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给粉装置的调试及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证给粉的均匀、精确是沉降炉试验准确、可靠的关键,介绍了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开发的微量给粉装置及该装置调试、标定中采取的各种措施,试验表明该系统经过改进后,能保证给粉的均匀、稳定和准确计量,试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螺旋式微量给粉装置基础上,设计了螺旋-搅拌式微量给粉装置,并给出相关计算和关键参数;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的搅拌器,并通过实验选择最优的结构形式;设计搭建了可以自动采集记入给粉装置输入电压、给粉累计质量等参数的实验系统;对煤粉和木屑两种粉料进行了给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螺旋-搅拌式微量给粉装置给粉均匀、稳定,单位时间给粉量与给粉电机输入电压成线性关系,并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给料装置稳定工作是试验结果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关键.针对建设的携带流反应器研究用途,设计制作了与之匹配的空心螺旋给粉装置,在调试和标定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改进和完善.给料装置料仓内设置了带轴流叶片的搅拌装置,使物料始终处于自然堆积状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采用空心螺旋推料,避免了对物料的挤压,接近实现等体积送料...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芃  齐国利  王丽  翟明 《太阳能学报》2007,28(2):223-226
根据浅床层鼓泡流化床的特点以及生物质的热解特性,研制出生物质快速热解的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并进行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的试验研究。通过定量给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流化气流量对热解产物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生物质油的产率达65%(kg/kg),并对产出的生物质油用色质联机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生物质油的主要成分,通过热重分析得到了生物质油的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5.
贾明生  李军 《工业加热》2010,39(2):24-27
在分析总结几种气力式给粉装置的基础上,针对煤粉低尘燃烧技术工程开发中遇到的给粉量不均匀、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直立螺旋-气固喷射器小型给粉装置,该给粉装置巧妙地组合了螺杆与喷射器两个部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小型煤粉燃烧器供煤量的要求,研制的产品达到了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典型生物质燃料层燃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型单元体炉中进行了不同形状尺寸及种类的生物质燃料的层燃燃烧试验.采用着火锋面传播速率及着火锋面温度研究了生物质燃料在同一给风量条件下的层燃燃烧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给风量对层燃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较小的燃料颗粒,完全燃尽需要的时间较长,燃烧过程中床层温度较高,而经过压缩的成型生物质燃料,燃烧稳定性好,适合层燃燃烧;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质,挥发分含量越高,其燃尽时间越短,灰分含量越高,燃烧稳定性越差;着火锋面传播速率与着火锋面温度都随着给风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湿污泥循环流化床干化焚烧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处理污泥并回收热量,提出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湿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进行验证性试验.利用循环流化床焚烧产生的热灰在外置式流化床干化器内对湿污泥先进行干化,再送回炉膛燃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湿污泥给料速率、循环热灰调节阀开度和辅助给煤量可以实现焚烧炉内温度和干化器内料层温度的运行稳定,干化后污泥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水分在20%左右,焚烧后烟气排放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泥行业政策、能耗限额标准及准入条件,对比分析了现行的几种粉磨工艺技术。提出水泥粉磨站以熟料和混合材分工段粉磨,且熟料采用高细磨开流系统,混合材采用闭路系统为宜;水泥多点给料多点出料将成为今后的重要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电厂上料系统和给料系统是生物质能发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因工艺复杂、转点较多、设备选型多样化、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输送系统故障率较高,而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生物质发电厂的经济效益.通过介绍国内4家生物质发电厂上料和给料系统工艺,对比分析各厂上料和给料系统工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上料和给料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出了建议,并给出了简化输送系统的工艺方案,以供生物质发电厂上料系统和给料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冠中  李薇  付正辉 《太阳能学报》2016,37(8):2123-2128
基于生物质资源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的目的,对生物质燃料中C、H、N含量的测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煤的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基础上对6种固体生物质燃料进行正交条件试验,通过对实验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最佳试验条件:调整主燃烧管温度为930℃、次燃烧管温度为880℃以及调整第二阶段通氧时间为100 s,流量为90 m L/min。将改进的方法与测定条件优化的三节炉和半微量开氏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测定生物质中C、H、N元素只有不到2%的相对误差,测定周期为5~7 min,证明了改进的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测定精确度高、操作简便、高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某电厂4号墙式布置机组燃用无烟煤和贫煤混煤,炉膛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高达1 272 mg/m3 (6%O2),采取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CFR)和两层燃尽风对其燃烧系统进行低NOx技术改造。采用数值仿真和改造后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改造方案可行性。结果显示:不同燃尽风(OFA)风率条件下,低挥发分煤均能实现稳定燃烧;随OFA风率增加,主燃区化学当量比减小,O2质量分数降低,燃烧反应速度降低,高温区域范围呈缩小趋势,温度沿炉高分布更为均衡,主燃区相对低温贫氧氛围有效抑制了低挥发分煤燃烧条件下的NOx生成;27.50%的OFA风率条件时,炉内温度分布均衡,NOx排放质量浓度845.1 mg/m3,最终选定的OFA风率为27.50%。改造后工业试验显示,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为833.4 mg/m3,降幅达34.5%。数值仿真结果和改造后工业试验数据相吻合,证明机组低NOx技术改造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典型生物质发电项目配套炉前给料系统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技术方案,以拨棍上棒状拨齿有效地拨动生物质物料取代常用的绞龙螺旋对物料的推送作用,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的生物质原料,同时大幅降低给料环节的能耗;通过实验室规模试验,获取了该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设计原则,对于典型15 MW生物质发电机组炉前给料系统进行的估算显示采用该方案完全可以保证机组满负荷的需求,同时,配套驱动功率低于50 kW,可大幅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3.
非机械式气力播煤装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雷  李军  王国鸿 《锅炉技术》2004,35(1):21-24
通过比较非机械气力播煤装置与传统机械给煤装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 (CFB)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了非机械气力播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并通过锅炉性能试验数据说明气力播煤装置作为大型CFB锅炉的给料装置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双进双出磨煤机最佳给风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讨论了双进双出磨煤机一次风流量、温度及密封风流量与磨机排粉能力、干燥出力的关系,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作者以给风总能耗最少为目标,保证排粉出力及干燥出力为约束建立了给风参数最佳化数学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最佳给出参数可使双进双出磨煤机给风总能耗明显降低。图3表参3  相似文献   

