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粉末SBR-g-s与PS树脂共混,测定了共混体的Charpy无缺口冲击强度与PR用量的关系曲线.用TEM和SEM分别分析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研究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和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关系曲线被转变点划分的每一区域内,冲击断裂机理只发生量变而无质变,故冲击强度与PR用量成正比,而随着区域的变换冲击断裂机理发生了质变,导致了冲击强度的变化不连续,从而出现转变点.当粉末非交联SBR-g-s用量为20%,共混体发生脆韧转变;其冲击断面局部区域呈"须根"形貌,证实存在剪切屈服机理;脆韧转变的临界条件为:橡胶相粒径≥0.8 μm,粒面间距离≤0.9 μm,PS富相含混溶性SBR(SBR/PS,质量)≥3%.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SBR-g-S的接枝率,用TEM检测了粉末SBR-g-S(PR)的相结构。用DSC测定了PS/PR共混体的Tg,研究了PS/PR共混体的相容性。结果发现,在接枝率为32.6%的粉末非交联SBR-g-S(PR1)的相结构中SBR为连续相,在连续相中均匀分布着直径约0.01μ的PS微区;PS为细胞状分散相,粒径1~5μm,分散相含有SBR包藏物。在接枝率为8.5%的粉末交联SBR-g-S(PR2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合金Ⅰ.相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P/PS熔融共混合金中引入一熔融指数与P P相同,质量接枝率为13.5%的PP-g-PS接枝共聚物.SEM和SALS分析结果表明,PP- g-PS改善了PP和PS相的相容性并明显使合金内分散相的相畴分布细化,体系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PS/PC)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增容剂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对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PS/PC表现出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PS/PC/SEBS-g-MAH则只有1个Tg。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PS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而且SEBS-g-MAH的加入使PS与PC的界面变得模糊。可见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PC用量大于30 phr时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低PC含量时较纯PS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PC含量增加又逐渐提高;增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未增容的有较大提高;当PC用量约40 phr时共混物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合金——I.相区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P/PS熔融共混合金中引入一熔融指数与PP相同,质量接枝率为13.5%的PP-g-PS接枝共聚物。SEM和SALS分析结果表明,PP-g-PS改善了PP和PS相的相容性关明显使合金内分散相的相畴分布细化,体系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混法制备聚丙烯腈(PAN)/聚砜(PS)超滤膜,以聚丙烯腈作为第一组分(连续相),聚砜为第二组分(分散相),用相转化法流延成膜;研究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凝胶浴等对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AN/PS共混膜与PAN膜具有相似的化学稳定性,但较PAN膜具有更好的分离透过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增容作用和动态固化对聚丙烯(PP)/环氧树脂(EP)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EP共混物是不相容共混体系,当环氧树脂含量小于50%时,共混物中环氧树脂以分散相存在,PP为连续相。反之,则共混物的相态发生相反转,即环氧树脂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 AH-g-PP)促进环氧树脂与PP的相容性,使得分散相的颗粒明显变小。与PP/EP和PP/M AH-g-PP/EP共混物不同,当环氧树脂含量大于50%时,动态固化PP/EP和PP/M AH-g-PP/EP共混物仍是环氧树脂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未出现相反转。对于相同含量环氧树脂的共混物,动态固化PP/M AH-g-PP/EP共混物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明显小于动态固化PP/EP共混物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  相似文献   

9.
PC辐射接枝PS及其对PC/P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导了用γ射线辐照聚碳酸酯(PC)和苯乙烯(St)混合物,通过IR谱和称量法证实PC和St发生了辐射接枝反应,研究了溶剂、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得到了PC-g-PS。并用DSC和SEM研究了PC/PS、PC/PS/PC-g-PS熔融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C-g-PS对以PS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和PC为连续相PS为分散相的共混体系均有明显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3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苯乙烯(St),制备了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为70/30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苯醚(PPO)和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HIPS/PPO/PS/PB-g-PS共混物,研究了PPO/PS的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IPS/PPO/PS共混体系中引入PB-g-PS后,HIPS中的大粒径橡胶粒子(2μm~4μm)和PB-g-PS小粒径橡胶粒子(300 nm)具有良好的协同增韧作用;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当PPO/PS质量比在25/75~50/50范围内3时,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突变式增大,由300 J/m提高至600 J/m。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增加,PB-g-PS弹性体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获得明显改善;当PPO质量分数低于10%时,主要为银纹屈服形变;当PPO质量分数高于20%时,主要为剪切屈服形变。  相似文献   

