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伊利全面展开其奥运营销截至目前,已经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伊利的奥运营销几乎在没有任何照搬模式下启动的,而期间,伊利的奥运营销攻略也是几易调整,渐行渐近。在奥运会召开只有100多天的时候,本刊特意对伊利的奥运营销进行了整体的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曹慧 《中国皮革》2012,(18):24-25
又到一届奥运时。从北京到伦敦,随着奥运主场的转移,今年的伦敦奥运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阵容也随之改变。运动鞋服行业中,除了安踏成为了中国奥委会最高级别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他品牌相对保守,仅在个别项目中实施重点部署。相比北京奥运的赞助热情,此届伦敦奥运会各大品牌的营销策略都相对简化。奥运营销——押宝之战由于伦敦与北京的约7小时的时差(注:英国夏季实行夏时制),在国内,2012伦敦奥运会的收视比2008北京奥运大幅下滑。除了时差问题,中国观众  相似文献   

3.
奥运,我们食品企业失去了什么? 对于一项花费不菲的奥运营销来说,是否因为奥运营销带来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企业所想传达的品牌形象是否认识清晰等等,都是需要去认真评估的.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毕竟很多中国企业开展体育营销以及利用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舞台进行营销的经验并不丰富,回过头看看前一轮的奥运营销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纺织指导》2008,(4):64-65
奥运赞助不是奥运营销的唯一模式。参与奥运,成功进行奥运营销,我们有很多牌可以打。中国元素,观众,场馆建设,奥运文化等。都可能成为“财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现代奥运会的商业价值在战后被日益重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奥林匹克商业开发的一座里程碑,从此,奥运成为全球商家的必争之地,一个又一个品牌通过这个舞台走向全世界.可口可乐.柯达.IBM,三星.联想.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奥运的赞助者,也是奥运的受益者,他们的经验使奥运营销渐成显学.  相似文献   

6.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过后,泪流满面。奥运来了,又去了。金牌尘埃落定,奥运营销落幕。17天的奥运,千万张面孔,精彩纷呈的比赛场景,复杂的观赛心情,以及众多商家角逐奥运营销的情形都成为我们的奥运记忆。不少读者或许会对这个画面感到不解甚至困惑,他们或身披李宁,或身着耐克,或穿着阿迪达斯、361度等等,他们活跃于水上、田...  相似文献   

7.
张学光 《乳品与人类》2007,(1):37-39,32
奥运品牌对于任何一个赞助商来说,都是一块璞玉,得到它已经是不易,但想要从中创造价值,更多的是需要去精雕细琢,细心研磨。奥运会的精髓是让体育精社为全民共享,同样,在奥运会所带来的商机面前,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在目前国内的乳品行业中,伊利无疑是和奥运最亲密接触的,作为伊利,希望能够通过奥运营销扭转此前与老对手蒙牛在营销对决上的颓势,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对峙,进而谋求反攻机会,伊利能如愿以偿吗?  相似文献   

8.
岳蕾  邓波 《新食品》2006,(13):22-24
序.一场可能引发行业变局的赛跑 2006年,随着青岛、燕京、华润雪花奥运营销动作的陆续启动,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次“奥运大赛”正式起跑! 不可否认,从现在开始,未来三年里,北京奥运会将是全球体育的硕级赛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给了中国品牌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次最大的考验,很多企业第一次面对“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9.
刘星星 《西部皮革》2008,30(1):14-17
奥运营销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高超境界,国际大品牌正是通过赞助奥运而逐渐成为世界巨人。北京奥运无疑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商业盛宴,奥康作为中国鞋业的领军企业,是如何策划奥运营销这一战略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上一期,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以企业家的独特视角对奥运从精神与经济的角度作了精辟的阐述,本篇汪海以理性的思维对企业参与奥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奥运营销是把双刃剑,历年来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崔林 《中国酒》2006,(11):40-42
联想为进入TOP榜单拿出了6500万美元,同时要准备拿出至少2亿美元做市场推广和宣传。但是联想在2004年成为奥运会的全球伙伴之后,其国际化步伐如此之快不能不说这与他的奥运营销计划有关。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600多天的时间,对国内的三大酒企业赞助商来讲,面临的第一课题就是如何更有效实施奥运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奥运圣火徐徐熄灭,"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完美落幕。然而奥运会结束后,人们所理解的奥运精神和文化以及营销活动远没结束!对于企业来说,在激隋万丈、热火朝天的奥运前和奥运中的营销过后,如何应对后奥运时代,特别是酒类企业如何将奥运期间的品牌诉求和精神与奥运后的品牌价值传播进行有机的衔接,将品牌塑造和营销活动贯穿到更远的时间跨度中,实现后奥运时代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酒类企业关注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本届奥运营销做得不好或没做奥运营销的中小酒类企业,更应在后奥运时期及时"补足功课",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3.
赵振华 《江苏纺织》2007,(12B):18-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孚日公司在成功成为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生产商和零售商之后,抓住奥运经济发展的契机,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2007年8月底,公司与奥组委签署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生产商销售合同》,强势展开面向国内的奥运产品营销。根据公司制定的推进品牌建设和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建设的战略,紧紧抓住奥运会临近的有利时机,围绕奥运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这一关键环节,在国内大力推进奥运产品零售店的设立,截至2007年11月底,经北京奥组委批准,公司已经在国内开设的奥运零售店(包括店中店)为48家,到2007年底有望达到120家。  相似文献   

