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机械自动变速器(AMT)换挡控制策略的局限性,提出基于转速/转矩内外双层的AMT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方法,即外层计算出发动机目标转速、转矩和离合器目标位置,内层通过向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发送转矩请求来实现AMT的换挡控制。为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全电AMT车辆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仿真系统模型,并在dSPACE系统上搭建了变速器控制单元(TCU)快速控制原型进行实车测试。仿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应用双层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改善AMT车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对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协调控制的需要,分析了基于SAE-J1939标准的发动机控制报文,设计了AMT控制器(TCU)与发动机控制器(ECU)通过CAN总线进行协调控制的控制方法,根据换挡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建立了对应的发动机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整车试验。试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可满足AMT系统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进行协调控制的需求,与发动机协调配合的平顺换挡。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控制单元(TCU)的硬件在环(HIL)测试需求,基于Simulink建立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实时仿真模型,主要包括换挡拨叉位置、两离合器转矩传递、变速器转矩传递和转速计算等模块。在实时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功能故障模块,实现对机械故障的仿真。把建立的DCT模型集成到整车系统模型中,并与目标TCU构成闭环系统,对模型进行了在线闭环验证,可以有效满足DCT-TCU的功能策略和功能故障安全策略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客车采用车载电机为整车提供动力,与之匹配的自动机械变速器(AMT)在结构、选换挡控制策略上较传统发动机用AMT有着较大差异,在研发过程中,传统的变速器试验台架已不能满足多参数协调控制试验的需求。以纯电动客车AMT在设定工况下进行自动换挡试验为目标,采用嵌入式PXI平台设计开发基于CAN通讯网络的纯电动客车AMT试验控制系统,可实现AMT选换挡控制器TCU,功率输入模拟电机,负载模拟测功机等部件间的实时通讯和协调控制,能有效完成纯电动客车AMT变速器的选换挡性能试验。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对纯电动客车AMT选换挡性能进行有效测试。  相似文献   

