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姜娓娓 《华中建筑》2003,21(5):46-50
主要是通过徐州汉画像馆扩建的创作实践,探讨了一些建筑创作中对两汉文化的发掘和再现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为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思维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步从小规模的分班化教学向规模化资源整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逐步向以幼儿为中心注重个性培养的活动主导型教学理念转变。针对这一思想转变,宜兴市实验幼儿园建筑设计尝试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通过总体环境规划、形体空间设计与材料细节构建,关注游戏和参与的重要性,促使幼儿个性得以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代体育场馆创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优秀体育场馆作品的解析,力求探索体育场馆建筑技术与自然环境结合的方法与趋势,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体育场馆建筑设计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北京地震局海湾科技减灾中心方案设计,阐述设计师工作的潜在目的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为自己遇到的难题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即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6.
欧阳凤鸣 《中外建筑》2021,(12):105-110
本文针对城市文化建筑营造浪潮中出现的争奇斗艳风和传统符号堆叠风带来城市文脉二次伤害问题,探讨文化建筑创作新思维与新方法.运用罗兰·巴特文本理论解构功能,深度分析了湘潭一馆五中心项目的 语境文本,总结了当代新语境并提炼出语义原型.基于新语境,将语义原型和新结构进行连接、重构,借鉴文学作...  相似文献   

7.
叶菁  齐康 《建筑与文化》2016,(3):99-101
文章主要介绍青州市博物馆的创作历程,论述其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新风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相当数量的仍然保持着使用功能的近代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如何在对这些建筑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保持其生命力威为我国文物建筑保护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文保建筑之列的清华大学化学馆扩建工程为例,论证了保护老建筑的可行措施以及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颐和山庄大酒店,处于“广州市肺”之称的白云山北麓,广州南湖旁,为一级大气保护区。颐和大酒店婷婷玉立于拥山抱水、花香乌语、四季常青、闹中取静的广州市著名绿色高尚社区颐和山庄内,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面环山,风景独佳,为广州首家生态园林度假酒店。酒店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  相似文献   

10.
时匡 《建筑学报》2003,(7):50-52
现代建筑应从狭隘的单体设计扩展到区域规划,扩展到城市设计,扩展到景观设计乃至室内设计.该创作是一次设计本身的独立展示,也是一次构筑人--建筑--自然和谐意境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王林林 《福建建筑》2007,(9):21-23,27
为了了解展览馆街区的过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展览馆的历史,因此展开了关于徐州展览馆街区现状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工作。调研工作以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则作为指导思想,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现存街区的现状、历史、未来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析,希望该项工作对于延续展览馆街区的历史以及以后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姚壮波 《建筑电气》2011,30(1):42-44
分析展览的3个阶段:准备(善后)期、筹(撤)展期、开展期对展厅照明的要求.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A区展馆为例,介绍"参差式"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思路及应用,并与原设计的照明控制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林源 《华中建筑》2008,26(6):125-127
展示是说明建筑遗产的内容、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手段,是建筑遗产保护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该文对建筑遗产展示的概念、内容、条件、方式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展示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漳州碧湖生态园展示馆位于漳州市碧湖生态园内,旨在打造生态园中的标志性绿色建筑。设计者本着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引入了多项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该文通过论述项目在绿色建筑技术上取舍的思考,探讨了绿色技术适宜性的问题,提出了绿色建筑应该是合理的被动设计和适宜的绿色技术集成,而非各种高昂技术的堆砌。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认证,为该地区以后类似的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炎松  张莹 《华中建筑》2012,(12):53-56
该文通过对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展览馆设计过程的解析,明确了文化主题、基地环境、形体空间、功能流线等因素在设计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解析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各个因素使其形成共同的节奏,从而使设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由建筑形体空间所谱写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6.
最近落成的西安博物馆是西安博物院当中的主馆。该博物院是在古都西安以小雁塔为标志的寺庙建筑群、博物馆、公园三位一体的现代大型博物院。博物馆设计力求在和古迹和谐统一的环境中创造自身特色,在城市中具有标志性,与公园互相成景、得景。设计师们一如既往追求传统的建筑理念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传统的造型规律与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手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赵秋阳  梅洪元  王征 《华中建筑》2010,28(11):17-19
在当前建筑设计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过分关注形式与技术的建筑日益凸显其弊端。传统精神文化丧失,情感世界的空虚愈加严重。博览建筑的创作实践也普遍存在浮躁的心理。博览建筑不仅跳出了兼顾城市肌理的"桎梏",更成为了景象化的标志性建筑。该文试图阐释现象学方法与博览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现象学方法得以介入博览建筑设计,使其摆脱形式和技术至上理念的影响,真正地创造出关注使用者感受,反映建筑功能、兼顾城市空间形态的博览建筑。  相似文献   

18.
凌世德 《华中建筑》2002,20(6):14-17
结合华Pin艺术陈列馆设计,总结了运用建筑现象学和符号学理论和方法,从设计理念,空间形态,建筑评议和功能组构四方面,对画与人,自然环境与民俗传统等的分析,研究和自身的创作体验。力求表述建筑创作之过程思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Advances in computation challenge established design approaches in architecture through a much deeper integration of form generation and materialisation. Tobias Schwinn ,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Design (ICD),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and Guest-Editor Achim Menges , Director of the ICD, introduce how the potentials and constraints of robotic fabrication can now be explored as generative drivers in agent-based design. This enables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in unison with fabricability, structural capacity and spatial performance, as demonstrated by the Landesgartenschau Exhibition Hall in Schwäbisch Gmu"nd, Germany, the world's first building with a robotically fabricated segmented timber shell as its primar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德国斯图加特新会展中心,揭示最新的德国大型会展中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总结德国会展中心的设计对我国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