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路线分析,柴油机要达到国IV、国V排放法规要求,在国际上一般也采取SCR或者EGR技术路线。在欧洲,由于欧洲实现对EEV(环境友好型)车辆降低税收,而采取SCR技术路线比较容易地达到了欧洲EEV车辆的排放标准,因此欧洲的发动机厂商普遍采用SCR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重型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背景 CVEC(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组织其核心成员(车辆排气控制系统制造商),围绕着目前国际上在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的两个主流技术路线(SCR(选择性还原催化器)和EGR(废气循环)+DPF(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中国柴油机的技术发展提供指导建议。表l是欧洲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执行时间计划。我国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国Ⅲ、国Ⅳ、国V已于2006年发布,等效欧洲相同等级标准。实行时间表分别是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北京市在2008年开始执行国Ⅳ,所以国Ⅳ技术已经进入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汽车排放方面,正处在一种加速升级状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柴油机企业已能适应排放标准,很多企业已在开发符合国IV、国V甚至更高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的产品。国际上在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分为两个体系,欧洲倾向于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体系.  相似文献   

4.
朔本求源     
《现代零部件》2011,(11):5-5
自2010年SCR被确定为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后,各内燃机企业纷纷加大了催化还原系统的研发力度。在第十届内燃机展览会上,采用先进SCR技术的发动机成为主要内燃机企业展台的亮点。专家介绍,SCR技术路线包括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柴油机用途广泛,是工程机械和各种车辆的主要动力源。国家相关法规对柴油机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仅凭机内净化技术难以达到尾气排放标准要求,必须采取机内净化技术与后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方可达到相关法规要求。1.开发诊断设备的重要性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将是实施我国柴油机国Ⅳ排放标准的主要后处理技术。SCR系统主要由催化消声器、尿素罐、尿素喷射计量泵(简称尿素泵)、氮氧化物(NOx)传  相似文献   

6.
溯本求源     
自2010年SCR被确定为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后,各内燃机企业纷纷加大了催化还原系统的研发力度。在第十届内燃机展览会上,采用先进SCR技术的发动机成为主要内燃机企业展台的亮点。专家介绍,SCR技术路线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发动机本体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作为大中型货运车辆主要发动机的柴油机,人们对其车辆尾气排放的研究也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研究柴油机在不同路线下的排放情况,本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对采用不同路线的国V柴油机进行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SC)和欧洲瞬态测试循环(ETC)试验,并对两种路线下的柴油机尾气进行了监测分析,着重对尾气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采样分析处理,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选择氧化催化器(DOC)+颗粒过滤器(DPF)路线的柴油机尾气中含有的SOF和PAHs明显低于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路线的柴油机尾气中的含量。两种循环试验中都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SCR(尾气后处理技术)与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均是汽车柴油机提升排放水平的关键技术。2009年之前,达到国Ⅲ排放的自主开发EGR一度受到市场追捧。2010年之后,国家计划三年内实施柴油车国Ⅳ标准,这对EGR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EGR技术难以适应柴油车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而SCR则能满足国Ⅳ及国Ⅴ排放标准,因此SCR技术成为了市场发展主流。但现在有关部门亟待要解决的是SCR技术优势背后的弊端问题,如尿素补给站严重短缺、SCR系统占用车内空间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SCR技术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压共轨+SCR技术是发动机实现国Ⅴ排放两种典型路线的一种,而低硫燃油的供应是柴油车实现国Ⅴ排放标准的重要支撑。高硫含量燃油的长期使用势必会导致发动机及后处理系统产生故障,影响顾客的正常使用。以某种轻型客车(GVW3.5t)匹配SCR后处理为例,着重探究SCR后处理在整车实际应用中的耐硫性。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5年1月1日国家强制柴油车实施国IV排放标准以来,实现柴油机国IV排放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探讨国IV柴油机采用后处理系统必要性的基础上,对SCR后处理系统及EGR+DPF系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这2种满足柴油机国IV技术路线的主要区别。1.采用后处理系统的必要性柴油机废气排放物主要成份为一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满足国IV/国V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几种关键技术,同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限制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国IV/国V柴油机发展的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并指出只有多种技术的组合使用才能使柴油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几种关键技术,同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限制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国Ⅳ/国Ⅴ柴油机发展的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并指出只有多种技术的组合使用才能使柴油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重型柴油机达到国4、国5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并对各种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回顾重型柴油机国内外OBD标准发展历程,根据中国重型柴油机国Ⅳ、国Ⅴ、国ⅥOBD的法规要求对标准内容、循环方式、型式检验进行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主机厂在不同阶段OBD开发的主流技术路线,目的是全面梳理中国重型柴油机OBD标准发展趋势,下一阶段OBD法规趋势为弱化发动机型式认证的要求,OBD直接监测车辆排放状况,实现主管部门达标监管的最终目的。增加整车OBD的型式认证内容,重点关注NOx控制系统功能验证,OBD相关部件的故障验证以及OBD相关功能验证,本文可以指导企业下一步OBD重点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30碳达峰越来越近,那么我国汽车排放要求必然会越来越严格,鉴于一些工程服务领域的特殊性,长时间内仍会以柴油机为主。目前柴油车为达到排放要求采用最多的就是上装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技术,而该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添加尿素(AdBlue),若因SCR系统出现问题,轻则车辆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大,排放有害物质增多,重则不能启动,故如何对SCR系统进行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环保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法规,市场监管和检查也严格落实到位,尤其是到国六阶段[1][2],排放要求非常严苛,为此,柴油发动机均配备了SCR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以减少尾气中的NOX(氮氧化物)排放,其中SCR系统的添加剂就是车用尿素。车用尿素溶液为32.5%尿素和67.5%去离子水的高纯溶液,其浓度对车辆使用影响重大,直接影响车辆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合理性以及OBD监测要求,因此,需要对尿素浓度实施实时监测,检测尿素浓度的传感器就是尿素品质传感器,下文中将对尿素品质传感器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国家对商用车辆的排放标准不断升级,自2017年推行国五标准后,借鉴欧六排放标准的国六也将在2020年正式实施。伴随而来的是市场对车辆技术要求的日趋严苛,更高品质的润滑油应运而生。国六、欧六柴油发动机主要是在国五、欧五柴油发动机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柴油颗粒捕捉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又称柴油颗粒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在我国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为了解决汽车带来的雾霾难题,降低排放方面入手,世界各国都提出了适合自己国家科技发展的排放法规,如欧洲的欧Ⅴ,欧Ⅵ排放标准和我国的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等。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制定的限制排放量也就有所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本文基于车辆尾部颗粒物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颗粒物捕集器的性能与管理研究路线,以期待为"铁腕治霾"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国Ⅲ柴油发动机技术路线之争的战火也在商用车市场悄然蔓延。由于中国重汽EGR发动机的价格大大低于高压共轨发动机,并引发了销售市场的恐慌,2008年7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商用车国Ⅲ技术高峰论坛更是将这种争论的激烈程度推到了高潮。笔者以为,在这场技术路线之争中,应正确把握好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20.
日前,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柴油发动机SCR汽车尾气后处理工作组在无锡市凯龙汽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技术取得了创新突破,它将引领中国柴油机排放进入崭新的时代。国家环保部《关于实施国家第9阶段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发布,柴油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将于2013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如何应对全行业对国Ⅳ标准的实施,抓紧时间认真落实,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