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根生 《美食》2004,(3):54-54
孔乙己分给孩子们吃的茴香豆,在初中就激发起我的无限神往,自己恨不得也站到咸亨酒店的柜台下面,涎着口水翘首期盼孔爷爷的到来……及至上世纪80年代去了一趟绍兴才发现,多亏了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原来茴香豆就是盐水煮蚕豆,蚕豆壳上二还凝结着一条条白盐霜,吃口又板又韧,跟我们家乡的五香烂蚕豆差之远矣!  相似文献   

2.
一大凡读过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先生为故事的主人公安排的生活环境──“咸亨酒店”。“咸亨酒店”,一个典型的浙江乡镇小酒馆,是那个时代为“下等人”开设的“酒吧”。这种酒店说来历史悠久,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有了记载:“多为竹棚布幕.谓之打碗,遂言只一杯也。却不甚尊贵.非高人所往。”孔乙己为何堕落到去他本不该去的地方,可以不必细究.在此,还是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为我们展示的近代绍兴民俗风情画吧:一群戴着破毡帽的劳苦大众,聚集在“咸亨酒店”里,喝着用土碗装的“绍兴酒”,嚼着用手抓起…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可谓家喻户晓,上月在浙江绍兴游玩时,中午在百年老店——咸亨酒店用餐,只见门口  相似文献   

4.
浙江绍兴的咸亨酒店,于清光绪甲午年( 1893年)开张。当时只有一间门面,卖酒卖酱油卖小吃。小店取“咸亨”名,意在咸者为都、全,亨者通达,合起来有“万事顺利、财运通达”的意思。不过,好店名并未给店主带来财运亨通,而是由于赊欠太多,只有两三年就关门了。 后来,这爿短命小店偏偏幸运得很,因了一篇《孔乙己》,让人们牢牢地记住了“咸亨酒店”四字,这是文学精品的魁力所在。虽然鲁迅先生不曾为早已尘消的咸亨酒店注入一分钱的股份,但是,他在塑造现代文学典型的卑微人物时,启用了咸亨酒店曾经有过的场景,于是,“咸亨”…  相似文献   

5.
何廷卫  杨静 《新食品》2006,(21):21-21
曾去过绍兴,因为鲁迅。那一回,自己陪着自己,喝一碗咸亨酒店的黄酒;那一回,自己陪着自己,数一次孔乙己碟中的茴香豆。再次走近绍兴,因为金国辉——在业界颇有名气的塔牌董事长。这一回,在这个酒香弥漫的江南小城,在酸甜而微涩的黄酒味道里,我看到了个绍兴人和他的黄酒故事,读到了一个黄酒人和他四分天下的黄酒梦想。  相似文献   

6.
饮食与旅游     
旅游一地,除了风光可饱“眼福”之外,还得品尝当地风味饮食以饱“口福”。诸君,你无需狼吞虎咽,只消细细品味,那个地方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掌故,全都会在咀嚼中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地溢出。 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有广东早茶和云南米线,但品尝起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吃米豆腐,要在湘西张家界的小镇上才有野趣;嚼茴香豆,离开了绍兴的“咸亨酒店”便少了雅兴。这正如《晏子使楚》中所说“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就拿素席来说,我也曾在几个地方光顾过。重庆罗汉寺的素席,由于地处闹市,似觉喧…  相似文献   

7.
话说绍兴菜     
绍兴人爱吃什么?外地人知之甚少。能说出个名堂来的,恐怕也只有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所提到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或者上海的“小绍兴三黄鸡”了,其实古越绍兴倚山傍海,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在江南水乡风味中,绍菜独占鳌头,比沪菜、杭菜更加清雅纯朴,更加崇尚自然,更加扎根于乡土民间。绍菜的用料大多是当地的鸡、鸭、鱼、虾、蔬菜、竹笋等,讲究的是香酥绵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1,(20):I0006-I0006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那个现代文明尚未普及开来的鲁镇有着诸多耐人寻味的看点。当穷困潦倒、迂腐透顶的孔乙己告诉那些在成亨酒店里吃酒的“短衣帮”食客们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时,戏剧性的结果却是——孔乙己,这个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落魄者遭到了众人的嘲笑!  相似文献   

9.
汎如淯 《餐饮世界》2012,(3):104-105
鲁镇、咸亨酒店、茴香豆,看到这几个词,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初中课本中的那个孔乙己,而在北京朝阳区的朝阳公园西路8号公馆院内也同样有一家名为孔乙己尚宴的餐厅,通过一道道精致可口的菜肴将食客带到那个人们魂牵梦绕中的烟雨江南。  相似文献   

