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陈伟平  谢园沁  胡金鹿 《食品科学》2012,33(15):291-296
目的:研究蚕蛹油对3种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1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大组:实验a组(酒精性肝损伤组)、实验b组(免疫性肝损伤组)、实验c组(D-半乳糖胺肝损伤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5个小组:空白对照组、月见草油阳性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及蚕蛹油低、高剂量组。灌胃7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实验a组给予50%乙醇12mL/kg,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实验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实验c组以10%D-半乳糖胺600mg/kg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诱导小鼠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24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观察肝脏、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蚕蛹油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ALT和AST的活性及肝组织中MDA、还原型GSH水平与模型组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脏、脾脏指数水平与ALT、AST活性及MDA、GSH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蚕蛹油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卡介苗和脂多糖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D-半乳糖胺所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对酒精性肝损伤及BCG和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保护效果优于月见草油,其机制可能与其降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阻止肝细胞坏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肽(CCP)对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CCP低、中、高剂量组,第1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BCG致敏;玉米肽组分别灌胃CCP 150、300、600 mb/kg·bw,阳性对照组灌胃水飞蓟宾50 mg/kg·bw,正常组、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15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经尾静脉注射LPS攻击,诱导小鼠肝损伤.用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CP高剂量组可极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P<0.01),提高肝组织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力,并降低肝组织中MDA、NO的含量(P<0.01),其护肝效果与50 mg/kg·bw水飞蓟宾接近;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接近于正常组.玉米肽对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灵芝肽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肽(GLP)对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GLP低、中、高剂量组,第1d,模型组与GLP剂量组均经尾静脉注射BCG致敏;每天灌胃一次,GLP组分别灌胃GLP 60、120、180mg/kg bw,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5d后模型组和GLP组经尾静脉注射LPS攻击,诱导小鼠肝损伤.通过脏器重量和体重计算肝、脾脏指数;用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l、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GLP高剂量组的肝、脾指数与血清ALT、AST活性均极显著地低于模型组(p<0.01),各种剂量的GLP均可显著地对抗BCG/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所致的肝组织中MDA、NO含量的升高以及肝组织中SOD、GSH-Px活力与GSH含量的降低(p<0.05~0.01);肝组织病理学形态逐步好转;尤其以180mg/kg bw给予GLP,防止肝损伤的效果最佳,趋近于正常组.结论:GLP对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剂量的美味牛肝菌多糖(Boletus edulis polysaccharides,BEP)给予小鼠灌胃连续30d后,按10mL/kg剂量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0.2%CCl4的花生油溶液,建立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肝脏指数、肝脏重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进一步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BEP能显著抑制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提高肝脏GSH-Px、SOD及GSH活性,其中800 mg/(kg BW獉d)剂量水平效果最佳,BEP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草苁蓉水萃取物(BRAF)对脂多糖(LPS)与D-氨基半乳糖(GalN)联合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BRAF高、低剂量组及水飞蓟素(SIL)组(阳性对照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和GalN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电泳法检测小鼠肝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显示,BRAF明显降低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TNF-α水平,降低肝NO和MDA水平,升高肝组织CAT、GPx、GST活性和GSH水平,并降低肝细胞DNA损伤程度。提示:BRAF对GalN和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抗肝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露糖对卡介苗与脂多糖(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甘露糖低剂量组(20 mg/kg)、甘露糖高剂量组(100 mg/kg),采取BCG联合LPS诱导小鼠肝损伤。取肝脏、脾脏、胸腺,测定脏器指数。用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力,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β,IL-β)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并取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露糖高剂量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NO、TNF-α、IL-β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甘露糖低剂量组有一定好转,但基本未达显著水平。结论:甘露糖对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豆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将实验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素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豆皂苷高、低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皂苷明显增高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b水平,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升高肝组织总SOD、CAT和GPx活性,提高肝GSH水平,降低肝MDA水平;升高肝线粒体Na+-K+-ATPase、Ca2+-Mg2+-ATPase和Mn-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MDA含量。这说明大豆皂苷可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晓琳  沈明花 《食品科技》2011,(7):49-50,54
目的:研究花脸蘑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花脸蘑多糖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花脸蘑多糖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提高Alb含量及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花脸蘑多糖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扑热息痛(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大豆皂甙组及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以及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OOH)、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显著降低APAP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增高血清ALB水平,降低肝iNOS活性和NO水平,减少肝LOOH和MDA含量,升高肝组织CAT、GPx、SOD活性和GSH水平。提示,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灵芝肽对小鼠半乳糖胺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肽(GLP)对D-半乳糖胺(D-Gal)诱导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GLP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一次,GLP组分别灌胃GLP 60、120、180mg/kg bw,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模型组和GLP组腹腔内注射D-Gal (750mg/kg bw),诱导小鼠肝损伤.通过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与模型组比,以180mg/kg bw给予GLP,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力与GSH的含量(p<0.05~0.01),肝组织病理学镜检结果显示已接近正常组.结论:GLP对D-Ga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紫甘薯花色苷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紫甘薯花色苷不同剂量(200,400,800μg/ml)组、si-NC组、si-KTN1-AS1组、紫甘薯花色苷800μg/ml+pcDNA组、紫甘薯花色苷800μg/ml+pcDNA-KTN1-AS1组,细胞计数试...  相似文献   

