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气相色谱油脂衍生化条件与油脂酸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气相色谱法中,油脂的衍生化与酸度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认为油脂衍生化条件的选择与其酸度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成中油脂衍生化条件的选择这一关键步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2)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脂肪酸特征分析区分5种植物油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米糠油和棕榈油5种植物油的脂肪酸,将其含量进行数据处理,选择特征值,区分5种植物油.每种植物油甲酯化后,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每种油脂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计算每种油脂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百分含量,以C16∶0/C18∶0为横坐标,C18∶2/C18∶1为纵坐标,用Origin6.0软件作二维图.结果显示各种油脂都有各自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4.
利用脂肪酸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针对21种花生油、20种棕榈油及4种调和油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识别.以它们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1 099 cm-1、1 118 cm-1处的吸收峰的面积作为红外特征信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每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每种油脂的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百分含量的比值为横坐标,亚油酸(C18∶2)和油酸(C18∶1)的百分含量的比值为纵坐标,用Origin 7.5软件作图;再组合红外特征信息和脂肪酸特征信息,A1099 cm-1/A1118 cm^-1为横坐标,AC16∶0/AC18∶0为纵坐标,用Origin 7.5作图.结果显示,花生油和棕榈油信息点均有各自分布区域,调和油的信息点在分布图中呈线性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5.
甲胺磷是一种兼具杀虫、肥料两种性能的高效、广谱农药。由于甲胺磷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分解温度185~190℃),色谱分析时操作温度不能太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胺磷已有少量报道,但用指数程序薄涂柱测定,尚未见报道,该法选择了DEGS为固定液,按0.34%、0.49%、0.70%的指数程序涂在80~100目硅烷化玻璃微球载体上,再填入1m不锈钢色谱柱进行测定。当柱温150%时甲胺磷就能与其他成份进行良好分离,甲胺磷仅2分钟15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总脂肪酸以及sn-2位脂肪酸,以不同脂肪酸的含量为变量,作二维组成信息分布图,对3种植物油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总脂肪酸含量数据分析时,分别以C16:0/C18∶0和C18∶1/C18:0为横坐标,C18∶2/C18∶1为纵坐标作图,能够准确区分3种植物油;采用sn-2位脂肪酸含量数据分析时,分别以C16∶0/C18∶0为横坐标,C18∶2/C18∶1为纵坐标和以C18∶2/C18∶0为横坐标,C16∶0/C18∶0为纵坐标作图,也能明显识别3种植物油,对比两种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总脂肪酸含量为变量制作二维图更容易区分3种油脂.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关乎其营养价值,其检测技术也有很多,核磁共振技术因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近年来在油脂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测定食用油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利用1H NMR谱图中不同共振峰与脂肪酸中氢核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油脂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测定方法。通过计算食用油样品1H NMR谱图中各组共振峰峰面积,确定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物质的量以及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了12种油脂(共20个样品)的1H NMR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数据。结果显示,油脂中各种脂肪酸质量分数的1H NMR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替代气相色谱法用于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番茄红素油树脂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以非极性溶剂为介质来进行抽提而得到的油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除含有番茄红素外,还含有一定数量油脂及脂肪酸,维生素E、甾醇及磷脂等类脂性成分。本研究通过对皂化后所得脂肪酸经AMP衍生化所产生衍生产物的GC/MS法,对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油树脂中脂肪酸组成包括14:0,16:0,18:0,18:1,18:2,18:3等几种,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脂肪酸总量的75%,而不饱和脂肪酸仅占25%,并且所有脂肪酸的碳链均较短。  相似文献   

9.
粮谷及油籽中哒菌清残留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建立了粮谷、油籽中哒菌清残留量快速测定方法,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哒菌清用丙酮-石油醚(1:1)提取,并通过硅胶柱净化;被测物用石油醚-丙酮(95:5)洗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外标准定量。哒菌清添加浓度在0.1000-1.000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81.8%-94.4%,变异系数为4.84%-6.34%,最小检出限为0.1000mg/kg.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油脂化学协会Ce—1—62法,谷物比学协会审批方法AACC方法58—18法,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新疆地区的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四川部分地区油菜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油脂氢化中氢原子碰撞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油脂氢化反应活化能的测定原理。在指定氢化温度下测定不同氢化时间后氢化油的碘价,可求出该温度下单烯酸(酯)的氢化反应速率常数。根据Arrhenius公式,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对数对1/T作图,即可计算出单烯酸(酯)反应的活化能E_1。以氢化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结果,按本文公式作图或计算也可得到三烯酸(酯)、二烯酸(酯)的氢化反应活化能E_3和E_2。选用自制催化剂、高纯氢气、精制豆油进行油脂氢化实验,对测定原理做了进一步验证和应用。测定结果,豆油的活化能E_2=341.22kJ/mole、E_1=79.51kJ/mol。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小白杏杏仁油理化常数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库车和轮台小白杏2个品种的杏仁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小白杏杏仁油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2种小白杏杏仁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50%以上,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库车和轮台小白杏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91.65%和91.57%,其中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鸦胆子的主要组份和鸦胆子仁油的一些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鸦胆子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5%(干基),鸦胆子仁油的粗脂肪含量高达56.9%.鸦胆子的粗蛋白含量为4.4%(鸦胆子仁的粗蛋白含量为1.6%).鸦胆子仁油的一些理化指标皂化值为198.0,碘值为98.3,不皂化物0.75%.经气相色谱分析,鸦胆子仁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构成.其中油酸含量达到63.3%,亚油酸为21.2%.因此,鸦胆子仁油很可能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新油源.  相似文献   

14.
选用库车和轮台小白杏2个品种的杏仁为原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小白杏杏仁油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2种小白杏杏仁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50%以上,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库车和轮台小白杏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91.65%和91.57%,其中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豆油和玉米油在相同的氢化反应条件下,用不同的催化剂选择性氢化.运用反应比、lnIv-t图及速率常数计算等不同方法,论证脂肪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是否相同.结果表明大豆油氢化时,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在Sn-1,3位较Sn-2位氢化反应得更快;玉米油氢化时,亚油酸在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而油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差异因催化剂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大多数催化剂来说,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位,用催化剂SP7催化氢化时,不同位置氢化速率相等.  相似文献   

16.
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在复杂烃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C1~4)、轻烃(C4~8)、中分子量烃(C8~20)以及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C15)全烃地球化学方法,按照油气分段捕获原理,确定了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烃源,并建立了相应的烃源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嘉陵江组油气与自身烃源无关,主要来源于下伏烃源层,存在多期多源烃类注入,而且不同区域烃源贡献大小不同,其中古隆起核部和核部边缘以志留系烃源为主.  相似文献   

17.
物理场处理对葵花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讨论了超声场和微波场处理对葵花油脂肪酸的影响,并用气-质联用色谱分别检测了未经处理的和经物理场处理的葵花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处理对葵花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氯乙醇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引入反应精馏技术,以乙二醇和工业盐酸为原料,通过探讨选择己二酸为催化剂制备了高纯度氯乙醇。通过试验对连续反应精馏生产氯乙醇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对产物中氯乙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当塔釜温度为115~120℃,回流比0.5,催化剂己二酸用量为乙二醇的5%(摩尔分数),进料比m(乙二醇)∶m(盐酸)∶m(水)=2.3∶3.8∶1时,所得氯乙醇的纯度可达到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