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对比分析采用R410A制冷剂的Ф7mm铜管换热器与Ф5mm铜管换热器的性能与成本。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工况和迎风尺寸下,Ф5mm铜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比Ф7mm铜管换热器的好,可以节约大量铜材和铝材,且制冷剂充注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针对家用热泵空调器用的9.52 mm和7 mm双排室外换热器,在额定制冷制热工况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9.52 mm换热器的流路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制冷制热综合性能更优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制冷剂侧压降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较小管径的换热器;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侧压降较大,热泵空调器室外机用的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对应的最佳流路数少于作蒸发器时的;适当增加过冷管数会进一步提高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2,(1):77
近日,2011年度小管径房间空调项目组工作会议在佛山皇冠假日酒店顺利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及国内几大空调知名企业的业内人士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对项目组2011年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就小管径项目的发展,下一阶段的工作,以及整个房间空调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小管径铜管空冷换热器的性能成本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管替代铜管和采用更小管径的铜管是当前降低空调器成本的两大热门方向。本文从小管径铜管替代的角度对中9.52mm内螺纹铜管和Ф5mm内螺纹铜管这两种管型以及采用这两种管型的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比较和成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及同样的体积流量下,Ф5mm内螺纹铜管管内换热系数比Ф9.52mm内螺纹铜管管内换热系数提高15%左右。在相同的测试工况和同样的迎风面尺寸条件下,Ф5mm铜管换热器在取得与v9.52mm铜管换热器接近换热量的同时,可以节约铜管材料41.8%,铝箔材料50%。 相似文献
6.
空调室外换热器通常使用流路数目均一的流路,使空调器无法在不同的制冷剂流动特性下均具有最佳的换热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室外换热器的分布式流路方案,以提升空调器的全年换热性能。首先根据制冷剂在换热器内的沿程流动特性提出流路数目随制冷剂干度增大而增大的分布式流路方案;然后通过换热器仿真软件分析分布式流路的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布式流路对空调器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与采用固定流路的空调室外换热器相比,采用分布式流路的空调系统的全年性能系数APF提高了1. 8%~5. 8%;室外换热器的额定制热量、低温制热量、超低温制热量分别约提高了4. 3%、7. 5%、5. 9%。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调用翅片管换热器,本文研究了4种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表面传热系数随换热器管径的变化,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不同制冷剂对应的最佳换热器管径。根据实际空调器系统确定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管内流动阻力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R22、R290、R410A、R32,表面传热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R32、R410A、R290、R22。在空调器制冷工况,满足换热量需求的条件下,冷凝器入口压力(压缩机排气压力)越低,系统效率越高;根据模拟计算,换热量为2 000 W时,随着换热器管径的增大,不同制冷剂对应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先降低后增加,得到最适宜的换热器管径:R22为7~7.5 mm,R410A与R32为6~6.5 mm,R290为6.5~7 mm。 相似文献
8.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4):71-71
在刚结束的2011中国制冷展上,MicrogrooveTM小管径铜管技术广受关注。MicrogrooveTM小管径铜管技术是基于采用小管径(管径≤5mm)内螺纹铜管的一种节能高效换热器技术,其核心是在传统的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中采用小管径高效内螺纹 相似文献
9.
10.
以稳态分布参数法和NSGA-III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翅片管式蒸发器结构参数与流路参数混合寻优的方法,并依此展开小管径蒸发器结构和流路参数的影响分析与流路的高维多目标设计优化。建立的小管径翅片管式蒸发器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在4%以内,可以较好地用于小管径翅片管式蒸发器的计算。基于该模型进一步建立以结构参数与流路参数为自变量,换热量、制冷剂侧压降、空气侧压降以及成本为因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NSGA-III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小管径翅片管式蒸发器在一定的结构参数变化范围内的最优结构参数及最佳流路。研究结果显示:管外径对小管径翅片管式蒸发器的换热量、制冷剂侧压降以及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翅片间距对小管径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空气侧压降影响程度最大;翅片厚度对换热量、制冷剂侧压降、空气侧压降以及成本的影响程度均最小;流路主要影响蒸发器的换热量及制冷剂侧压降;制冷剂流路为二支路、三支路和四支路时,模型可输出综合性能最优的结构及流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的中央空调表面式换热器CAD软件以VB6.0为背景,界面友好。功能模块可进行表面式换热器的设计、校核和选型,另外还包括帮助和新颖的学习功能模块,可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业生产技术人员以及设计院所设计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具有最佳流量分配性能的小管径空调分配器,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和空气-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常用分配器的分流性能,提出分配器的结构优化方法,并利用空调整机实验验证了该结构优化方法的改进效果。对于三种比较适合于小管径空调器的分配器进行的实验和计算表明,插孔式分配器的分流性能最佳,在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工况下流量分配不均匀度均小于6%;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得出的分配器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结果吻合,计算结果与实验的偏差都在15%以内。利用验证过的仿真模型,对插孔式分配器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分配器应用于空调整机后,系统能效提高了2.2%~2.7%。 相似文献
13.
14.
分别配置了采用传统铜管铝翅片换热器与采用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1.5匹分体式家用空调,将其置于相同的大气环境中长期连续运行,测试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两台家用空调换热器的堵塞率和空调系统的长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换热器的堵塞率呈指数性增长趋势,采用管片式换热器的原机被大气颗粒物污染后制冷量衰减2.1%,功耗上升了6.2%,能效比下降了7.8%;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机组性能衰减明显高于原机,制冷量衰减了23.2%,功耗增加了34.6%,能效衰减了43.1%。相比之下微通道换热器更易受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测试量值的准确可靠,针对小管径薄壁软质不锈钢管硬度测试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国家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分别对洛氏、布氏和维氏硬度测试方法的适宜性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维氏硬度试验法的HV5级别进行测试和修正。经过标准化验证和五年的质量跟踪,测试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器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空气流量和流路设计对微通道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空气流量增加47%后,换热量增加10.6%;流路设计变化后,换热能力差别1.8%。将某机型铜管换热器更换成微通道换热器后,A工况能效提高0.22w/w,功耗降低4%,制冷剂充注量减少21.4%。指出整机的通风设计对微通道换热器有很大的影响,顶出风和侧出风机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微通道结构设计。认为微通道换热器是应对国家2级能效要求的一个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分析限制微通道换热器推广使用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6):91-91
被誉为“国际制冷空调行业顶级盛事”的国际制冷大会(ICR 2011-The 23rd IIR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efrigeration)于8月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闭幕,约有700多位来自全球制冷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本次大会共收录了论文500多篇,其中有90多篇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冷凝水管径的正确选取是空调系统设计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的计算方法,对于建设方在空调安装工程中降低初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空调器中采用小管径的影响分析及研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调器采用小管径铜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器换热器的成本,大幅降低空调器的充注量,但会对于空调器的性能及制造工艺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小管径换热器应用的优势,理论分析了空调器采用更小管径铜管对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小管径铜管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但直接将小管径铜管应用到空调器中替代原有的换热器中的铜管可能会导致制冷剂侧压降过大、翅片阻力过大、制热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解决小管径换热器应用的问题的技术思路和所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广西某工业气体岛项目,介绍了异种钢焊接工艺流程、焊接工艺及焊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