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碳酸环己胺(CHC)为主体,通过与其它缓蚀剂复配,筛选出可用于铸铁文物保护的高效复合气相缓蚀剂。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XPS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气相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HC与乌洛托品复配,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当乌洛托品与CHC以1∶4的质量比复配时,缓蚀率可达96.61%。该复合气相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能够和铸铁发生化学吸附而形成缓蚀性能良好的保护膜。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缓甲醇回收系统的腐蚀,通过失重法对20钢在含甲醇模拟污水中的缓蚀剂进行了筛选及优化,并通过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缓蚀剂的缓蚀性能;通过能谱(EDS)分析和阻垢性能试验研究了缓蚀剂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聚磷酸钠、有机膦A和ZnCl_2以质量比2∶1∶2复配,且该复合缓蚀剂用量为90mg/L时,缓蚀性能最好,缓蚀率达到95.47%;该复合缓蚀剂是抑制电极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含磷缓蚀剂在20钢表面形成膜从而有效地阻挡了腐蚀介质对基体的腐蚀,且该复合缓蚀剂具有较好的阻垢作用,阻垢率达83.33%.  相似文献   

3.
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表面分析技术对钼酸盐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确定了与钼酸盐有较好协同缓蚀效应的缓蚀剂配方。结果表明,单一钼酸盐对海水中碳钢的缓蚀率随着钼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钼酸盐浓度低于30 mg/L时存在加速碳钢腐蚀的情况。当钼酸盐为40 mg/L、有机膦酸盐(HEDP)为10 mg/L、Zn2 为4 mg/L、葡萄糖酸盐为50 mg/L时,该缓蚀剂对海水中碳钢的缓蚀率超过90%。钼酸盐复合缓蚀剂为阳极型缓蚀剂,海水中添加了缓蚀剂后碳钢试片表面形成了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钼和磷的混合型沉淀膜。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利用四种组分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型盐酸介质中锌缓蚀剂,并对该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盐酸浓度不大于15%、温度不高于50℃时对锌具有优良的缓蚀作用。电化学研究确定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缓蚀剂,缓蚀率高达99.66%。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该缓蚀剂存在的盐酸体系中,锌不发生非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5.
张云云  杨道武  任卓 《腐蚀与防护》2011,(6):413-416,425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主剂,与KI、三乙醇胺、OP-10及平平加复配,通过挂片正交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环保型柠檬酸复合酸洗缓蚀剂.利用失重法、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对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静态条件下对A20钢的缓蚀率为98.8%;复合缓蚀剂以阳极控制为主,为电荷传递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氨基酸类复合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证明,氨基酸复合酸洗缓蚀荆是抑制阳极和阴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交流阻抗测试了Nyquist图、Bode图及phase angle图,通过分析阻抗R1、双电层电容Cd1、阻抗模值| Z |和相角的大小,证明三元氨基酸类复合缓蚀剂各组分有很好的协同效应,缓蚀率很高.通过失重法确定,在酸洗时间0~16 h,酸洗温度30~50℃,硫酸浓度0.4~2.0 mol/L范围内,该三元复合缓蚀剂的缓蚀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竹叶中提取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泡提取法从竹叶中提取有机缓蚀组分,并将其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主要成分.对以竹叶浸泡提取物为主的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线性极化法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缓蚀剂配方,并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最优配方对碳钢在5%的盐酸溶液中有优良的缓蚀效果,其缓蚀率达95.6%,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及表面分析来评价咪唑啉类缓蚀剂浓度、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效果影响的关联性,并分析了不同取代基对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基咪唑啉对阴、阳极过程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阳极过程更加有效。浓度和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温度较低(25℃)或较高(60℃)时,缓蚀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获得较高的缓蚀率;当温度处于40~50℃时,较低浓度的缓蚀剂就能达到良好的缓蚀效果,且浓度继续增加,缓蚀率变化不大。取代基结构影响了缓蚀剂对腐蚀介质的阻碍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法,研究了氨基酸复合缓蚀剂对浸于0.5 mol/L硫酸介质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并通过试验确定了与氨基酸有较好缓蚀效应的缓蚀剂配方。结果表明:单一半胱氨酸、蛋氨酸对硫酸中碳钢的缓蚀率随着它们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半胱氨酸、蛋氨酸使用浓度为800 mg/L时,缓蚀率分别为74.81%和63.36%,分别用浓度为800 mg/L半胱氨酸、蛋氨酸与碘化钾复配,碘化钾浓度分别达到800 mg/L和500 mg/L时缓蚀率才达到90%左右,且使用成本增加;三元复配缓蚀剂中,蛋氨酸∶HTAB∶KI为20 mg/L∶10 mg/L∶20 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8.21%,而且使用成本低。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探讨了缓蚀机理,扫描电镜图像表明,添加缓蚀剂后金属表面腐蚀轻微,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点蚀倾向。缓蚀剂对金属表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研究了复合缓蚀剂对碳钢在20%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六偏磷酸钠的缓蚀率仅为74.3%。而六偏磷酸钠(SHMP)分别与苯甲酸钠、钨酸钠、磷酸钠和硅酸钠复配,其中六偏磷酸钠与硅酸钠复合的缓蚀效果最好。六偏磷酸钠与硅酸钠的最佳比为2:1,复合缓蚀剂浓度为6.0g/L,缓蚀率达97.2%。  相似文献   