12.
紫心甘薯多糖抗疲劳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紫心甘薯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PPSP)的抗疲劳活性及其机制,为紫心甘薯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将小鼠分为PPSP组,普通甘薯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general sweet potato,PGSP)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用低、中、高3种剂量的PPSP、PGSP和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h后,进行20min负重游泳运动,30d后,测定肝糖原、肌糖原储量,血清尿素氮浓度,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实验结果表明:PPSP能显著提高运动后肝糖原、肌糖原储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肝脏MDA生成量,并使血清酶活性呈现抗疲劳的良性趋势;相比之下,PGSP在肝糖原、肌糖原、血清尿素氮上也有类似作用,但在肝脏MDA生成量和SOD活力上未见明显效果。结论:紫心甘薯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且抗疲劳活性明显优于普通甘薯多糖。  相似文献   

13.
紫薯功能性与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薯属于甘薯的新品种,具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这极大促进紫薯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种植产业以及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除含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紫薯还富含花青素、多糖、黄酮类、绿原酸、异绿原酸和硒等功能性成分。正因为紫薯含有这些丰富的功能性成分,所以迫切需要将其加工成营养保健食品,目前以紫薯为原料的饮料类、酒类、牛奶类、全粉类等产品已成为热点。多项研究表明,长期食用紫薯或紫薯产品,可延缓人衰老,抑制致瘤致癌物质的产生,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利于益生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体的增殖,改善肝功能。现国内外对紫薯功能性及其食品开发的研究颇多,本文将对此作一重点概述,旨在为紫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黄豆和紫薯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豆腐工艺加工制作新型豆腐.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紫薯豆腐的最佳配方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豆浆和紫薯汁比例、石膏量、黄豆和紫薯水的添加量;最后确定了最佳的工艺配方:黄豆500 g,紫薯250 g,分别加入水1000mL制备豆浆汁与紫薯汁,豆浆与紫薯汁比例为6:1,石膏量为3.5 g,温度为100℃.产品感官性状良好,不仅含有独特的紫薯营养功能,还为开发新品种豆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程程  于筠  王春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6):244-249,253
为研究鲜切紫甘薯的褐变条件与机理,本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4和12℃)的鲜切紫甘薯的褐变程度、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底物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贮藏组的鲜切紫甘薯褐变度始终显著高于4℃贮藏组(P<0.05)。贮藏期间,褐变重的鲜切紫甘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更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更多。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紫甘薯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显著不同(P<0.05),因此推断褐变相关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可能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酶。绿原酸和阿魏酸是鲜切紫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16.
花青素作为紫薯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保护大脑、降血糖血脂和阻止脂肪积累以及消除炎症等生理功能, 对于改善记忆力和抑菌也有很好的功效。我国是紫薯的生产大国、资源丰富, 从紫薯中提取花青素降低了花青素的提取成本。超声是一种非热加工的提取技术, 具有节能、省时、高效等诸多优点, 在提取植物花青素的领域越来越受欢迎。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的几种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超声辅助溶剂法、超声辅助酶法、超声-微波协同法、超声辅助冻结-融解法、超声辅助双水相法, 以期为超声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莹 《食品科学》2009,30(5):109-111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模拟胃酸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考察反应时间、温度、紫甘薯花色苷用量以及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花色苷清除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紫甘薯花色苷用量的增加及添加食品添加剂,紫甘薯花色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紫薯醋酸发酵条件,同时发酵得到紫薯醋和紫薯色素回添醋,并对2种醋和紫薯原料的品种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优化后的紫薯醋酸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1 d、初始酒度7.35%vol、装液量28%,此条件下,总酸含量为6.92 g/100g。与原发酵工艺相比,紫薯色素回添醋除总糖和维生素含量较低外,其总酸、总酯、总多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优于紫薯醋(P<0.05)。与紫薯原料中的活性成分相比,紫薯醋中总多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较原料分别损失75.59%、63.63%和72.75%,采用新发酵工艺可使损失率分别降低10.34%、15.61%和42.93%。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2种紫薯醋中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相差不大,种类却有较大差异。同时,紫薯花青素的提取过程会导致一些对醋品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损失。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紫甘薯花青素,考察了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紫甘薯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避光保存花青素的稳定性最好。食品防腐剂对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葡萄糖、蔗糖对花青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VC对紫甘薯花青素影响较明显;H2O2,Cu2+和Fe2+对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Cu2+,Fe2+会使花青素溶液变浑浊。  相似文献   

20.
以籼米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紫薯粉制备挤压重组紫薯米。主要选取紫薯粉添加量、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含量3个试验因素,以花色苷含量、质构品质和感官评分作为综合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紫薯粉添加量为10%、挤压温度为80 ℃、水分含量为26%。该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挤压重组紫薯米呈现亮紫色,且综合得分最高为71.08±0.79分。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挤压重组紫薯米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86.71%、87.55%,显示其良好的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