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畅  胡娟  易封萍 《食品科技》2011,(8):212-214
目的:研究生物转化法生产天然茴香醛;方法:以茴香脑为前体,通过筛选得到一株转化茴香醛能力较高的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11,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在较为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菌种生长进入稳定期后添加转化底物茴香脑,转化12h后结束反应,茴香醛的产率可达到0.19%;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茴香醛发酵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转化液中反式茴脑、茴香醛和茴香酸3种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100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V(乙腈)∶V(水)∶V(冰醋酸)=70∶30∶0.02,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5μL,柱温室温,15 min内3种物质得到了较好的分离。该方法中各标准品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重现性。反式茴脑、茴香醛和茴香酸线性范围分别为4.080~2.652×102 mg/L(R2=0.9999)、4.580~64.12 mg/L(R2=0.9997)、3.780~52.92 mg/L(R2=0.9993);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34%、101.18%、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2%、1.75%、0.53%。用于实际样品测定时,RSD均小于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同时定量分析反式茴脑生物转化液等复杂体系中的反式茴脑、茴香醛和茴香酸。  相似文献   

3.
具有β-半乳糖苷酶转苷能力的菌株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乳糖为惟一碳源,5-溴-4-氯-3-吲哚- β -D-半乳糖苷(X-gal)为显色剂,从土壤中筛选出10株产β- 半乳糖苷酶较高、生长较好的菌株.在30 ℃下发酵产酶,测定邻硝基苯- β- D-半乳糖苷(ONPG)水解能力.在50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7.0)中,加入400 g/L乳糖和200 g/L果糖,并分别添加10株菌所产β- 半乳糖苷酶, 至酶活为400 U/L,37 ℃下反应8 h,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编号为2-1样品中含有乳果糖.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2-1为节杆菌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长期使用异菌脲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可以以异菌脲为唯一碳源的菌株CQH,它可以在112 h完全降解100 mg/L的异菌脲。结合其生理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CQH鉴定为Arthrobacter sp.CQH。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培养基中不同p H、培养温度和培养基中Na Cl浓度对菌株CQH生长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索菌株CQH最适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菌株CQH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 H为7.3,培养温度36℃,培养基中Na Cl浓度为0.5%,在此条件下培养11 h后,菌株CQH的菌悬液在600 nm处吸光度为0.582。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大、小茴香为材料,食用菜籽油为媒介,采用热油浸提的方法制备大、小茴香油。制备的茴香油用甲醇萃取得到萃取液,以反式茴香脑为评价指标,经气相色谱测定反式茴香脑。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得到大、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分别为:物料比1∶2,浸提温度140℃,浸提50min;物料比1∶2,浸提温度140℃,浸提30min。在此条件下反式茴香脑浓度分别为24.56,2.07mg/mL。  相似文献   

6.
从食用油加工厂含油十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产脂肪酶菌株,得到活性较高的D7、D14、D20株菌,对其生长和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均在培养24h右出现生长高峰,D7和D20株菌在培养48h后表现出高的酶活性,而D14株菌则在12h~27h活性较高,3菌株最适pH值均为6~7,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8℃~30℃.  相似文献   

7.
从内蒙古部分传统发酵乳样品以及酸菜汤中分离到105株乳酸菌,用检测蛋白酶产生水解圈和福林酚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耐热蛋白酶产生菌株WH29-3-1,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Enterococcus faecium.同时,对其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H29-3-1是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粉为氮源、碳氮比为0.8、pH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45℃、接种量为4%的条件下发酵培养30h,具有最大产酶量13.13U/ml.且K2HPO4、MgSO4有促进蛋白酶产生的作用.由菌株WH29-3-1产生的耐热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7,最适作用温度为50℃.结果表明,该菌是一株具有进一步改造利用价值的产蛋白酶菌株.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酯化酶细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ltguinis).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7℃、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48h,发酵液酶活可达15.35U/mL.对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豆粉为氮源,玉米粉为碳源,初始pH值为7.0,32℃下培养48h,酶活可达18.26U/mL.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发酵绿豆酸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从酸浆中分离出5株具有絮凝淀粉活性的产酸细菌,通过群体形态、个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絮凝活性最高的菌株LLY11进行菌种鉴定,鉴定该菌株为Acetobacter indonesiensis,并命名为Acetobacter indonesiensis LLY11。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其培养条件,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分别以1%葡萄糖、2%牛肉膏作为绿豆汁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初始pH5.0、培养温度30 ℃,在该培养条件下,测定了LLY11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菌株从12 h才开始进入对数期,有二次生长,分别在24 h和42 h菌体数量达到最高值,随后进入衰亡期。  相似文献   

10.
苗艳芳  王忠彦  胡承  孟勇 《酿酒》2003,30(2):21-23
通过驯化培养,从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能高效降解苯甲酸的BJS3菌株,经鉴定,该菌为斑生假单孢菌(Pseudomonas maculicola),该菌还可以利用苯乙酸、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研究了温度、pH、Ca^2 、Mg^2 、氮源,碳源以及微量元素对BJS3菌株生长的影响。在优化培养条件下,BJS3菌株在24h内对苯甲酸的降解率达99.93%。  相似文献   