12.
PS/粉末SBR—g—s共混体研究:Ⅰ.相结构,冲击断裂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末SBR-g-s与PS树脂共混,测定了共混体的C无缺口冲击强度与PR用量的关系曲线。用TEM和SEM分别分析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研究了共混体的相结构、冲击断裂机理和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关系曲线被转变点划分的每一区域内,冲击断裂机理只发生量变而无质变,帮冲击强度与PR用量成正比,而随着区域的变换冲击断裂机理发生了质变,导致了冲击强度的变化不连续从而出现转变点。当粉末非交联  相似文献   

13.
用凝聚包覆法制得的粉末NBR(PNBR)与SAN共混,测定了共混体的Charpy冲击强度,研究了PNBR的性质对共混体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5份包覆剂的线型PNBR对SAN有最佳的增韧效果,当其用量为30份,其共混体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达96kJ/m2。NBR大分子的交联作用及包覆剂含量大于5份都会降低PNBR对SAN的增韧效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体冲击断面形貌的分析表明,共混体在无缺口冲击试验条件下出现脆韧转变,其增韧机理以剪切屈服为主兼有银纹化;在缺口冲击试验条件下则为脆性断裂,其增韧机理以裂纹终止为主兼有银纹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A)(n(St)∶n(MA)=75∶25),将PSMA与聚苯乙烯(PS)和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了PSMA含量不同的PS/PLA共混物(m(PS)∶m(PLA)=1∶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和转矩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相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SMA即能有效提高PLA与PS的相容性,减小PS/PLA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相尺寸,提高PLA与PS两相间粘接作用;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PSMA时,PS/P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未加PSMA时,PS/PLA共混物在高剪切速率下剪切变稀显著,甚至低于纯PS,加入PSMA后,在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变稀程度与纯PLA相当。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接枝物反应挤出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有PP熔融接枝MAH和不饱和羧酸混合单体通过反应挤出增容PP/PA6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SEM、TEM观察表明,接枝物能明显降低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改善体系的分散状况,提高共混物两相的相容性;增容共混物的两相界面结合改善,相界面变得模糊。WAXD、DSC测试表明,用该接枝物增容后的共混物,组分的Xc下降,分散相微晶尺才减小。研究结果表明该接枝物是PP/PA6共混体系的有效增容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得到EPDM-g-GMA。采用红外光谱证实GMA成功接枝到EPDM分子链上。将环氧官能化的EPDM与尼龙6熔融共混,对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接枝反应在EPDM中引入GMA,改善了EPDM与PA6之间的相容性,分散相的尺寸从15μm减小到1μm,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从原来的70 J/m左右提高到600J/m以上,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同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PIB/EPDM共混体系的辐射效应,以及体系的相容性、相态对辐射效应的影响。发现PIB在该共混体系中发生了辐射效应由裂解到交联的转变,并且在PIB的相态由连续相到分散相的转变区域交联的程度最大。共混体系的交联规律符合描述单一组分线性聚合物辐射交联规津的基本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旋转盘离心雾化设备制备磁性蓄冷材料HoCu2粉末,并对粉末的物相结构及组织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雾化粉末为单相的HoCu2结构,粉末尺寸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粒径φ<154μm小尺寸粉末的比例接近30%,粒径φ在154~300μm的合格粉末的比例最高,收得率在61%以上,此部分粉末主要以球形颗粒为主,且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微观组织的晶粒尺寸呈增大趋势。大尺寸粉末(φ>300μm)的比例很低,仅为9%左右,此部分粉末主要以片状颗粒为主,其微观组织为细小的等轴状晶粒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羟基封端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MPS),经脱水缩合反应改性环氧树脂(Ep),得到PMPS/Ep 接枝聚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分析表明,此接枝交联聚合物是两相分离的海-岛状结构,PMPS 分散相可有效地微细化,平均粒径为2—3μm,且两相间形成互穿网络(IPN′S)过渡层,改善了两相间的相容性。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20.
化学镀法制备纳米Ni-B包覆Al复合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纳米Ni-B包覆Al复合粉末,研究了镀液组分及工艺对包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制备复合粉末的优化条件。采用SEM,XRD,ICP和BET对复合粉末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元素组成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Ni-B在Al表面包覆连续、均匀,且纳米Ni-B呈非晶态,粒径80~100nm,化学组成约为Ni72B28,纳米Ni-B/Al复合粉末比表面积达到了26.21m2.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