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摘精粹     
《毛纺科技》2012,(5):65
深色羊绒染制品退色方法的探讨与比较/林丽云(福建省纤维检验局)//中国纤检/中国纤维检验局.-2011,(20).-58~62通过保险粉和二氧化硫脲在不同条件下对深色羊毛羊绒染制品进行退色处理,通过直观观察、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以及白绒对比,分析了退色效果和鳞片损伤程度,并对这2种退色剂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适合深色羊绒染制品的退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深色羊绒纤维鉴别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中国纤检》2008,(5):48-51
对现有的3种深色羊绒鉴别方法:平平加褪色、保险粉褪色及黑白显微镜头直接观察等方法作了介绍并进行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平平加褪色不能满足测试要求;黑白显微镜头是深色纤维理想的检测手段;当使用保险粉对深色针织品的纤维进行褪色处理时,推荐条件是70℃、10min水浴。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适合实际检验需要的剥色方法,研究了利用二氧化硫脲对深色羊毛、羊绒产品进行剥色处理,并作了直接观察、显微镜观察以及白绒鳞片处理前后对比等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二氧化硫脲对深色羊毛、羊绒产品进行剥色处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深色羊绒纤维褪色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对平平加褪色法和保险粉褪色法进行比对试验;对保险粉褪色法中试验温度、保险粉用量以及振荡时间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平加褪色法的褪色效果不能达到试验要求;当保险粉褪色法在试验温度70℃、试样与保险粉之比1∶4、振荡时间30min的试验条件下,褪色效果达到试验要求并且纤维损伤较小。此项方法的研究意义在于使各检验机构能更准确,科学地对深色羊绒纤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染色温度对山羊绒纤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山羊绒纤维分别在低温浅色、常规浅色、低温深色和常规深色染色环境下进行染色,选取最佳染色工艺,使纤维上染百分率达到实验要求的数值,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经过各种环境染色条件下符合实验要求的山羊绒纤维和原绒的表观结构、微观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纤维结构的变化说明,低温染色相对于常规染色具有更好的羊绒结构保护性.  相似文献   

6.
将山羊绒纤维分别在低温浅色、常规浅色、低温深色和常规深色染色环境下进行染色,选取最佳染色工艺,使纤维上染百分率达到实验要求的数值,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经过各种环境染色条件下符合实验要求的山羊绒纤维和原绒的表观结构、微观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纤维结构的变化说明,低温染色相对于常规染色具有更好的羊绒结构保护性。  相似文献   

7.
羊绒深色提高摩擦牢度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达机 《染整技术》2002,24(4):31-32
介绍了提高羊绒深色的摩擦牢度的各种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8.
精纺羊绒匹染产品染整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精纺羊绒产品特别是深色产品匹染时极易出现色花,边中色差等染色疵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染色工艺曲线,助剂用量,后整理工艺等进行了探讨,并找到了比较适合精纺羊绒产品的染色及后整理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羊绒绞纱染色存在纱线损伤大,强力下降明显,染料上染难,颜色不鲜艳等现象,结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活性染料替代媒介染料对羊绒绞纱进行染色,分析确定浴比、pH值、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优化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Lanasol CE染料和克牢素染料可以替代媒介染料进行羊绒绞纱深色染色,严格控制染色工艺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羊绒、蚕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条件及助剂等几个方面对丝绒同浴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丝绒同浴染色最佳染色工艺,指出选用适当的渗透剂、中性盐、匀染剂对于丝染深色以及提高同色性都很重要;同时选用疏水性较强、分子量较大的酸性染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同色性,还能提高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程彦  李美真  张梅荣 《印染》2007,33(8):18-20
匀染剂赖可匀MF用于染色羊绒纱线剥色处理时,随其用量的增加,试验所用的山德兰MF和兰纳山CF染料的剥色效果增加,而兰纳素活性染料的剥色效果不明显。试验发现,山德兰MF染料由于移染性、剥色率比兰纳山CF低,后者的剥色率在80%左右。显微镜观察发现此剥色方法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尤其适合酸性染料染色的羊绒纱线。  相似文献   

