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合成方法及应用性能,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有机硅季铵盐主要通过季铵化,硅氢化加成和平衡或缩聚等反应制得.该产品具有抗菌、抗静电、柔软、滑爽等特点,可广泛用作织物抗菌整理剂,柔软整理剂以及防腐剂,头发调理剂等.由于其与被处理材料的表面以化学键结合,因而不易脱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季铵盐类抗菌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季铵盐类抗菌剂制备、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和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聚硅氧烷季铵盐抗菌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聚硅氧烷季铵盐抗菌整理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性能。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聚硅氧烷季铵盐的合成主要以DC-5700型季铵盐和氨基硅油、含氢硅油等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平衡聚合、缩聚、季铵化等反应制得。可用于织物材料的抗菌、除垢、防静电处理,并且能大大降低界面的界面张力。由于其与被处理材料的表面以化学键结合,因而不易脱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氨基聚硅氧烷,最佳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4 h;再经季铵化制得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氨基聚硅氧烷与季铵化试剂摩尔比1:2.0。织物抗菌整理实验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当抗菌整理剂用量为1...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有机硅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合成方法。并介绍了有机硅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杀菌剂、农药、污水处理、纺织、日用化学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硅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袁力  李治 《粘接》2023,(6):123-126
鉴于材料表面容易出现各类有害菌,导致材料被腐蚀,而且这些有害菌大量繁殖还会进一步威胁环境安全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研究借助于诸多反应完成基于季铵化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接枝的琼脂糖(Agr-g-QPDMAEMA)抗菌剂制备,并对其抗菌性加以分析。借助于四苯乙烯(TPE)与抗菌多肽衍生物共同进行“硫醇-烯烃”加成反应,从而完成TPE-AMP抗菌剂制备。这种抗菌剂能够实现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在接触细菌之后,荧光信号就会产生改变,这样就能从微观层面展现该抗菌剂与细菌膜的作用,从而对其抗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甲氧基硅烷(WD-930)与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AOAAC)进行反应,合成了阳离子抗菌剂[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氯化铵(DOATAC)]。以溴酚蓝为指示剂、二氯乙烷为分相溶剂,采用两相化学滴定法测定DOATAC的含量;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仪等对DOATAC产物进行了理化分析;利用薄层色谱法,对所制备的阳离子抗菌剂的合成路线及其纯化过程进行跟踪;最后对产物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抗菌整理液中w(DOATAC)=0.06%时,经该整理液整理的棉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超过90%,并具有优良的抗菌耐洗性,洗涤50次后其抑菌率仍超过70%。  相似文献   

9.
以六亚甲基四胺和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研究了一种多头基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用FTIR、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使用微波技术加速了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仅用8 h就使产率达到95.6%。另外,对其熔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杀菌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产物的每个分子上平均含有3个季铵盐基团,熔点为116.3~118.8℃,γCMC为46.30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9 g/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可达27.4 cm。  相似文献   

10.
季铵盐高分子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球(交联氯甲基聚苯乙烯)为载体,将其与含有不同取代基的三元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溶性的季铵盐高分子抗菌剂(P型抗菌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产物为目标产物.探讨了取代基结构、反应条件对季铵盐抗菌剂反应活性的影响.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抗菌剂的抗菌性能随取代基碳链长度的加长而增强.并从抗菌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结晶形态几个方面研究了含三乙醇胺的季铵盐抗菌剂对PP抗菌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八叠球菌的抑菌率分别可达83.19%和86.92%,且P型抗菌剂有利于提高PP的冲击强度和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O-羧甲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CMTMC),用FTI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CMTM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 μg·mL-1、1 μg·mL-1和2 μg·mL-1,在0.5%醋酸溶液介质中的抑菌效果比在水介质中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两种抗菌型水性聚氨酯——季铵盐型与三丹油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型聚氨酯(PU)——季铵盐型PU和三丹油(TNO)型PU进行了研究(包括其抗菌机理、合成方法、结构以及抗菌效果等),通过抑菌圈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NO和季铵盐用量的增加,两种抗菌型PU的抗菌效果均显著增加;季铵盐型PU的抗菌效果优于TNO型PU。  相似文献   

