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3.
4.
茶与酒是诗家常及之饮料,只不过偏好人各不同而已。下面将有关茶与酒的诗句辑录成章,供读者欣赏。1厚茶薄酒诗句 唐·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 相似文献
5.
对联也叫“楹联”,通常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楹即柱子。楹联是一种相对偶的文句,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至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遍作装饰、交际与庆吊之用。清代梁章钜撰有《楹联丛话》,当代福建学者炉火编有《中华茶联选》。今之新楹联也有不受对偶、平仄制约的,反映的多系新思想、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餐,无茶虽不至于难以下咽,但总嫌不够舒坦。所以,再小的店,也会有淡茶一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不仅有酒宴还有茶宴,茶宴的出现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早期的茶宴佐以清淡的面食与果品,称为茶食。时至今日,茶宴中的茶食已经发展的非常丰富了:杭州楼外楼的龙井虾仁是茶食,当街叫卖的樟茶鸭是茶食,就连老妈妈做的茶叶蛋亦是大众形式的茶食。如若白灼跳虾,清蒸鲈鱼,或是鲍汁芥兰,肥鸭,辅以似有若无的茶香,想象中的味道就足够诱惑了。以茶入菜,则是茶宴精髓之所在。下面就给读者献上几道茶宴中别有特色的美… 相似文献
7.
8.
9.
丁畅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6):20-25
统揽黄庭坚的诗歌不难看出,其中关于饮食的诗歌百首有余,不仅展现了鲜活多样的饮食形态,也具有厚重的饮食文化意蕴。文章对黄庭坚的饮食诗进行细致的整合、挖掘与研究,借此一观黄庭坚诗歌风格的立体多元和写实之风,一瞻宋时士大夫的饮食结构及饮食心理,一窥北宋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一探宋代饮食文化的蔚为大观和思想意涵。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致和臭豆腐是京华名产,其声誉远扬海内外。相传,清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王致和由老家河北省武清县(今属天津市)赶赴天府(今北京)应试。当时,考官出的题是《知味下车》。王致和看题后,随即想起自家做的臭豆腐之“味”,信笔写下一首五言律诗,对祖传酿制的臭豆腐大大赞扬了一番。全诗这样写道:“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就像爱情是文艺题材永恒的主题一样,饮食也是现实生存的一种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支柱,而吃喝则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支撑。这是硬件,是比爱情更为坚实的硬件,是生存垫底的东西。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岁月悠悠,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关于饮食的古训,仿佛像流水,滔滔不绝,稍加浏览,跳入眼帘的就有:“民以食为天。”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相似文献
17.
又见曹彬,是一个意外。10年前,当我以一个媒体记者的身份初次接触餐饮行业时,他和他的那一代英才们,如红高梁的乔赢、金三元的沈青,正如日中天。他们谈营养,话标准,讲连锁,说量化,指点餐饮江山开启一代理念,洋洋洒洒让人仰望。那之后,时过境迁,由于种种社会的和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最近在上海地区使用清钢联的四个厂进行调查试验后加以汇总分析,从而对今后如何用好清钢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引语 清梳联技术目前已日趋成熟,声、光、电、气、变频传动、伺服电机及计算机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的梳理理论的大量采用,体现在新型的清梳联生产线设计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