15.
1 离心式选粉机进行改造的原因和动机我公司有 4台Φ3.5m型离心式选粉机 ,生料制备、水泥制成各 2台 ,选粉一直在 4 5%~ 50 %之间的较低水平徘徊。循环负荷过大 ,导致磨机时产不高 ,Φ2 .2× 6.5m磨机 ,生料时产在 2 0t/h左右 ,水泥时产在 1 4t/h左右。近几年来 ,我公司为挖掘主机潜力一直在探索离心式选粉机选粉效率提高的新思路、新技术。 1 999年 ,我公司在江西省建材局的帮助下 ,联合南京化工大学 ,针对影响离心式选粉机选粉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选粉机理及选粉机内部结构 ) ,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和研究 ,初步认定原离心式选粉机…  相似文献   

16.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3种微波热解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波导位置工况下,平均温度差值最大达50%,微波能吸收效率最高可达92%;加入典型吸收剂炭球后可提升生物质对微波能的吸收效率,使得生物质的平均温度升高,能效最高可提高5%;通过给生物质添加旋转速度可优化其温度均匀性,有、无旋转速度的温度标准差相差最大约26%,但旋转速度对温度均匀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对三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不同气氛下和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重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失重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空气气氛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在空气气氛下的挥发分析出速率比N2气氛下高,随着温度升高,N2气氛下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分解,而空气气氛下还伴随有其分解产物的燃烧。生物质中挥发分含量较高时,反应活性也比较高。实验温度由室温升至800℃时,在升温速率为10℃/min ~ 25℃/min范围内,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松木热重曲线先向低温区移动再向温度较高的一侧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当升温速率为20℃/min时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最低,升温速率为25℃/min时失重峰值最大。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采用2组分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生物质在空气中的失重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O2/水蒸气和O2/CO2作为气化剂对海藻粉气化特性的影响,在自制的小型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炉上开展海藻粉在气流床下气化特性试验研究。当氧气/生物质比(O/B)为0.3、气化温度为1200℃时,不同水蒸气/生物质比(S/B=0~1.2)对合成气组成有较大影响,其中H2产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S/B=1.2时比单纯氧气气化提高了81.4%。而在O2/CO2气化条件下,由生物质产生的CO2随二氧化碳/生物质比(CO2/B)的增加而下降,当CO2/B=0.9时,H2、CO的产量分别比单纯氧气气化提高了33.9%和75.8%,热值由5521 kJ/m3上升至8576 kJ/m3。结果表明,如果以提高热值为制取合成气的目标时,添加CO2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达到水蒸气的效果,同时降低了系统能耗及简化了气化设备。  相似文献   

19.
微细微量螺旋加料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自行设计的几种型式微细微量固体颗粒加料器进行试验研究,得出适于物料不同颗料直径下小流量的加料杆型式。结果表明,对于Sauter平均直径在90μm左右的金刚砂粒子,压力螺旋加料杆最小流量可为0.4g/min;对于Sauter平均直径在40μm左右的金刚砂粒子,两线松弛螺旋加料杆最小流量可为0.6g/min。操作简便可靠、量化准确的微细微量固体颗粒加料器对于气固两相流试验研究给粉均匀、连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产率、热值及能量产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工艺的炭化温度、升温速率、保留时间进行分析。在此条件下,生物质炭产率与热值呈负相关,即产率与热值目标无法同时满足。研究引入能量产率作为评价成型生物质炭产率和热值的综合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优化,并对最优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32℃、升温速率4.0℃/min、保留时间43 min条件下能量产率最高,为57.56%;验证结果表明,此条件下能量产率为57.88%,说明该模型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用于指导生产高产率、高热值、高能量产率成型生物质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