13.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oily wastewater is paramoun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cterial cellulose (BC) stands out as a highly promising material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owing to its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s. However, excessive hydroxyl groups on BC make it highly hydrophilic, reducing oil absorption and promoting bacterial growth, affecting its stability.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developed a straightforwar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C-DMC composites. The innovation lies in the concurrent enhancement of BC's hydrophobicity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nly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2-(Methacryloyloxy)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MC), considerably simplifying the synthesis of materials possessing oil-absorbing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combination of DMC onto BC while maintaining its porous structure. After process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he BC-DMC composites exhibited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contact angle (117.7° compared with pure BC's 19.5°). It also demonstrated excellent oil absorption performance, with maximum capacities exceeding 30 g/g for different oils, maintaining values above 20 g/g even after eight cycles. In addition, the BC-DMC composites exhibite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ith rates of 82.4%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97.5%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the BC-DMC composites was also discussed. Our novel BC-DMC composites provides excellent oil absorp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making it highly applicable in the field of o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erving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和配方的优化,制备了一种季铵盐型抗菌洗手液。该洗手液配方(以质量分数计)由0.7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2.25%十四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TMDAB),2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0.25%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ES),1.5%椰子油二乙醇酰胺(6501),1%甘油,0.1%二羟甲基海因(DMDMH),少量香精及色素,少量柠檬酸调p H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经过测试表明该洗手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达到99.99%和100%,产品稳定性、起泡性好,生产成本较低,与市售的某些抗菌洗手液相比,该洗手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CTS)作为季铵盐化改性原料,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作为改性剂,在CTS的C-2位氨基上定位接上季铵盐基团得到壳聚糖季铵盐(CTS-QTS)。采用FTIR、13C NMR、H1NMR、热分析(TG)表征产物CTS-QTS的结构,采用莫尔滴定法研究CTS-QTS的DS,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CTS和CTS-QTS的分子量,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CTS和CTS-QT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杀菌率,通过测试CTS-QTS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来验证CTS-QTS是否毒性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p H值为7的条件下,CTS和GTA可发生温和的取代反应生成CTS-QTS,其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80℃、CTS与GTA的摩尔比为3。CTS改性生成CTS-QTS后分子链发生了降解,分子量下降。CTS-QTS在低于200℃时分子链几乎不发生降解,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CTS-QTS对S.aureus和E.coli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S.aureus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强于对E.coli。由CTS-QTS和CTS对S.aureus和E.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可知,CTSQTS对S.aureus和E.coli的抑菌活性大于CTS。CTS-QTS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CTS-QTS属于无毒性类材料。  相似文献   

16.
黄颖虹  郑成  毛桃嫣  林璟  陈鹏  陈瑞兰 《化工学报》2015,66(Z2):473-479
采用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抗菌树脂,通过漆膜的抑菌圈测试、抗菌率测试以及模拟不同环境对漆膜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对抗菌树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抗菌树脂漆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季铵盐抗菌剂的含量为6%时,漆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能达到99%以上。在此含量下,对漆膜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且漆膜具有良好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漆膜被擦拭1000次后,其抗菌率仍能达到95%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持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引言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好,广泛应用在空气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如大型通风系统的过滤器、肾透析病房的水处理系统[1-2]。然而,活性炭表面易繁殖细菌,使其本身也成了微生物的污染源,从而影响净化空气或水的效果[3]。目前,对抗菌炭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多数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季铵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春 《化学试剂》2011,33(10):895-898
壳聚糖是应用广泛的天然多糖,资源丰富,壳聚糖化学改性后得到的衍生物改善了壳聚糖的功能,并保留了壳聚糖本身的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其中壳聚糖的季铵盐改性明显提高了其抑菌、抗氧化等活性,并增强了壳聚糖的水溶性,近年来研究较多,介绍了壳聚糖季铵盐的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这些化学改性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壳聚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