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在道路拓宽工程中,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破坏现象进行了调查,以四川某省道拓宽项目为例,结合实验、现场提取数据及分析结果,对拓宽道路路基变形规律及土工格栅处治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情况下,拓宽道路路基的变形情况以及用土工格栅应对不均匀沉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对路基顶面竖向变形起主导作用;采取土工格栅处治的效果明显,加筋后路基和地基水平位移减小明显,路基顶面和地基顶面竖向位移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2.
朔黄铁路K269~273段路基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轨道变形较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通过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路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通常惯用不具有排水固结功能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以减小软基沉降变形量,试图控制台后跳车病害。但对于地下水位高,软基土层厚,其渗透性弱的工程项目,在通车后1~2年就出现明显的跳车病害,其效果不能所愿。工程实践验证,采用具有排水固结功能和复合地基功能的碎石柱复合地基处治方案,工后沉降变形量满足了工程要求,跳车病害基本清除,其效果明显好于水泥土搅拌桩,从而说明了太沙基排水固结理论及其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软土路基加固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软土路基和粉煤灰砼桩复合路基的工程特性,总结了软土地区砼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桥台与一般软土路基的搭接过渡段变形协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丁兆军 《西部探矿工程》2003,15(11):159-159
为解决既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反射裂缝病害,研究了土工格栅对加强新帮填路基与既有路基的整体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重要贡献,并对其加固机理、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台后填土的粘弹塑性BIOT固结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饱和软土地基的BIOT固结与流变的耦合作用,并采用三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饱和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台后填土的长期沉降规律,以及路基填土地基内部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趋势。为合理采取处治“桥头跳”问题的措施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与实测数据比较,计算结果较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公路填方路基沉降是一种常见病害。详细介绍了压力灌浆方法处治填方路基沉降的工艺 ,并通过对灌浆技术资料的分析 ,证明压力灌浆是一种处治路基沉降的较好技术措施 ,既便于现场施工 ,实施效果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何贤锋 《采矿技术》2007,7(1):90-91
软土地基上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是工程技术的一大难题.以某工程为例,总结了采用喷粉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实践及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地基设计中,往往期望能确定最优的桩距以简化施工工艺和节省工程成本,因此,桩距的最优化选择在工程中较为重要.搅拌桩处理地基主要运用复合地基理论,首先假设桩土变形协调,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把桩沿里程方向的桩土简化为等效体,加固后的桩间土体等效为一个整体;其次,由面积置换率算出复合地基的弹性参数,利用相关的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不同桩距下路基的沉降关系曲线;最后,通过对不同桩间下土体的沉降分析,得出搅拌桩最优桩距选择的一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路拓宽会引起新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边坡失稳,从而造成路基开裂,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课题.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新老路基在不同拓宽方式和拓宽宽度下的变形特性,总结了沉降规律和边坡稳定规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拓宽方式,对相关工程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CFG桩法在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已有许多成功实例,在变形计算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推荐使用复合模量法,并提供了计算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应力比法公式。这里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资料,提出一种改进的面积比法公式。应用该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值,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文献[1]对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变形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计算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三种沉降计算模式,并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了适当分析,为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理论研究、沉降计算方法分析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宏利 《矿冶工程》2005,25(2):10-12,16
基于沉降控制设计要求,从变形模式出发,分析了单一桩型复合地基桩间土受力机理,提出了相应沉降计算公式,并探讨了相关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考虑桩.土.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沉降,理论依据较强,也便于分析不同地质和桩长条件下各部分沉降的比例,有利于控制沉降;地质勘察时,宜根据沉降计算的需要,提供地基土的e~p曲线和持力层的基床系数,并提供桩、土直剪摩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地区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结合土体开挖过程中基坑监测数据,通过数值软件建立车站深基坑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加五道内支撑的支护结构进行自身变形和周边地表沉降分析,并将围护结构变形和周边环境沉降的数值模拟值与监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数值模拟规律与监测规律基本吻合,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性,且基坑长边方向围护结构变形大于短边方向,基坑跨中部位变形大于端部变形,但最大变形均在开挖面附近。坑外土体受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基坑边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不同工况下地表沉降曲线大致呈凹槽型,且沉降峰值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呈非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实体桩复合地基静力载荷试验、桩及桩间土的静力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依据复合地基在受力过程中,垫层及桩与桩间土变形(沉降)相等这一条件,解析出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以及垫层与桩的变形。提出弹性抗力系数计算方法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6.
桥坡段结构物处为防止结构物开裂、位移、基桩受剪破坏及控制工后沉降,采用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软基。联合加固后,可约束地基侧向变形,减小路基挤出量及不均匀沉降,有效地减小了地表的总沉降量,对于预防桥头跳车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通大桥桥位区河床松软覆盖层厚约300m,主塔群桩基础由131根直径2.8m/2.5m、长117m(北塔)/114m(南塔)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桩径比仅2.29,群桩沉降问题非常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常规的地面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密传感器监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将新兴的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s InSAR,简称PSI)技术应用于苏通大桥地基基础沉降监测。结合大桥自身的PS特性和桥位区重点监测部位的CR,利用该地区2003年~2007年(主体工程施工期间)间获取的12景ENVISAT卫星SLC数据和外部的SRTMDEM进行"二通"模式D-InSAR,从而得到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雷达视线向形变图,转换后得到地面竖向变形分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苏通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将差分干涉测量的沉降结果与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监测结果对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PSI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大型桥梁地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可获得可靠的、具有mm级精度的观测结果。随着监测区SAR数据的不断累积,备受关注的南、北主墩的高精度的沉降量也将逐步得到解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高压旋喷桩加固后的软土地基沉降规律, 以天津滨海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例, 基于两相多孔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对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的软土地基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软基加固前地表沉降形式呈“锅底”型, 与实际观测情况相符, 沉降量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增长;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基效果明显, 可以有效减少软基地区的地表沉降;加固处理后的地面实际监测得到的沉降量小于数值模拟所得预测值, 加固效果良好, 高压旋喷桩可作为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探讨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桩土复合地基及桩-土-基础的整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将桩与桩间土分别简化为刚度不同的弹簧体系。视整个复合地基为支撑于该弹簧体系上的弹性地基梁,从而引入纽玛克数值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考虑桩-土-基础相互作用影响,导出一种适宜于条形基础下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该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