14.
刘劲强 《西部皮革》2007,29(9):41-43
奥运营销历来被商家视为掘金营销。面对越来越近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鞋业该如保珍视和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奥运财富?沃特“傍奥运”的营销策略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些许值得借鉴的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清瓷  筱潼 《纺织指导》2008,(3):22-23
2008奥运纺织服装业商机多 从奥运全球赞助,到特许营销;从特约供应商,到一般采购;从礼仪服、运动服、运动村室内用品及宾馆用品等奥运直接产品,到大型体育设施所需的纤维材料、土工布及其他纺织用品等间接奥运产品,处处蕴藏商机。  相似文献   

16.
尽管金钱永远无法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届奥运会的举办,谁也无法忽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藏着的巨大经济效益,可口可乐品牌更是通过奥运淘金的楷模。希望通过对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分析给渴望从奥运淘金的企业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北京将奥运的旗帜转交给伦敦,很多国际品牌也将随之备战伦敦的奥运营销。所以,即使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中国企业对于奥运的思考却不能停止,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看来,虽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没有赞助北京奥运会有一点遗憾,但是如果中国汽车企业没有好好地思考那些赞助企业是如何运营此次奥运营销的话,那才是真正的遗憾。中国的服装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它们来说,北京奥运会提供的思考机会大于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8.
"2008,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绝对值得骄傲和纪念的年头,但更多的人,从这一个数字的背后看到了两个字——商机,历届奥运会的举办,谁也无法忽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藏着的巨大经济效益。本期我们有幸结识到可口可乐、伊利、青岛啤酒、长城葡萄酒这些奥运品牌赞助商,从他们的营销实战案例中领略和分享些许品牌经营和推广的经验。其创意的手段让我们感叹,无论是在营销的某一环节还是整个系统过程,还是具体的策划过程,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无论是借势还是比附定位,无论是造势还是卖点策划,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营销传播,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树立品牌是一个持续的战略,同时,品牌推广更要有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当机会来临时才不致错失良机,且更能借机行事,大大强化品牌的推广工作。之外,企业也要开展适度的创新,赋予营销以更新更生动的传播形式,在总的营销战略的框架内有力推动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工作的开展。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言,"奥运赞助商资格"的门票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拿得下来,但如果仔细规划,奥运经济的门槛却也并非高不可攀。如何才能确保把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如何确保在与国外赞助企业的较量中不落于下风,让那些可观的赞助费变成现实的商业收益,才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奥运年,奥运经济概念营销已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抓住奥运经济商机,有利于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较多童装企业在今年的产品开发、款式设计中,注重奥运元素运用,推出与运动概念相联系的款式和图案,借助奥运东风,向消费者传递运动、健康、活力的精神,将成为童装设计中的一个热点。在今年童装市场与奥运主题相关的款式将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运动系列、奥运系列的童装成为今年童装市场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完美的结局结束了,作为啤酒企业的后奥运营销时代,啤酒企业还应注意什么?做好市场开发和练好企业的内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出路。后奥运营销时期,市场是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成功开发新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后奥运营销时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实现这个目标靠什么?靠的是后奥运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