12.
柔软剂的复配及其在丝光羊毛纱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羊毛纱线上柔软剂的复配及其应用工艺,确立了最佳氯化处理(剥鳞)工艺。以改性氨基硅柔软剂为主体的复配物对羊毛纱线进行柔软处理,可获得羊绒般的手感,并具有防毡缩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羊绒剥色有利于实现疵品和回丝的再利用。文章主要采用还原剂剥色方法,以染料结构理论为基础,经过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大量的实验研究,对羊绒纤维常用染料进行了剥色,确定了某些可以剥除的染料。还解决了部分蓝、绿等难剥色的问题。剥色结果既保证剥色后羊绒的白度值在60%以上的要求,又保证了剥色后羊绒的强力值控制在企业标准之内。同时对绒毛类成衣剥色再染色的市场前景的开发和自主研发剥色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剥色剂M在染色羊绒回丝剥色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色剂M是一种还原剥色剂,与酸度调节试剂配套使用,对纤维损伤较小,处理后的染色回丝可被重新利用。以此对中浅深度的红色、黄色、蓝色回丝进行了实验,并探讨了剥色后纤维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显微镜鉴别山羊绒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类山羊绒的不断出现和山羊绒鳞片结构的变异,山羊绒与类山羊绒的鳞片鉴别特征参数相互交叉,用单独的参数相互比较易产生误判,用多维模糊C均值聚类(FCM)分析方法,将羊绒纤维鉴别特征参数按纤维直径分为7个比对(聚类)中心;按不同的权重将多维的单独参数优化成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比较综合指标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判别纤维类属。山羊绒与细羊毛及山羊绒与牦牛绒鉴别的两个实例,证明了这一分析方法,可用来验证初步判别的可信度,降低山羊绒鉴别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16.
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织物及各种化纤织物均有卓越的匀染作用,高浓度时亦是剥色剂。通过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纱线的剥色处理,得出此剥色方法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对重新套色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羊绒与细羊毛鉴别的问题,研究了鳞片纹图基因码关于羊绒的的识别精度。研究表明, 虽然羊绒与细羊毛同一鳞片纹图基因码的分布类型相同,但数字特征却大同小异,羊绒鳞片纹图基因码的数字特征表明其鳞片更似方形或窄矩形,而细羊毛的则更似宽矩形。在所有纹图基因码中,两类纤维鳞片面积、周长和矩形度的分布几乎完全重叠,表明三者无法用于纤维鉴别。两类纤维其它纹图基因码的分布部分重叠,据此可建立具有最小识别误差的纤维辨识标准,获得了羊绒纤维最大识别概率为88.8%,羊毛最大识别概率为92%,最小识别误差为10.7%的结论。这些结论为羊绒鉴别最优基因组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使用视频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根据山羊绒、绵羊毛鳞片结构特征和纤维直径测定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纤维含量的方法和特点.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视频显微镜及与其兼容配套的Pinnacle Studio 8.0图像采集软件和Imager-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试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纤维含量,比显微投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法较为方便和快捷,且精确度较高,适合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定量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9.
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织物及各种化纤织物均有较好匀染作用,高浓度时亦是剥色剂。文章通过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纱线的剥色处理,得出此剥色方法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对重新套色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B. A. McGregor  Xin Liu 《纺织学会志》2017,108(10):1739-1746
Cuticle scale edge height and frequency are used to identify animal fibres but exhibit a large range in dimensions, the reasons for which have not been elucidated. Cuticle and cortical cell dimensions along with the ellipticity of fib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cashmere samples from a controlled nutrition experiment. Cuticle scale frequency, cuticle thickness, cortical cell dimensions and ellipticity were affected by nutritional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ashmere from goats fed to grow and those which maintained live weight or lost weight. Cuticle scale frequency, cell thickness and ellipticity (contour) varied with fibre diameter, fibre growth rate and the size of the animals. Cuticle thickness and ellipticity were related. Cashmere grown by goa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nutrition had longer cortical cells with greater diameter, volume and a higher length:diameter ratio compared with cashmere grown by goats in restricted nutrition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structures of cashmere do not have fixed dimension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variations in cuticle morphology and ellipticity will be variation in surface friction, bending rigidity, softness, lustre, colour attributes, fibre cohesion during processing, felting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extiles. There are also important consequences up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ashmere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