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马鞍桥金矿成控矿构造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变形期次、深度层次、构造组合及变形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对马鞍桥金矿的控矿韧性剪切类型及其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剪切带的几何要素,用作图法求出矿带的东延方向,综合其他找矿标志,预测出清水河处矿体可能出现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3.
大草滩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特征明显,有从强到弱三个程度不同的变形带,它是从晚石炭世初至晚石炭世末期发展起来的,是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天日山—白际山大型左旋走向滑动剪切带南段为一韧性、脆—韧性剪切带。该带的L—S型变形组构和构造岩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其线应变及剪应变呈不均匀简单剪切特征。在其不同层位上,因变形环境及变形机制不同,故剪切类型也不同。文末建立的地壳内大型走向滑动剪切带的垂深模式能够反映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5.
桂北上无古界-下古生界变质构造层中发育有4类韧性变形带:丹洲群中的层状韧性变形带主要发育于中、下部,与丹洲群沿下不整合面的总体向东滑脱有关;三门街组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韧性变形带是一种典型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构造,是纯剪变形向单剪变形转化的产物;花岗岩体中的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接触带的内侧,具有明显的左旋单剪效应;变质地层中的陡倾韧性剪切带则具有韧性向脆-韧性过渡特征。韧性变形带最早发育始于雪峰期,但其主变形期则与广西运动有关,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顺序发展的结果,其变形变质相总体为低绿片岩相,花岗岩体中的部分剪切带可达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东段的尔戈带金矿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和岩组分析得出,金矿
赋矿层位属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段岛弧火山碎屑岩。矿区在海西期发生了3次构造活动:早石炭世晚期,
伊什基里克背斜核部产生的右行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带内发育片理
化带、S-C面理、A型褶皱、A型线理、石英亚颗粒、波状消光、旋转碎斑系和构造透镜体等,石英亚组构均具有小
圆环带趋势和强极密部(c+g)型式,开角约36°,σ1≈317°∠84°;晚石炭世,韧-脆性剪切带经历左行剪切,随着脆
性程度的增加,近东西向左行压扭性断裂形成,应变椭球为三轴扁椭球状,平面压扁型应变;晚石炭世末期到早
二叠世,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带产生。尔戈带金矿体位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与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带)的
叠加部位,韧-脆性剪切带使部分金元素从矿源层分溢出来,产生初步聚集,其后压扭性断裂中局部张扭性部位
是金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并在此形成金矿体。因此,早石炭世晚期到早二叠世,矿区内发育的韧-脆性剪切带
和断裂(带)对尔戈带金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滇西处于世界著名的泰马锡矿成矿带的北延部份,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应是有希望的锡矿成矿远景区。本文是在初步总结我院地质系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地考察,运用地质力学的构造体系理论,试图从滇西锡矿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及其控岩控矿的观点出发,探寻滇西锡矿的形成、分布与构造体系成生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锡矿的分布特点,以期对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9.
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中剪切带十分发育,剪切带中的糜棱岩显示出强烈的塑性变形,石英光轴组构为R+S型构造岩特征。剪切带形成的古差异应力为350~650巴,古应变速率为6.0×10~(-11)~2.0×10~(-10)/秒,其变质相为绿片岩相,深度约为5~10公里左右。根据长石眼球、剪切带片理,小褶皱和变形砾石所进行的应变分析,应变椭球体的压扁面(xy)与片麻理产状一致,断裂带面部剪切应变大于东部。断裂带早期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晚期以脆性断裂为主。西部韧性变形强于东部,构造活动具有由西向东迁移,与整个华南大地构造发展演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金家坞金矿受控于一条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在脆-韧性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构造变形分解,剪切带内形成以砂岩构造透镜体为弱应变域,以构造板岩为线性强应变带的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构造透镜体弱应变域是一个周期性的流体泵吸中心。从早至晚,构造透镜体内产生4期明显的构造-流体事件:无矿雁列石英脉阶段、无矿液压角砾岩阶段、二次变形分解及成矿阶段、成矿后的右旋斜冲挤压阶段。成矿阶段的破裂主要集中在砂岩构造透镜体中早期石英脉或液压角砾岩上,形成以碎裂石英脉及液压角砾岩为主要矿化母岩的透镜状矿体。构造透镜体系统中构造-流体作用是通过变形分解、构造泵吸、液压致裂、裂开-愈合相互有序作用而解耦的。基于对该矿床的成因及构造解析,认为金家坞金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床,而非石英脉型金矿床,长坞坳矿段中砂岩构造透镜体是成矿流体聚积的中心,且深部会出现强应变带分布的无矿“天窗”。 相似文献
11.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
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
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
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
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
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
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
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综合研究,对陕西勉略宁地块车渡金矿床成矿期次进行了详细划分。根据岩(矿)石变质程度、矿物穿插包裹关系,将成矿作用划分为3期:①沉积-变质期,伴随磁铁石英岩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高品位层状金矿体; ②热液成矿期,分为烟灰色石英硫化物脉和含硫化物碳酸盐脉两个成矿阶段,两类脉体均可见自然金; ③表生作用期,在磁铁矿被氧化为褐铁矿的过程中,Au进一步富集形成大量自然金。车渡金矿床中可见金主要赋存状态为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基于石英硫化物脉和磁铁石英岩沉积条带中Au品位及分布规模,将车渡金矿床成因类型归为磁铁石英岩型金矿床,这对于该区域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华熊地块北缘,发育有产出于不同走向剪切带内的金矿脉。但是,目前研究和认识对矿脉和剪切带、以及不同方向矿脉之间的构造关系并不清晰。选择小秦岭中部善车峪一带的典型NNE向矿脉开展构造变形与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NE向金矿脉以右阶排列的石英脉透镜体为特征,主体产状为120°∠70°; 矿脉产出于与之近平行的左行逆冲剪切带内,并改造了早期近EW向剪切带,其所处构造应力场环境为近EW向水平伸展; 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等多金属硫化物,这些金属矿物多呈条带状或条纹状沿剪切面理或小角度斜交的张剪性面理贯入,显示与左行逆冲变形同期形成的特征。构造变形序列和矿化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小秦岭地区NNE向矿脉叠加改造了近EW向矿脉,其构造应力场环境分别与早白垩世和晚三叠世区域应力场特征一致。前人对于岩浆作用、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小秦岭地区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叠加,从而推测NNE向金矿脉应形成于燕山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而近EW向矿脉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贴阶段。 相似文献
14.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 ℃~499 ℃,盐度为11.5%~13.6% NaCleq,密度为0.55~0.66 g·cm-3;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 ℃~389 ℃,盐度为0.4%~11.8% NaCleq,密度为0.50~0.83 g·cm-3; 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 ℃~289 ℃,盐度为8.3%~22.2% NaCl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H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Pb/204Pb值为17.202~17.796,207Pb/204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