10.
有人跟我说,“近段时间,绍兴孔乙己酒店的沈先生异常高兴,逢人便说起他的藏酒和投资收获。”我听了也很高兴。为什么呢?沈先生在绍兴经营一家酒店,去年5月,他从会稽山绍兴酒公司购买了5000坛2005年手工酒,价格为650元/公斤。今年5月30日,沈先生接到会稽山公司通知,  相似文献   

11.
《上海调味品》2010,(4):22-23
《孔乙己》—文中提到茴香豆,这是绍兴人十分钟爱的一种佐酒佳肴。上海城隍庙的五香豆所用原料相同,只是制法不同,所用香料也不一样。茴香豆所用香料是八角茴香,北京人管它叫“大料”。  相似文献   

12.
去浙东古城绍兴游览,当地朋友请我到咸亨酒店品尝绍兴的“霉”香风味菜。吃惯了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这些地道的杭州风味菜,乍一尝绍兴的“霉”香风味,顿时感到口味一新、别具一格。无论称之为“翡翠白玉煲”的霉苋菜梗炖嫩豆腐或者霉千张蒸肉饼、油氽臭豆腐……都使我们大快朵颐,食欲大振。这些产自绍兴民间、素为劳动人民喜爱的普通家常菜,今日已登堂入室,进入绍兴名贵的高档筵席之中。  相似文献   

13.
老马 《四川烹饪》2002,(7):36-37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国企下岗职工,家住郊区。最近我打算在夜市上摆一个“冷淡杯”摊档,但又不知该如何经营。例如,“冷淡杯”应该有哪些菜品?经营“冷淡杯”是上许多菜品好呢,还是只经营几种特色菜好?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给予指教。成都市青白江区读者庞国志“冷淡杯”起源于“冷酒馆”,后者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川西平原上一种酒馆的类型。这种“冷酒馆”与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描写的“咸亨酒店”极为相似,都可看作是那时专为劳苦大众开设的大众化酒馆。“冷酒馆”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只能摆下几张方桌,十来根条凳,可同…  相似文献   

14.
绍兴的霉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绍兴,我们的脑海里很可能会蹦出孔乙己的形象,甚至还会联想到他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时的神情。其实,绍兴的特产很多,除了驰名的茴香豆、黄酒外,还有绍兴霉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杂谈绍兴酒     
绍兴酒,总称“黄酒”,当地称之“老酒”。在浙江绍兴鲁迅故居附近的咸亨酒店,壁上有一副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这咸亨酒店就是专门经营绍兴酒的。由于绍兴酒的酒度较低,香气好,味醇厚,而且营养丰富,素为海内外消费者所喜爱,获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6.
正绍兴是一座古老而优雅的文化名城,有着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这里能人辈出,诸如:王羲之,贺知章,鲁迅、蔡元培,周恩来,马寅初等。当然,绍兴不仅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出美食的地方,比如:霉干菜烧肉。提起绍兴的美食,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鲁迅笔下孔乙己最爱吃的茴香豆。其实绍兴的风味佳品,一是霉,二是糟。如:糟鸡,糟虾,但很多人吃不惯,就像臭豆腐。真正能够  相似文献   

17.
正绍兴是一座古老而优雅的文化名城,有着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这里能人辈出,诸如:王羲之、贺知章、鲁迅、蔡元培、周恩来、马寅初等。当然,绍兴不仅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出美食的地方,比如:霉干菜烧肉。提起绍兴的美食,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鲁迅笔下孔乙己最爱吃的茴香豆。其实绍兴的风味佳品,一是霉,二是糟。如:糟鸡和糟虾,就像臭豆腐,但很多人吃不惯。真正能够品出妙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很多人对于绍兴的印象,应该最早都来自于鲁迅、来自于孔已己、三味书屋,而对绍兴菜的最初印象,应该大多脱不了茴香豆和醇香的绍兴酒,而对其菜,似乎也是文化气息比味道更浓郁一些,其实绍兴有很多的美食.而茴香豆不过是一碟下酒的小菜而已。  相似文献   

19.
拜读鲁讯先生的文章,处处能看到先生说罗汉豆、写罗汉豆的情景。《朝华夕拾》(小引)中有这样的载述:“我有一时,曾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菱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感。”在《孔乙己》文中描述孔乙己“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风波》文中描写“六斤吃炒豆”;《祝福》中提到“阿毛剥豆”;《社戏》中写到“双喜、桂生、阿发‘偷豆’”等等。尤其是“茴香豆”,使之成为驰名中外、家喻户晓的下酒菜和地方休闲食品。罗汉豆,学名蚕豆,又称胡豆、倭豆、佛豆。据考是公元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20.
重庆有座洛碛镇,坐落在长江边上,背山面水,以出产地道的四川榨菜而闻名.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饭店酒肆,并不怎么卖榨菜,倒常以“五香虫”招徕顾客.这“五香虫”恰似鲁镇咸亨酒店里的“茴香豆”,虽非“阳春白雪”却为“下里巴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