11.
天然海水中高效缓蚀剂对碳钢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锌盐、葡萄糖酸盐为主要缓蚀成分复配的适用于天然海水中碳钢的高效缓蚀剂,用失重法测定其缓蚀效率,并用电化学方法分析其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未预膜时缓蚀剂的临界浓度是280mg/L.此时对碳钢的缓蚀率为93.8%,试样表面光亮如初,没有局部腐蚀;预膜后缓蚀剂的临界浓度降为210mg/L,此时对碳钢的缓蚀率为93.1%.通过极化曲线分析可知该缓蚀剂是一种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据交流阻抗谱图分析得到该缓蚀剂成膜反应分3个阶段:反应初期,缓蚀剂在电极表面初步吸附;反应中期,至浸泡48h时第一层缓蚀膜形成;反应后期,缓蚀膜向多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红  王英  何晓英 《腐蚀与防护》2006,27(12):604-607,636
采用静态失重、交流阻抗、动电位扫描及扫描电镜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在单独使用时和与6甲基-2巯基-4羟基嘧啶(HMMP)复配后对X70钢在含H_2S弱酸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BTA属于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其浓度的增大,缓蚀率逐渐增大;BTA和HMMP复配后有缓蚀协同效应,复配的最佳浓度值为100mg/L,最佳浓度比为3:1。  相似文献   

13.
乙醇胺钼酸盐的缓蚀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采用腐蚀失重指标,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和电离度测定、划伤电极技术和XPS等研究了三种乙醇胺钼酸盐在A3钢/去离子水体系中的缓蚀作用与机理。结果发现,三种乙醇胺钼酸盐与均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均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能力明显优于钼酸钠、对应的乙醇胺及两者的混合物,表明分子内的醇胺基团与钼酸根有明显的协同缓蚀效应;随着分子内羟乙基的增加,其缓蚀性增强。A3钢在乙醇胺钼酸盐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14.
硫脲衍生物对CO2饱和水溶液中碳钢缓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失重法及极化曲线方法了在CO2饱和水溶液中几种硫脲衍生物对碳对钢的缓蚀作用。利用缓蚀协同效应得到了同温度下缓蚀效果良好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新型缓蚀剂O,O'-二(2-苯乙基)二硫代磷酸二乙铵(EPP),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EPP在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HCl浓度、腐蚀体系温度等因素对其缓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PP是一种高效的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腐蚀系统温度升高而缓慢减小。在30℃,1.0 mol·L-1的HCl溶液中,EPP浓度为60 mg·L-1时,其缓蚀率高达98.48%。EPP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EPP通过配位键和反馈键与金属Fe形成了多中心、稳定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徐昕  李向红  邓书端 《表面技术》2019,48(12):281-288
目的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WGHE)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复配后,对冷轧钢(CRS)在H3PO4中的缓蚀协同效应,揭示缓蚀协同性能影响规律,并探究缓蚀协同机理。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从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中提取制备出WGHE。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紫外光谱(U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WGHE和SDS的复配缓蚀协同性能、电化学作用机理、紫外吸收曲线以及钢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高浓度的WGHE对冷轧钢在1.0 mol/L H3PO4中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但低浓度时的缓蚀效果较差。单独SDS使用时,最大缓蚀率不超过60%;将WGHE与SDS复配后,缓蚀性能可进一步提升,尤其在WGHE用量为10~40 mg/L时,复配协同作用显著。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温度的上升有所降低,WGHE、SDS复配前后在钢的表面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WGHE、SDS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但WGHE/SDS为混合抑制性缓蚀剂。Nyquist图在高频区呈单一弥散容抗弧,而在低频区出现小段感抗弧,WGHE与SDS复配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协同体系中WGHE和SDS会发生相互作用。SEM和AFM所呈现的微观形貌更加清晰地表明WGHE/SDS具有良好的缓蚀协同性能。结论 WGHE和SDS对冷轧钢在1.0 mol/L H3PO4中具有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复配后缓蚀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有效抑制了钢的阴极和阳极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17.
The inhibitive and residu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n organic inhibitor,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 were stud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K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und. The coefficient of the residual protective effect K t of the inhibitor and its mixture with anions is a linear function of time. The time of the residual protective effect τ i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inhibitor and anio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Investigation on some Schiff base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 mild stee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effect of some newly synthesized Schiff bases containing sulphur nitrogen as heteroatom was investigated on mild steel corrosion in acidic media.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mild steel samples were performed in an aerated solution of 0.1 M HCl + dimethyl sulphoxide (DMS) as co-solvent. DMS is also behaving as a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At low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and short immersion time one can see only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DMS as anodic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At high concentration and long immersion time inhibition efficiencies are increased and cathodic inhibition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低碳钢在富含H2S乙醇胺溶液中的腐蚀及缓蚀剂抑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失重、腐蚀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碳钢在富含H2S的乙醇胺(MEA)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以及添加缓蚀剂后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讨论了IMC—C5缓蚀剂对该体系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脱硫系统中吸收了硫化氢的乙醇胺溶液对碳钢的腐蚀十分严重,IMC—C5缓蚀剂能有效控制碳钢在该体系中的腐蚀.其缓蚀作用主要来自于吸附缓蚀剂分子对腐蚀阳极过程的抑制,为阳极吸附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