5.
在自动变速箱控制器(TCU)的开发和功能验证过程中,采用自动变速器(AT)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来模拟传动系能缩短开发周期,并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本文介绍了基于ETAS公司LabCAR系统开发的AT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并使用AMESim软件开发了装有六档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传动系模型,然后将其与汽油机模型集成。在完成了模型集成和Labcar硬件集成后,对变速箱典型换档工况进行了仿真,并与实车道路测试的结果对比。对比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模型及搭建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能较好地模拟实车,能用于TCU逻辑功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纯电动汽车开发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设计换挡执行机构与两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通过变速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控制器协同控制完成变速器换挡、调速、同步动作。搭建试验台架,通过负载电机模拟整车负载,验证换挡执行机构工作性能,对协同控制工作状态进行调试。将两挡变速器本体与控制系统安装到真实车辆进行实际道路测试,验证两挡变速器匹配试验车辆的加速能力、最高车速,测试实际道路运行的换挡时间与换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汽车的驾乘体验感,解决汽车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时的延时性和顿挫感,在对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研究和对换挡控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SIMTH控制器的目标跟踪控制分系统和抑制扰动控制分系统,并完成了相应控制器的设计。对所设计控制器对自动变速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换挡控制效果进行验证,取得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8.
纯电动汽车两挡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通过控制两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完成换挡。由于离合器的摩擦因数随温度改变而变化,采用参数自适应方法对摩擦因数进行了实时在线参数估计。根据换挡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步控制器,通过给出电机与1挡离合器从动盘的目标转速,将换挡过程转化为转速跟踪问题。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验证了该控制器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有效保证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湿式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问题,在分析了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降挡控制策略,开发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电控系统,编写了控制程序。以2挡降1挡为例,并分别在不同油门开度下进行了正扭矩降挡和负扭矩降挡实车试验,取得了良好换挡品质。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换挡过程中车速变化平稳,油温变化较小,该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汽车降挡过程的平顺性和快捷性要求,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行驶时出现的频繁换挡问题,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对驾驶员驾驶意图进行了辨识,并对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以及驾驶意图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性能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驾驶意图识别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换挡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换挡次数,消除了车辆行驶时发生的频繁换挡现象,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汽车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视觉控制的智能叉车能根据道路特征自动循迹,并且寻找货物进行装货和卸货,但智能叉车中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存在着高度的时变性和非线性,通过传统单一的PID控制方法难以产生较好的控制效果。文章研究了叉车运动特征,通过提取特征值并结合模糊控制策略,使PID有更好的自适应性,并使叉车在一次纠偏中纠偏到位,减少整个过程的调整次数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列车TCU开发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列车牵引变流控制系统(TCU)的研发,本文构建了运行模式与现行列车电力牵引系统相同的列车牵引变流控制系统(TCU)开发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由牵引变流控制系统动力试验平台和TCU控制策略开发平台组成,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TCU功能的实现以及对TCU控制策略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对叉车常用堆垛高度进行稳定性试验,得出粗略载荷曲线。稳定系数法不能真实反映叉车稳定载荷情况,且叉车受载后货物质心发生变化对载荷稳定性有影响。采用质心法对叉车稳定性载荷进行研究,同时综合考虑叉车门架受载变形、多级门架移动副配合间隙、滚轮与叉车门架槽钢接触变形、货物质心偏载等因素对叉车稳定载荷的影响。以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某型号堆垛叉车为例,求出其载荷曲线,并通过稳定试验验证其正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及其在纯电动汽车实验台系统上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结合纯电动汽车的ABS控制实时仿真,阐述了基于dSPACE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中快速控制原型RCP和硬件在回路仿真HILS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挖掘机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采用电比例阀和电比例泵同步控制的方式,基本消除传统负载敏感系统中存在的泵滞后阀控现象,同时由于该系统无须进行压力闭环反馈控制,不用预设泵出口与最高负载之间的压力裕度,因此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节能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以2 t挖掘机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试验对比分析负载敏感系统和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能耗特性,设计阀前压力补偿型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抗流量饱和控制器。试验表明,与负载敏感系统相比,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不仅弥补了负载敏感系统流量饱和时不能按比例分配流量的不足,而且泵与最高负载之间的压力裕度降低0.6~0.7 MPa,节能8%~10%,在提高系统动态性和节能性的同时,稳定性也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能量源、变转速容积调速的电动叉车势能回收系统方案,建立了势能回收系统和势能回收效率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电机转速模糊PI控制系统,给出了势能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利用AMESim和MATLAB软件进行了势能回收系统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车实验研究来检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I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控制器的 控制效果,该控制策略能实现势能的高效率回收,达到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7.
原果田 《机械传动》2011,35(11):48-51
介绍了根据国内外重型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方向,采用DFMEA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关键部件先期试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多项国际先进设计技术,解决了重型汽车变速器行星机构后副箱设计、换挡机构可调节定位设计、超薄大直径转子泵及辅助喷淋强制润滑系统设计、三段式多挡位变速器电控单元TCU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多挡位、大转矩重型汽车变...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高速伸缩臂叉车静液压传动行走电控系统。采用PID控制器控制车辆行走速度,利用自适应滤波原理,设计了自适应预测滤波器,预测车辆目标工作状态下的系统压力差。实现了发动机与变量泵的复合控制,提高了车辆的控制特性,优化了发动机的工况。  相似文献   

19.
葛磊  杨飞  权龙  张红娟  闫政 《机械工程学报》2022,58(20):453-460
通过协调电液动力源转速和排量可以提升其能效,也是目前电液动力源的研究热点,随着变频和伺服技术的发展,变转速电液动力源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业生产和航空航天装备中。目前,电液动力源实现流量控制可以采用变排量控制,也可以采用变转速控制,这两种控制方式已非常成熟,应用也较多。但在压力控制中,还往往只能依赖液压泵变排量控制结合压力反馈实现压力控制机能,采用变转速控制压力时,难以适应负载流量随机快速变化工况。为此,提出采用高效率的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定量泵,进一步提出基于转矩控制和转速补偿的压力控制方案,在负载压力变化时,无需控制电动机转速,具有动态响应快、系统结构简单的优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压力控制,在相同条件下,与常规恒压变量泵相比,压力响应时间从160 ms降低到50 ms,响应速度远超国际同类恒压控制泵。  相似文献   

20.
高嘉  王欣欣 《机械强度》2012,(4):625-630
全面准确地标定与测试是开发车辆电子稳定控制(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系统的关键环节。车辆控制过程是典型的强非线性系统,建立精确的车辆模型比较困难,驾驶员模型也很难准确模拟紧急工况下驾驶员的真实反应。在仿真系统中将难以精确建模的液压制动系统、ESC压力调节单元、转向及电子节气门装置采用真实硬件,并在试验平台中嵌入真实驾驶员,基于Matlab/Simulink/dSPACE环境和车辆动力学软件veDYNA,开发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和驾驶员在环(driver-in-the-loop,DIL)的仿真试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对所设计的ESC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IL/HIL仿真平台可以大幅提高ESC系统的开发效率和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