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征程 《烹调知识》2000,(12):28-28
清代有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公元1693年—1765年),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郑板桥诗文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且富有深意,下面介绍的几则均选自《郑板桥家书诗词》一书。 “可怜我东门人,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粃糠啜麦粥;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幼儿女争吵;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 说明:郑板桥出身贫寒,自  相似文献   

2.
(一)龙茶“名冠天下” 龙,这种最大的吉祥物,对茶、酒、烟等方面的文化影响也大。就说茶吧,自古以来,以龙相称的有唐代名茶“龙坡”。龙坡茶,因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的龙坡而得名。关于这种龙茶,宋人陶谷《清异录》记有:“开宝中,窦仪以新茶饮余,味极美,奁面标‘龙坡山子茶’。龙坡,是顾渚山之别境。”  相似文献   

3.
洪政 《美食》2003,(3):24-24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七十三岁。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除在山东做过12年的“七品芝麻官”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  相似文献   

4.
茶与酒是诗家常及之饮料,只不过偏好人各不同而已。下面将有关茶与酒的诗句辑录成章,供读者欣赏。1厚茶薄酒诗句 唐·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  相似文献   

5.
钱时霖 《茶苑》2004,(4):38-40
对联也叫“楹联”,通常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楹即柱子。楹联是一种相对偶的文句,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至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遍作装饰、交际与庆吊之用。清代梁章钜撰有《楹联丛话》,当代福建学者炉火编有《中华茶联选》。今之新楹联也有不受对偶、平仄制约的,反映的多系新思想、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小悟 《中国食品》2006,(3):8-19
中餐,无茶虽不至于难以下咽,但总嫌不够舒坦。所以,再小的店,也会有淡茶一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不仅有酒宴还有茶宴,茶宴的出现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早期的茶宴佐以清淡的面食与果品,称为茶食。时至今日,茶宴中的茶食已经发展的非常丰富了:杭州楼外楼的龙井虾仁是茶食,当街叫卖的樟茶鸭是茶食,就连老妈妈做的茶叶蛋亦是大众形式的茶食。如若白灼跳虾,清蒸鲈鱼,或是鲍汁芥兰,肥鸭,辅以似有若无的茶香,想象中的味道就足够诱惑了。以茶入菜,则是茶宴精髓之所在。下面就给读者献上几道茶宴中别有特色的美…  相似文献   

7.
8.
钱时霖 《茶苑》2004,(1):43-45
皇帝饮茶、爱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将历代皇帝的茶诗辑录于后,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9.
统揽黄庭坚的诗歌不难看出,其中关于饮食的诗歌百首有余,不仅展现了鲜活多样的饮食形态,也具有厚重的饮食文化意蕴。文章对黄庭坚的饮食诗进行细致的整合、挖掘与研究,借此一观黄庭坚诗歌风格的立体多元和写实之风,一瞻宋时士大夫的饮食结构及饮食心理,一窥北宋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一探宋代饮食文化的蔚为大观和思想意涵。  相似文献   

10.
厚王  刘刘 《美食》2006,(4):46-46
茶又称“茗”,属山茶科常绿灌木。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其中饮茶的历史最悠久,风行的地区最广。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一些地区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晨起一杯茶,振精神开思路;饭后一杯茶,清口腔助消化;忙中一杯茶,止干渴去烦躁;工余一杯茶,舒筋骨消疲劳。”艺术地概括了饮茶的四大好处。  相似文献   

11.
张岩 《中国酒》2011,(11):9-9
祝贺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胜利召开 一位诗人说过.“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他对诗酒文化关系的诠释.十分令人折服。而家喻户晓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古诗名句,则更为贴切、更为透彻、更为清晰地道出了诗与酒的血肉之感、之情.之亲。  相似文献   

12.
王致和臭豆腐是京华名产,其声誉远扬海内外。相传,清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王致和由老家河北省武清县(今属天津市)赶赴天府(今北京)应试。当时,考官出的题是《知味下车》。王致和看题后,随即想起自家做的臭豆腐之“味”,信笔写下一首五言律诗,对祖传酿制的臭豆腐大大赞扬了一番。全诗这样写道:“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  相似文献   

13.
茅伯铭 《烹调知识》2013,(12):75-75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巧妙地把对联用于饮食,则别有一番韵味,堪称为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相传,古代某地有家酒店,因生意冷落,于是请来一位举人写了副对联,联云: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受此妙联的吸引,进店喝酒的人与日俱增,生意也很快便红火起来。饮食对联大多措辞典雅蕴籍、雍容含蓄,充分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如《履园丛话》言,钱泳在游历中见到的一酒店联:刘伶借问谁  相似文献   

14.
《美食与美酒》2014,(2):98-103
哈尔滨有个老宋。老宋的那张地图,4开大点儿有限,修修改改,画f8年。上面记载着哈尔滨最好吃的大厨小店,每家店除了地址电话外,只有只言片语,却点中要害,直奔主题。拿着这张纸,到那些馆子找个地方坐下来,直接报莱名就好了。老宋,在努力做到公正,尽管有时因为割舍不下老哈的情结,他还是包容下来。  相似文献   

15.
16.
就像爱情是文艺题材永恒的主题一样,饮食也是现实生存的一种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支柱,而吃喝则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支撑。这是硬件,是比爱情更为坚实的硬件,是生存垫底的东西。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岁月悠悠,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关于饮食的古训,仿佛像流水,滔滔不绝,稍加浏览,跳入眼帘的就有:“民以食为天。”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相似文献   

17.
又见曹彬,是一个意外。10年前,当我以一个媒体记者的身份初次接触餐饮行业时,他和他的那一代英才们,如红高梁的乔赢、金三元的沈青,正如日中天。他们谈营养,话标准,讲连锁,说量化,指点餐饮江山开启一代理念,洋洋洒洒让人仰望。那之后,时过境迁,由于种种社会的和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最近在上海地区使用清钢联的四个厂进行调查试验后加以汇总分析,从而对今后如何用好清钢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中有许多反映蚕桑生产的内容,是我国丝绸文化史册中灿烂的一页。文章主要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首蚕桑诗──《红线毯》、《缭绫》、《重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引语 清梳联技术目前已日趋成熟,声、光、电、气、变频传动、伺服电机及计算机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的梳理理论的大量采用,体现在新型的清梳联生产线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