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栗酮对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大鼠用4%胆固醇,30~40℃猪油灌胃诱发高脂血症。设栗酮300,150,75 mg/kg 3个剂量组,灌胃栗酮60 d后采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处死动物,剖取肝脏肉眼观察及光镜检查肝脂变程度。结果大鼠栗酮300,150 mg/k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高密度脂蛋白影响不大。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栗酮组300,150 mg/kg均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脂变。结论栗酮具有明显的调脂降脂及减轻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杨梅酮(Myricetin,MTN)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饲喂正常日粮),对照+杨梅酮组(CT+MTN,饲喂含质量分数0.2%杨梅酮的正常日粮),高脂组(HF,饲喂高脂日粮),高脂+杨梅酮组(HF+MTN,饲喂含质量分数0.2%杨梅酮的高脂日粮)。10周后测定小鼠代谢差异(能量消耗、呼吸交换率、自主活动),血脂水平,肝脏氧化还原状态及脂质沉积情况,同时采用q PCR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长期高脂日粮导致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内脏脂肪沉积,能量消耗显著降低(P0.05)。肝脏发生氧化应激,表现为MDA显著上升,GSH-Px、SOD、CAT、GSH显著下降(P0.05)。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质合成相关基因(Acc1、Fasn、Srebf1)显著上调,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Cpt1α、Pparα)显著下调。高脂日粮基础上添加杨梅酮能够恢复肝脏TG、TC、FFA水平及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cc1、Fasn、Srebf1、Cpt1α)的表达,同时维持肝脏的氧化还原状态。因此,推测杨梅酮可能通过维持肝脏氧化还原状态,促进能量消耗,调节肝脏脂质代谢,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栗蚕茧,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栗蚕、樗蚕、柞蚕及天蚕同属于天蚕蛾科,均为野蚕。有关栗蚕茧及栗蚕茧丝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要比柞蚕和天蚕落后得多。国外曾有人对栗蚕茧丝胶溶解率、栗蚕茧丝素蛋白氨基酸组成、栗蚕茧丝的强度、伸度特性和染色性、栗蚕茧丝的结构特征等做过论述,但国内却很少有人研究和报告。因此,现把国内外有关栗蚕茧、栗蚕茧丝的研究进展归纳阐述如下,供蚕丝业者参考。1 栗蚕茧及丝的形态特征栗蚕茧为椭圆形,茧形大小通常随饲料的优劣,地区及自然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栗蚕茧的茧色为黑褐色,其茧壳是由网目状强韧的茧丝和一部分粘附着… 相似文献
5.
6.
7.
8.
利用自动热解析器热脱附和气质联用仪从栗蘑中鉴定出二十一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醇类物质主要有2-丁基-1-辛醇、2-丙基-1-戊醇;醛类化合物中含量较高的癸醛、3,5,5-三甲基己醛有很强的果香味;酮类物质中的2,5-二苯基-2,5-环己二烯-1,4-二酮有着浓郁的植物芳香;其他一些化合物如呋喃类、烷烃类、酯类等在栗蘑风味中起着调和和互补的作用。栗蘑的香味不是单一化合物所能够体现出来的,而是组分相互作用、相互平衡的效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食用菌的风味价值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我国食用菌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奇可力多糖治疗脂肪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奇可力多糖对脂肪肝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白酒灌胃,经8w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奇可力多糖治疗4w,并与东宝肝泰进行对比,观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fT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肝脂一TG、TC:肝微粒体后上清心肌黄酶(DT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结论:奇可力多糖治疗脂肪肝的效应及药效学机制为:调整脂质代谢,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有效治疗脂肪性肝炎;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 相似文献
11.
