属性筛选与对比分析,利用两次地震属性的差异,识别注入CO2后储层内流体的分布特征;最后,以盖层重复性为指标,标定储层,提取储层的不同属性,同时结合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结果,得到一个能更好表现其流体变化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衰竭开采式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通常只是降低储层孔隙压力,产生微弱四维地震效应,制约了四维地震技术在气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针对此难题,本文利用南海A气田两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四维地震监测试验。通过细致研究模型、精细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和精心地选取地震参数,发现该区气层在开采5年后,其储层顶面某些振幅类属性减弱5%,显示衰竭式开采气藏存在四维效应,因此可利用四维地震方法监测油气藏开采动态,为油气田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储层管理新方法─—四维地震技术所谓四维地震是指时间推移的地震监测,即是对同一探区进行多次三维地震测量.通过分析对比研究每次三维测量的地震振幅变化,并结合钻井资料与模型正、反演来表征储层.它能够预测储层压力分布、油/水界面运动、孔隙异常带、渗透边界、气...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在新墨西哥州丽县瓦枯姆油田注CO2方案的多学科、四维(4D,即延时),三分量地震研究结果。用四维三分量地震技术来判别岩石及流体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最重要的储层传导特性,即渗透率,由于四维三维分量地震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我们能够用它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驱油效率,观察低渗储层附近是否存在由于大孔道而产生地下流体绕流现象及大孔道绕流的流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对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驱油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m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地震储层学是石油地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及地震沉积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碎屑岩地震储层学作为地震储层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述分支学科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文中探讨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对应的关键技术。初步分析认为,地震储层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开发地震资料,综合地质、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针对碎屑岩储层开展半定量、定量化三维几何形态的空间特征描述,研究尺度可至开发小层和单砂体,准确描述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定性、半定量预测储层的物性及流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刻画储层的几何形态,建立储层的地质模型和孔、渗、饱等物性和流体模型,除适用于勘探各阶段之外,同时也适用于开发早期、滚动勘探目标评价落实阶段及开发中后期方案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0.
油藏描述在浅层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浅层稠油油藏以辫状河流相为主,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变化剧烈,油藏开发效果差异大。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预测、单砂体细分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精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研究一体化的技术路线,精细描述了储层微幅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完成了相控储层三维定量化研究;建立了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储层、流体变化情况的四维地质模型;掌握了油藏动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扩大了找油领域和滚动开发范围。对开发层系、井网、井距、开采方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为开发调整方案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互均衡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四维地震勘探,保护由油藏本身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而消除非油藏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必须对四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互均衡校正。论述了四维地震数据互均衡处理的原理,提出了寻找最佳匹配滤波器获得校正算子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某地区的四维地震资料,运用互均衡技术对其进行了校正处理,很好地消除了非期望差异,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主频多在20~25Hz左右,以往的地震资料已变成辽河探区勘探工作的“瓶颈”,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为了满足精细构造解释与油藏描述对地震资料的需求,辽河油田在大民屯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采集方法攻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方法,在二次地震采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道内插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内插技术,可将二维测网数据内插成适合于偏移用的三维数据体,也可用于三维勘探。在用于三维勘探时,先按照在需要查明的最小断块宽度内有3个或3个以上采样点的要求,设计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把此数据按所需要的线距和CDP间距进行内插。文中介绍了道内插方法及东濮凹陷文南地区部分三维资料的道内插实例,表明道内插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油区水驱前沿地震监测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水驱油藏流体变化的基本规律及中国东部两大油田大量的水驱实验和测井数据统计结果,详细讨论了正、反韵律储层水驱过程中油水运动特征,总结了长期注水开采油田储层孔隙率、压力、流体性质等物性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声学参数的影响,阐明了不同沉积韵律储层水驱前沿地震监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驱前沿的定义,提出了时移地震监测水驱前沿的方法。通过二维和三维水驱模型合成地震数据的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说明结合水驱前沿监测和初期油藏描述的结果,利用地震法可以很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5.
时延地震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延地震是油气藏动态监测与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重复多次地震测量来监测油气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首先对注水地震监测的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地震频率和信噪比等因素对薄互层油气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其次对时延地震资料归一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大庆地区实际二维时延地震资料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后的资料表明,油气藏部分的剩余能量与油气藏的流体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AHDAB油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前陆盆地的中部地区,主要产油层为白垩系的碳酸盐岩储层。该油田主要由5套油层组成,其中上白垩统有4套油层,下白垩统有1套油层。1997年,在该区进行过多次勘探工作,拥有710km的二维地震资料和7口井的测井资料,发现了5套产油层,但对油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无法制定准确的开发方案。本文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该区全部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速度场研究、测井资料的储层综合评价、多井约束反演,最终通过确定性最小表面张力建模方法完成了5套主要油层的三维构造模型和储层的三维属性模型,指出本区的油藏类型为构造、储层物性控制的层状边水复合型油气藏,并提供了3口评价井井位。将所建立的三维油藏属性模型输入油藏模拟器,便可对油藏进行动态模拟,从而指导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全三维地震解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简言之,名为“数据体”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目前在工作站上常见的三维解释仍然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即使采用面块切片方法解释也不能称作全三维解释。文中提供了全三维解释流程和应该采用的技术。目前,已具备了全三维地震解释的基本条件。大力推广和发展全三线解释技术,对寻找大油气田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气藏开发技术难点主要为:气井单井产能低、递减较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各气层储量动用差异大、生产压差大、井口压力较低、层系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井筒积液严重。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三维地震精细描述研究、编制气藏工程设计、加砂压裂增产技术、老井修井挖潜技术、配套采气工艺、难动用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适合川西浅层气藏开发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anisotropy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Combined with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seismic,geology,and drilling results,a series of attribut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fractured and 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discussed,including amplitude,coherence analysis,spectra decomposition,seismic absorption attenuation analysis and impedance inversion.Moreover,3-D optimization of these attributes is achieved by integration of 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where the logging data are taken as training samples.Using the optimized result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figuration features of the caved reservoirs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This technique not only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reservoirs but also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the discovery and produc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20.
地震相干体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地震相干体技术是一项功能强大的地震属性解释技术,可大大缩短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周期。回顾了地震相干体技术发展的历程,概述了各种地震相干体计算技术的算法、适用性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了影响地震相干体分辨率的因素,探讨了地震相干体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含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相干体技术能为有利的储集带和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对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