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 言  蔗糖业 ,包括甘蔗种植业、蔗糖加工业、蔗糖销售业、蔗糖运输业以及相关产业 ,是广西的特色、优质产业 ,是广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广西是国家重点产糖基地之一。该产业对象州来说 ,也是经济发展重点产业的“重中之重”。可由以下数据证明 :2 0 0 2年象州县甘蔗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 2 .34% ,农民种蔗人均纯收入 41 7.76元 ;1 998年、2 0 0 2年蔗糖业产生的税收占县财政收入分别为2 9.2 0 %、2 6.77%。2 0 0 2年跨 2 0 0 3年制糖期全县甘蔗总产量 1 46.5 1万吨 ,总产值 2 30 0万元 ,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蔗糖加工生产能力由 1 99…  相似文献   

2.
0引言“八五”计划前,蔗糖产品统购包销,被誉为“皇帝女不愁嫁”。1991年开始,国家对食糖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从此,糖厂被推上了市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探索、搏击、竞争、锤炼。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在蔗糖生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未能摸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宏观调控手段不力,使“九五”计划开局后对食糖生产应控制发展而未能得到控制。各地对“八五”期末昙花一现的糖市喜形于色,不遗余力地注入大量资金,盲目扩大制糖设备规模,“无忧无虑”地大力发展甘蔗生产,食糖产量连年增长,出现了我国食糖低消费水平的供…  相似文献   

3.
陈岳龙 《广西轻工业》2005,(3):10-12,28
介绍了南宁市蔗糖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它的蔗糖业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发展南宁市蔗糖业经济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蔗糖业曾经是我省特别是闽东南的重要产业,但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创历史纪录后却连年下滑,使我省食糖生产由原来的自给有余变成自给不足。每年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o10多万吨食糖。究其原因,虽有因糖价长期低速造成种蔗效益比较偏低等因素外,管理体制不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适度恢复我省蔗糖生产”的指示,笔者认为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蔗糖生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贸工农一体化”的新体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产业化是蔗糖业的…  相似文献   

5.
思柔地区蔗糖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源泉 《甘蔗糖业》2002,(1):50-51,14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全国和广东省蔗糖业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广东推广地膜蔗18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地膜发展规模,主要技术措施,示范宣传,推广工作和有关政策问题的建议;列出1996年广东全省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的植蔗总面积,地膜蔗面积和地膜蔗率的调查统计数据,借以说明地区间推广地膜蔗的现状和差距,提出推广地膜蔗的建议计划。  相似文献   

7.
蔗糖业综合利用可制的化工产品和能源替代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裕 《甘蔗糖业》2006,27(3):29-33
4 从酒精副产杂醇油中分离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酒精发酵过程主产乙醇外,还副产碳原子大于2的各种醇,统称杂醇或高级醇,在发酵过程其生成量与原料、发酵温度、供氧情况、酵母菌种、营养成分等有关.一般控制发酵温度35℃左右的生成量约为3%~5%.  相似文献   

8.
不断引入和交流清洁生产技术,使蔗糖业能不断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并持续清洁生产,本文介绍了在云南蔗糖厂清洁生产审核中发现的几项清洁生产技术,希望对蔗糖业的清洁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996年我国的食糖销售价一直下跌,由最高的4800元八,跌至目前的2300元八,造成全国制糖行业连年亏损,糖厂无法即时兑现蔗农的蔗款,国家及地方的税收也无法得以保证。我国的食糖产量过去一直存在缺口,由国家统购统销,糖价及甘蔗原料价由政府指令,糖厂利润上缴。发展...  相似文献   

10.
0引言珠江三角洲的蔗糖业享有盛名,历年产糖量均占全省总产糖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国很重要的蔗糖业基地之一。然而自1992年起,珠江三角洲种蔗面积和总产蔗量、总产糖量逐年大幅度下降,糖厂大量转产,其中尤以经济发达的蔗糖主产县(市)更为严峻。如顺德、中山,过去分别每年种蔗10多万亩至20万亩,总产蔗量100多万吨,总产糖量10万吨上下,有糖厂5间;而目前分别种蔗只有2万多亩至3万亩,总产蔗量不过16万吨,总产糖量1万余吨,开榨的糖厂仅有1间至2间。东莞、南海比顺德、中山更早出现了这种蔗糖业的不景气。番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加入WTO后对湛江蔗糖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2.
谷悦 《中国食品》2015,(3):88-91
<正>从2011年到本榨季,我国食糖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2011年8月最高达到7810元/吨,目前的陈糖已跌至4200元/吨左右,新榨季的新糖仅为4400元/吨左右。近3年里,糖价跌幅接近50%。作为我国食糖主产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全区涉糖农民人口2600万人。糖价持续跳水,对糖企、蔗农有何影响?糖价何时会探底回升?糖业如何突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广西一些产蔗市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广东农垦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下步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势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大量的原材料被应用到生产中来,那么生态环境就遭到了破坏。人们在经历了生态环境失衡后的生活,深刻的认识到了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的重要性,所以现如今国家大力的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非常的注意环保的建设,绿色生活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之后,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在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标准,因为居住的环境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不仅要在舒适度上满足要求,还要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所以在现在的建筑装饰施工中,引进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本文就对于绿色装饰中的施工管理以及以上海世博馆为例谈一些绿色技术的创新,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与绿色建筑的了解,同时对于绿色装饰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赴越南蔗糖科技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的邀请,由广西甘蔗研究所组织的,以广西甘蔗研究党委书记陈引芝同志为团长的广西赴越南蔗糖科技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5年11月3日至10日对越南甘蔗科研、制糖生产进行考察.在为期8天的考察活动中,考察团先后访问了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甘蔗研究组、清化省农贡糖业公司、广义省糖业公司、越南甘蔗研究院,并与有关人员座谈、交流,还参观了这些蔗区的大田生产、良种繁育基地以及越南的甘蔗科研状况.经过考察,对越南的蔗糖业生产概况、甘蔗科研现状水平与趋势有了大致的了解,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基本情况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澜沧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甘蔗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向东南亚国家辐射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区,也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旱坡地蔗区。2018/19年榨季,云南澜沧甘蔗总面积为19313 hm2,入榨量为999700 t,蔗糖分达到13.84%,出糖率为11.9%;2019/20年榨季,澜沧蔗区种植面积为19660 hm2,高优良种推广面积18880 hm2,产业覆盖20个乡镇,蔗农2.9万户(约11.01万余人)。但澜沧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条件差、品种单一、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蔗糖产业发展。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糖料基地建设、加快甘蔗新一代良种良法、建立现代化甘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开发甘蔗生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而为蔗农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后,四川甘蔗糖业面临的形势严峻.白糖生产基地向气候条件较好的攀西蔗区转移,但由于甘蔗糖业仅是脱贫产业,并非致富产业,在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状况不佳,面积大幅下滑,糖业生产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目前糖价大幅回升,在机遇面前需认真思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茶叶加工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关键。企业应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科学化的决策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陈娟 《印刷世界》2000,(4):48-48,38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高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通印企业的技术进步幅度虽然不能与瞬间万变的信息产业同日而语,但从印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来衡量,要使其争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企业适时地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辉煌。 一、人才是企业的财富 信息革命使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资本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出现了“知产力(知识生产力)”这一概念,形成未来公司的财富增值不仅仅取决于领导的天才,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企业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这个问题在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初冬邕城,暧阳依旧。满目的绿树使人心旷神怡。2004年11月29日~12月2日,来自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十九个产糖国和地区的五十多位外国专家以及一百五十多位国内同行一道,在广西首府南宁五星级的明园新都酒店会聚一堂.共同商讨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