饮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日益成为药物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饮食和药物发生相互影响,减弱或增强药物的作用,导致药物疗效改变或出现不良反应.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food-drug interaction,FDI)可分为药动性和药效性,最常见的FDI是食物改变药物吸收所致.虽然影响药物分布、消除或排出的FDI并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现有资料,系统地阐述了几类药物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氧化应激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UC)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调控氧化应激的基本分子。为了探究TAT-SOD脂质体对UC模型大鼠的口服治疗作用,作者利用乙醇沉淀和大孔树脂分离的方法,从基因重组毕赤酵母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TAT-SOD;利用TritonX-114相分离法,去除其细菌内毒素;利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AT-SOD脂质体;利用DSS诱导构建UC模型大鼠,经灌胃给药,通过DAI评分、结肠密度、组织切片、血清SOD酶活、血清脂多糖含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初步分离获得TAT-SOD,比活为11 003 U/mg;TritonX-114对内毒素的去除率为99.30%;成功制备TAT-SOD脂质体,经体外模拟消化液处理,其酶活回收率为81.80%;动物实验中,SOD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TAT-SOD脂质体组的评分最好;结肠密度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均明显改善,且TAT- SOD脂质体组的改善最好;血清中SOD酶活均显著提高(P<0.05),且TAT-SOD脂质体组的酶活最高;血清中LPS含量无显著差异。这些表明,TAT-SOD脂质体对DSS诱导UC模型大鼠有良好的口服治疗效果,有望为UC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Poonam Singhal Geetanjali Kaushik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6,56(5):748-759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ife style changes have resulted in drastic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and insulin form the main stay in controlling diabetes but they have prominent side effects and fail to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course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ppropriate diet and exercise programs that form a part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have proven to be greatly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Dietary therapy is showing a bright futu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Cereal grains which form the staple diet for humans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treat diabetes and other associated disorders in view of their anti-diabetic and anti-lipidemic potential. Give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lowering blood sugar and cholesterol levels possessed by various commonly consumed cereal grains. It is concluded that cereal grains are not only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energy but also possess the therapeutic role in preventing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decreasing th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黄原胶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 E2)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将兔随机分3组,分别于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玻璃酸钠和黄原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和PG E2的含量,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黄原胶组兔造模膝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PG E2和NO的含量均下降(P<0.01);黄原胶组和玻璃酸钠组中TNF-α、PG E2和NO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黄原胶组的IL-1β含量略高于玻璃酸钠组的含量(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黄原胶有可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黄原胶对免膝骨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 E2)和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将兔随机分3组,分别于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玻璃酸钠和黄原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滑液中IL-Lβ、TNF-α和PG E2的含量,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黄原胶组兔造模膝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PG E2和NO的含量均下降(P<0 01);黄原胶组和玻璃酸钠组中TNF-α、PGE2和NO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5),但黄原胶组的IL-1β含量略高于玻璃酸钠组的含量(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黄原胶有可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透明质酸(HA)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个小组,正常组、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通过给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小鼠右后足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经连续4周口服透明质酸进行治疗后,分别对小鼠的体质量、足跖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小鼠膝关节肿胀程度并评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IL-1)和HA的含量。结果:口服HA能显著降低小鼠足跖厚度和关节炎指数,同时血清中IL-1和HA含量亦显著降低;并且各项指标与双氯芬酸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透明质酸能有效地缓解小鼠膝关节的肿胀,降低血清中IL-1的含量,增强活动能力,因而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不同分子量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血症SD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45 d的治疗,饲喂TB1和RTB的大鼠血清TCTG和LDL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HDL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且TG与HD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B1和RTB对肝脏组织中HSL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在附睾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HSL活性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1)。同时,TB1和RTB可显著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脂肪组织ACC酶活性(p0.01)和FAS酶活性(p0.05)。说明TB1和RTB可通过提高HSL活性来加速脂质代谢,同时通过抑制ACC和FAS活性来减少脂肪酸合成。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B1和RTB有上调HSL蛋白表达、下调ACC1蛋白表达的作用。肝脏病理切片显示,TB1和RTB能有效减缓和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速度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TB1是RTB的主要活性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探究通过饮用藤茶的生活干预方式预防、延缓或治愈糖尿病前期的可行性。本实验以高脂饮食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构建了小鼠糖尿病前期模型,成模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藤茶总黄酮提取物低剂量组(200 mg/kg mb)和高剂量组(500 mg/kg mb)、阿卡波糖组和阿卡波糖-藤茶总黄酮提取物联用组进行干预,并检测了小鼠的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干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受性、糖化血清蛋白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小鼠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血浆脂质指标(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水平与模型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一定剂量的藤茶黄酮提取物对糖尿病前期小鼠显示出有效干预作用,其可能通过抗炎、调节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等方式来延缓或阻止小鼠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