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艳萍  李耀华 《山西建筑》2009,35(27):19-20
基于对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期望以国际上先进的保护经验作为参照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使我国能吸取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方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国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保护方式相结合,多元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原则,从而启示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途径去开展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与建设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德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德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德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与培训工作,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建筑群、历史建筑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遗产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域层面保存至今仍较为完整的一些板块状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出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是跨越一个以上城市行政边界的区域性地理单元;二是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地理单元的、其生成历史和演化历程以及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和相似性的地域文化色彩;三是富集着丰富多样的、具有复合性和整体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笔者在过去提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具有的区域性与单元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等内在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和认识.作为结论部分,反思了我国文化遗产认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保护与发展实践领域的拓展,认识方法应当从"分"走向"合",保护方法上从"分类保护"走向"整体保护".这里所提出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正代表了这样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景慧 《规划师》2002,18(6):9-13
1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当前古城保护正处在关键的时刻,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着城市面貌。人们在为城市拥有了现代化的功能与设施而欢喜的同时,也感到城市已经为此变得陌生,变得不认识了,以至有人要问,“这还是我的城市吗”?国务院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20  相似文献   

7.
陈乐 《建材与装饰》2022,(12):66-68
为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现阶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聂元庆  王建飞 《山西建筑》2009,35(23):37-38
阐述了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引入文化和符号两个概念,对历史文化符号作了诠释,旨在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冼润坚 《居业》2021,(2):179-180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资源,代表着城市的文化传统、历史韵味等,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城市更新中,有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能够促进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维护,增强城市的文化价值,并促进我国文化传统的传承.本文就围绕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结合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系列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有一个不断扩充的发展过程 ,这些概念的确立又是以相应的法律的颁布为标志的 ,逐步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剖析 ,归纳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文物保护规划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但我国的区域性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在内容、体例等主要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对规划的名称、规划的对象、规划的编写体例、规划的目标、保护区划的界划及规划重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徐曼  阙维民 《国际城市规划》2015,30(1):62-69,85
在亚太地区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风险的全球化背景下,本文从世界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以文化遗产地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可持续保护方法体系,选取亚太地区代表性文化遗产地,依据文化遗产地利益相关者和研究者之间双向互动所获得的信息,通过"监测"、"评价"和"反馈"三个步骤的量化分析,判定文化遗产地在下一阶段需要采取的保护工作,制定不同周期的循环模式,帮助文化遗产地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人们往往较多的关注对城市格局、建筑遗产、文物等的保护,而忽略了对蕴含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本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最后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历史城镇类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发展、界定和评价标准,分析其中的主要差异并浅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由于国内缺乏申遗标准下的历史类城镇的研究,影响了我国“历史城镇”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此为背景,提出可借鉴申遗评价操作过程以完善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制度,使其更具严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应避免绝对化地套用西方评价标准,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镇研究和保护的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得到广泛推行,但是缺乏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小城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特定研究。本文以粤西小城德庆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指出德庆名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高度失衡、原真性建筑缺失、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遗产的特点,提出德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策略,并得出改进建议,最后提出管理标准,将名城保护规划落实到管理层面,推进小城镇名城保护的进程,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小城镇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剑川县沙溪复兴工程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为例,从建筑基本要素和遗产价值两个角度阐述了建筑遗产修复设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以及区别于一般建筑设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吕舟 《建筑师》2018,(4):45-55
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建筑历史研究需求的促进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引入,导致了保存真实历史信息与强调以恢复原状为修复目标的观念碰撞,影响了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形成和调整。2000年通过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现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国际文化遗产接轨,为21世纪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英格兰,对于涉及历史遗产保护的开发项目,地方政府规划审批环节是关键的一环。本文介绍了英格兰地方政府规划审批体制,《地方发展纲要》编制内容以及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关联;分析了湖区国家公园政府如何结合历史遗产保护,编制温德米尔游人中心公园场地性补充规划政策的过程,主要分为场地历史遗产调查、优势分析、立项及选址、概念设计和编制规划政策等阶段;最后讨论了英格兰历史遗产保护及开发项目规划政策编制机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建筑遗产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始于清末,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本文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并着重对建国后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博物馆研究进展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生态博物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其产生背景、概念诠释、国内外研究热点和相关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内涵。对国内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建筑学研究方法与视野的引入将能增强生态博物馆对传统乡土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