11.
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在含维多利亚兰的培养基上筛选来自油菜地土壤的样品。筛选到1株活力较高的菌种,经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在优化的产酶条件(2.0%的乳糖作为碳源,1.5%的牛肉浸膏和1.0%的酵母膏作为复合氮源,0.1%MgSO4.7H2O,初始pH7.0,30℃)下培养48h,酶活为39.09U/mL。在反应温度为30℃,振荡速率为180r/min时催化能力较强。其粗发酵液可催化含水量在91%以上的橄榄油、芝麻油、茶油生产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2.
胞外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从豆豉、酱豆和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强力纤溶活性的细菌 ,编号为NK—5,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枯草杆菌群细菌。该菌在固态基质及液体培养基中均产生大量胞外纤溶酶。摇瓶发酵试验表明 ,其最适产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为 :豆粕粉 2 0 %、麸皮 0 5%、玉米淀粉 0 5%、KH2 PO4 0 2 %、K2 HPO40 4 %、MgSO4 0 0 5%、CaCl2 0 0 2 % ,pH7 0。在优化条件下 ,发酵液酶活达 6 83 3IU/mL  相似文献   

13.
产3-羟基丁酮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产3-羟基丁酮的菌株SF4-3,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该菌株在37℃,180 r/min摇瓶培养96 h,3-羟基丁酮产量为33.90 g/L,利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菌株SF4-3的发酵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产物为3-羟基丁酮,纯度为95%以上,不产2,3-丁二酮或2,3-丁二醇。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4.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湖南武冈市脐橙果园土样(pH 5.5~6.5)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果胶酶的菌株,编号为BM201。根据形态学观察、ITS rDNA及28S rDNA D1/D2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进行多相鉴定,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BM201。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为30 ℃、160 r/min摇床发酵培养3 d,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果胶酶酶活为421 U/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在30~50 ℃条件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80%以上,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0,在pH 4.0~7.0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50%以上,表明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发酵的苹果醋醪中筛选鉴定得到1株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B104,为进一步提高这株热带醋酸杆菌的产酸能力,对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为接种量4.0%,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10.0 g/L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0%的无水乙醇为碳源,20.0 g/L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培养12 d,该菌株产酸量达到55.4 g/L,是优化前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A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GABA高产菌株14#,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2.30 g/L,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产GABA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MRS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以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10 g/L的酵母粉和15 g/L的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添加1.5% L-谷氨酸钠,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0,37 ℃静置培养48 h。优化后GABA含量可达9.12 g/L,比优化前产量(2.30 g/L)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7.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莹  向新柱 《纺织学报》2007,28(11):73-75
为改进苎麻脱胶工艺,采用选择平板初筛,脱胶发酵实验复筛,从60 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可用于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优良菌种———An6。在以未经刮制的苎麻韧皮为主要碳源,015 %(NH4 ) 2 SO4 为氮源,添加0105 % MgSO4 ,0105 %KCl ,011 %K2HPO4 ,01001 %FeSO4 的培养液中,接入An6 ,置30 ℃下150 rPmin处理40 h左右,脱胶麻残胶率为15193 %。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FV_(8812)菌株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FV_8812(Flammnlina Velutipes)菌株是我们从国内外收集到的25株菌株中,经筛选获得的一株适合深层发酵的高产优质菌株。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条件及50升发酵罐的扩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其适宜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5.0%玉米粉、3.0麸皮、0.1%KH_2PO_4、0.05%MgSO_4·7H_2O、10μg/100ml VB_1、50μg/100ml VB_2;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0~25℃培养基起始pH6.0~7.0,摇瓶装量500ml,装100~160ml,种子培养时间3~4天,接种量10~15%,摇瓶转速120~200rpm添加消泡油不少于0.1%为宜;经50升发酵罐扩大试验,菌体干收率3.94%(W/V),达到了工厂化发酵生产食用菌菌丝体的要求,因而具有工业投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发酵的麻虾酱中筛选到1 株产甲壳素酶的放线菌X1。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icus),命名为S. diastaticus strain CS 1801。在30 ℃条件下培养7 d,该菌株所产甲壳素酶活力为117.4 U/L。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发酵液中成分进行分析,确定甲壳素在淀粉酶链霉菌CS1801作用下分解成壳二糖、壳三糖、壳四糖、壳五糖和壳六糖。  相似文献   

20.
从汾酒大曲(后火曲、红心曲、清茬曲)中筛选出1株产酯化酶较高的菌株,从菌落外形及显微镜观察初步确认是葡萄球菌。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以37℃恒温摇床培养48 h,发酵液酶活力可达25.00 U/mL;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碳源和氮源优化。结果表明,以豆饼粉作氮源,玉米粉为碳源,于37℃、180 r/min下摇床培养48 h,酶活力可达到33.33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